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觀念逐漸加強,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以案例教學為研究載體,對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案例教學 初中生物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54-01
一、前言
新課改倡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著重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案例教學很好地達成了這一要求。
二、案例教學含義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通常,案例教學要經過一定的籌劃,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導學生提前閱讀,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爭論,形成反復的互動與交流,這樣是為了可以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案例教學要結合一定理論,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來達到啟示理論和啟迪思維的目的[1]。在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是為了達成明確的教學目的,它在用于課堂討論和分析之后會使學生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必要性
案例教學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一座橋梁。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分析討論的方式得出結論,這樣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知識點掌握的深刻性[2]。對于生物這一學科,過多的理論灌輸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如果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就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知識積累中,通過教材內容轉化為案例相關內容,這樣可以實現教材與案例的一體化,也會讓學生印象深刻。
1.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案例教學中,以情景再現的教學模式展示案例,學生對知識點的內容印象會更加深刻。在初中生物學中,光合作用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轉化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掌握好光合作用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從內心里真正理解、關愛、尊重我們的自然界,有利于學生將來更好的發(fā)展。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尤為重要。上課之前,教師搜集關于本節(jié)課的主要史料,設計一個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案例教學課程。利用多媒體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如選取17世紀海爾蒙特(比利時)的柳樹稱重實驗、18世紀普利斯特利(英)實驗和英格豪斯(荷蘭)實驗、19世紀薩克斯(德)實驗及恩吉爾曼(美)的水綿實驗。針對每個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然后借助小組討論形式,由代表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學生在交流中出現的問題也由代表進行記錄并轉交給老師,老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一步引導,最終通過學生自己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并且由于是學生自己參與分析討論得出的結果,知識得到了很好的內化。在對本節(jié)課案例的分析討論中牢牢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產物、條件、意義等。在這節(jié)案例教學中,老師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以及與他人的討論從案例中總結出結論,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協作、積極配合、共同討論、取長補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以講授法為主,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對課程感到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有所降低。例如,關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如果老師直接講解內容和概念讓學生背誦,學生會感覺無趣,并且對這個知識點印象不深刻。但是,如果運用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共同討論、分析總結得出的結論,學習效果上就不一樣。不僅能使學生興趣提高、思維活躍,而且在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互動中提升了能力。這就是案例教學的一種獨特魅力,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俗話說“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應該轉化為能力”,這句話在案例教學中有充分體現。傳統(tǒng)教學注重書本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阻礙了學生自身發(fā)展,也有悖于教育的初衷。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探討,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融入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優(yōu)化教學過程
原國家教委教基[1998]1號文件《關于推進素質教育,調整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管理的意見》中指出:“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主體。學校和老師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獲取信息,分析、討論、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是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應是優(yōu)化教學的根本標志。案例教學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案例教學中老師通過運用科學地選擇和組合多樣的教學方法,達到了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四、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最重要的在于案例的選擇,一個好的案例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激情。如果再是自己親身實踐過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更有熱情。
例如:細菌、真菌生存條件是溫暖、濕潤和富含有機物。怎么讓學生能通過自己思考及與同學討論得出這一結論呢?我們云南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省份,作為真菌的菌子是當地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很多小孩都有上山撿菌子的經驗。選取撿菌子的案例,學生大多有切身體會。他們會興奮地告訴老師:夏天,大雨過后,山上松樹腳下落葉厚的地方容易找到菌子。由于是自己親身體驗過的實際案例,學生們興致很高,通過老師引導,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學生很容易就能自己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再給出一些相關案例,讓學生分析、說明、解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象的能力。通過在教學中引入學生身邊案例,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讓學生感受到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美妙體驗。
關于案例教學的益處有很多,在新課改后,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讓知識成為能力的助力。
五、結語
案例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提高了教學質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安麗敏.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5,12(23):220.
[2]于瑋臺.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5,06(04):46.
作者簡介:趙紅(1969.12-),女,漢族,云南昆明人,中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