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盼攀
【摘 要】在現代教育技術的環(huán)境下,新課程改革在不斷加深。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把語文教學引向生活實際,在民主和諧的課堂中展開學習。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情境;實踐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制造者,教學過程的控制者,也是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者。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由此,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更為重要。筆者就此展開論述。
一、以學生為主體,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拋棄以往“與天地同位,與君親同尊”的錯誤觀念,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人,同時也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可表現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感知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而小學階段屬于其中的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這兩階段中學生的思維飛速發(fā)展,但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抽象思維的理解層次較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這兩階段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對于課堂教學做出相應的調節(jié),控制好學生學習時的深度和廣度。在小學低學段時側重基礎和理解,在小學高學段時適當加重應用、分析和創(chuàng)新的比重,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二、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熱愛學習,對知識充滿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的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
(一)激發(fā)學生情感,以學生為本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UZ文課堂課堂教學中的“情”是渲染學習氣氛的“催化劑”,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我在教授《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時,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剪了很多條五彩斑斕,外形可愛的小魚,并讓學生一一為它們取了名字?!袄蠋?,我想給它取名謙謙,和我的名字一樣?!薄袄蠋煟蚁虢o它取名為蘿卜,因為我愛吃蘿卜?!保ㄈ嗪逄么笮?,都成了取名師為小魚取名)之后,在教到小男孩說:“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時,我又讓班上的一個孩子上來演一演扔魚回大海的小男孩,將可愛的魚剪紙往外扔。學生扔了幾條后停了下來。這下,給魚取名為“蘿卜”的男孩子急了:“老師,我的‘蘿卜他還沒扔!”其他學生也紛紛舉手說“我的‘嘟嘟也還在淺水洼里呢!”“我的‘貝兒還沒扔回大?!贝藭r,我再指出:“是啊,每條小魚都和你們一樣也想回大海,每條小魚都值得我們去保護”時,孩子們馬上就明白了“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整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十分認真投入,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師生互動融洽。
(二)拓展課堂空間,加強生活實踐
新課改當中所說的關注學生當前,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課程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到學生的經驗世界,關注學生的現實存在。因此,如果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遠離現實生活,遠離實際,就不能讓學生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有機聯系。這樣的語文課堂必定也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也就達不到知識的共識、共享和共進。要想使得教學有趣味,筆者認為要拓展課堂空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生活實踐。比如在講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可以讓去過西湖的學生說說自己對它的印象,展示下游覽西湖時拍攝的照片。通過自身經歷描述進一步體會西湖的迷人風光。在講解生字詞語時,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經??吹?、用到這些詞語,在授課時不要局限于課本資源。
(三)有的放矢 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
趣味語文課堂的展開,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語文課程標準也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列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小組學習,共同探究討論更能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趣味。筆者認為,新課標強調的學習方式的改革,并沒有否認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如果在課堂教學時,離開教師的指導,不管不顧地展開探究性學習,那就與改革的初衷相違背了。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感知能力存在差異,對待事物的見解也有對錯之分。教師要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時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維護課堂秩序,緊扣教學主題。
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尊重學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雙邊活動。教師“教”的目的就是服務學生的“學”??梢钥隙ǖ恼f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上課回答問題見解言之有理的學生要表揚、肯定。對于回答不出,回答錯誤的學生予以適當的安慰和鼓勵。要讓孩子敢于表現自己,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暴露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而不用擔心錯了以后老師的批評。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舒適的課堂環(huán)境,予以學生公平公正的待遇和尊重。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始終科學全面地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努力營造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唯有不斷實踐,才能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永遠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張文質,竇桂梅主編.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田永紅.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初探[J].科技信息,2008.
[3]范敏秀.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師,2009.
[4]區(qū)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