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軍
【關鍵詞】 寫作教學;以讀促寫;觀察生
活;練筆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8—0097—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闭Z文實踐應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實踐,這里的“寫”包括寫字、寫話,更重要的是寫作。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寫作實踐,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汲取語文寫作素材的營養(yǎng),從而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寫作實踐,使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一、以讀促寫
語文實踐中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實踐,讀的功效不可小覷。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虼?,學生掌握書面表達的能力需要經(jīng)歷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如有些學生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卻無法“文從字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缺乏足夠的閱讀積累。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筆者充分發(fā)掘語文課本的教育功能,課堂上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當然,這遠遠不夠。課后,教師還應建立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多閱讀中外名著,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魯濱遜漂流記》等,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以讀促寫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儲備大量材料,從而文從字順地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其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二、觀察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句話透露的真理就是: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都是人們對生活的感受。所以,優(yōu)秀的文章自然也是來源于人們對生活的領悟。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了解大自然,體味生活,進而用語言描繪自然,展現(xiàn)生活中的美。觀察是引發(fā)寫作欲望的源頭,人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很享受觀察對象帶來的刺激和觸動,從而激發(fā)大腦的寫作欲望。因此,教師平時要多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在春天來臨之際,學校應組織學生們去郊游,學生在郊游中觀察自然的美好,聞聞花香、聽聽鳥語,游玩于山水之間,親近自然萬物,觀察花草蟲魚的樣貌,認識一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感受大山的宏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與自然交際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語言,培養(yǎng)寫作思維,從而加強寫作訓練。如想要進一步加強訓練,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即興寫一篇郊游感受,以《小池》這首詩為例訓練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寫作思維的開拓,使其寫作得到有效的訓練。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學生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
三、狠抓練筆
有了生活素材和閱讀積累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光靠一學期七八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還須輔以各種各樣的小練筆,來積累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1.鼓勵學生寫日記。筆者要求學生每周寫一至兩篇日記,內容不限,可以摘抄名人名言和優(yōu)美的詞、句、段,也可以記錄一天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物,還可以發(fā)表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等等。2.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小練筆資源。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練筆的資源。如,學習《早》這篇課文,文中有一段介紹了三味書屋內的陳設,是按方位順序介紹的。課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寫個小練筆,按方位順序、有重點地介紹自己房間的陳設或教室的布置。3.要求并指導學生寫讀后感、觀后感。如,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后,可以問問學生:你感受最深的內容有哪些,受到什么啟發(fā)和教育?假如把這本書傳給你將來的孩子,會在扉頁上題什么話等等,都可以寫。如果學生看到有意思的電視節(jié)目或電影,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后感,談自己的感受、評價影視中的人物等。教師要利用一切資源,讓學生多練筆,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總之,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教師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