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新
【摘 要】教育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代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思考中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綜合發(fā)展目標,這是語文教師們值得深思的關(guān)鍵問題。趣味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掃清學生的認知障礙,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探索未知世界,彰顯人生最高價值。另一方面能夠煥發(fā)課堂新的生機與活力,使教師順利實施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進一步促進時代教育的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趣味性 有效策略 研究
初中生已經(jīng)掌握了屬于自己特殊的學習方法,他們會憑借自己的主觀思維參與課堂的各項活動。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與創(chuàng)新教學元素有機融合背景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調(diào)整課堂的引導思路,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個性化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沿著正確方向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認知體系,在優(yōu)質(zhì)的發(fā)展平臺上準確評估自身價值,敢于迎接未來的各項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全心全意服務于全體學生,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綜合能力雙向發(fā)展的有力保障,更是我國整體教育水平顯著提升的必要前提。
一、巧妙利用課堂互動
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極大地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衍生嚴重的抵觸情緒與叛逆心理。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互動過于形式化、表面化,語文學科趣味性不足,教學效果始終不盡人意。這不利于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fā)展,因此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課堂活動,會大大提升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誘導學生積極參與,構(gòu)成和諧師生關(guān)系。比如,講解《人民公仆孔繁森》時,為了促進初中學生正確地認識人民公仆這個嚴肅的話題,也為了讓學生可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獲得樂趣,教師可以以“我眼中的人民公仆”或者“我認為的人民公仆”作為討論的主題,開展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一反人民公仆的傳統(tǒng)意義,說一說自己心中的人民公仆?!拔艺J為現(xiàn)在社會中的人民公仆不應該僅僅是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服務,更應當是人們的朋友,是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人,而不單單是國家領導或者科學家?!苯處熣f出這樣的看法,會讓初中學生具有新鮮感,他也會積極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課堂互動中,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樂趣,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設置懸念推進教學
在古典章回小說里,往往在情節(jié)向前推進時,中途打一個結(jié),讓它暫時掛起,給讀者產(chǎn)生一個期待的心境。用“且聽不回分解”懸念來吸引讀者往下看,這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課中,作者朱自清在開篇寫道:“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講到此處,教師適時啟發(fā):為什么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呢?這就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跟著提問:一般作品描繪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學生討論明確:人最富于表情部位應該是面部,應著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這是文學作品慣有的手法;而《背影》這課書,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呢?教師引導學生在討論中逐步領悟這里描寫的“背影”是進入老境“頹唐”父親的背影,它刻下了父親飽經(jīng)憂患,半生潦倒的一個印記。父親在家境慘淡,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勞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地爬過鐵路為兒子買桔子。這“背影”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別中給兒子烙下的一個深刻、不可磨滅的印象。如果還是囿于描繪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寫“背影”那樣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情感,學生的求知欲在懸念中被激發(fā)出來了。
三、借助特殊情景事例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多是名篇名著,包含了不同時代的人文氣息,如諸子百家,中國近代與現(xiàn)代優(yōu)秀之作。在這些作品中,有著獨特意境,獨具風格的修辭,并富含民俗風情、歷史文化。而每篇文章也有一定的背景故事,這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并可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教學《端午日》時,教師可向?qū)W生簡單介紹端午習俗的由來:通常認為是悼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愛國詩人屈原。另外還有其他傳說: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古越民族圖騰祭。提問:在你們的家鄉(xiāng),過端午時有哪些習俗?讓學生自由發(fā)言,然后可出示相關(guān)兒歌:艾葉香,香滿堂;粽子香,香廚房,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然后簡單介紹作者:沈從文,原名沈岳煥,苗族人,生于荒僻但風光如畫、具有傳奇色彩的湘西鳳凰縣。現(xiàn)在讓我們跟著沈從文,去看看湘西茶峒人是如何過端午節(jié)的?這樣,將學生引入學習意境中。
四、組織課內(nèi)外活動
活潑愛玩是初中生的天性,此時,語文教學趣味性和課外實踐活動的結(jié)合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教學課文《春》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或者自習時間組織學生去野外郊游,讓學生可以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時體會春天的美麗,通過自身的感受進而與課文內(nèi)容在情感上達成共鳴,幫助學生對課文更加輕松的理解,這樣很容易就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除了類似的課外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開展一系列豐富的語文課堂活動,例如話劇表演、朗誦比賽等形式,通過這些與課程相關(guān)的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吸引力。
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初中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需求。改變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能夠促進初中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開發(fā),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打造趣味課堂,會讓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鄧存.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生動性與趣味性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5(23)75-76.
[2]李妍玲.趣味性教學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7(27)64-65.
[3]廖魯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學園,2017(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