令雙喜
【關鍵詞】 物理教學;探索;提問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8—0114—01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風格、語言往往是學生是否能學好這門課的關鍵。物理是初中生接觸的一門新課,教師要在熟練掌握了教學這門藝術后,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打開學生認識物理的心智,使他們正確認識物理,快樂地學習物理。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一、讓學生在探索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探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這種學習活動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對知識的重新發(fā)現(xiàn)或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物理課上經(jīng)常需要用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nèi)容,筆者認為,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好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去探索知識,教師也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比如,教學“密度”一課時,完全可以用實驗探索貫穿全課。教師可以先拿出兩塊大小不同且涂上顏色的金屬塊,問學生能否有把握判定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學生聽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在思考中陷入疑惑,因為兩塊東西上都有顏色。這時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告訴學生:要鑒別某一物質時,可以根據(jù)物質的特性來鑒別。如果只根據(jù)顏色、氣味、軟硬等這些明顯的表象特性來鑒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探索物質內(nèi)在的、更隱蔽的特性,這種特性只有在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中去發(fā)現(xiàn)。在學生了解密度相關知識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開展討論,并確定出實驗的最佳方案。在學生自選器材、分組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后,再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從而得出“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的結論。
二、讓學生在提問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問題是數(shù)學的靈魂,同樣是物理的靈魂。作為一線的物理教師,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fā)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得知識。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發(fā)現(xiàn)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物理問題,并通過觀察解決問題。
比如,教學“速度”一課時,筆者借助多媒體生動呈現(xiàn)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一些真實場景,如通過“飛奔的獵豹與慢慢爬行的蝸?!边@個學生都熟悉的動物世界的場景,讓學生試著提出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物理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思考,他們提出:既然自然界中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那么怎樣比較物體的快慢呢?如此,“速度”這個核心知識點就被自然地引入了。
再如,教學“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理解那句熟悉的“水中月、鏡中花”的含義。好奇的學生肯定會問:為什么水中有月亮?鏡子中有花呢?水中的月亮為什么撈不到?鏡中的花和真實的花區(qū)別在哪里?在提出這些物理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就會主動探索,自主尋找答案,享受學習的過程。
三、讓學生在交流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交流是提高思想、開展智力的最好方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某個物理知識或者物理現(xiàn)象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積累物理知識,形成自主探究的基礎。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內(nèi)或班集體范圍內(nèi)的交流,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與過程,揭示知識之間內(nèi)在的規(guī)律與聯(lián)系,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交流有以下好處:一是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思想的流動與交流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二是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增強合作意識,在不同意見的匯集中提高認識水平;三是在自由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傾聽別人的意見和結果,并抓住要領提出問題,深入討論,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等等??梢?,在物理教學中,組織學生交流,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知識積累、活躍課堂氣氛都是有利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