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
【關鍵詞】 政治教學;學習興趣;典型事例;討論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1—0116—01
政治課程理論性比較強,如果沒有恰當?shù)慕虒W方法,學生學習起來確實比較枯燥、乏味。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有效又有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參與性,和教師之間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良好狀態(tài),從而真正達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雙贏。
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那個結果——分數(shù),忽略了課堂教學的過程,也忽視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導致學生的思想行為也是重結果,不管過程,這對學生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塑造是相當不利的。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我思考、質疑、探索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產生學習政治課的濃厚興趣,積極參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發(fā)展先進文化》這一節(jié)的內容之前,筆者就給學生提出一些能引起他們深思的問題,諸如中國和西方文化之間各自的優(yōu)勢在哪里?什么算是腐朽和落后的文化要素?應該怎樣判斷紛繁的文化中所蘊含的腐朽因素和內容?你們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承者,應該怎樣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影響?然后,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力所能及的分析、比較。通過分析,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新的認知或發(fā)現(xiàn)。這樣,把學習的主要內容形成問題,讓學生思考后進行問題式的學習,比教師開門見山、直白空泛地講授更易使學生理解,且印象深刻,教學效率也高。
二、緊密聯(lián)系生活典型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政治課程理論性比較強,知識內容也比較抽象難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秉承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進行施教,把政治理論知識講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進而激發(fā)他們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必須關注社會動態(tài),深入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能反映事物本質,能說明政治觀點,能把抽象的政治理論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的典型、新穎的事例,把它們進行總結、歸納,選擇適宜的時機引入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哲學與生活》內容時,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哲學原理、政治理論,筆者便在教學中運用了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成語、俗語、諺語,以化繁為簡,將抽象的哲學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如,用“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等來說明做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用“看菜吃飯”、“入鄉(xiāng)隨俗”、 “莊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山腰點桐,山下務農”等來說明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道理;用“花在樹則生,離樹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來說明生活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些生動有趣的生活實例的運用,使學生原本覺得枯燥的政治理論知識更為鮮活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組織交流、討論,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相較初中生來說,已經具有了相當?shù)乃枷搿⒗碚摵椭R水平,同時,他們的思辨性、認知能力也在無形的知識積累過程中得到了提高。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把握高中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求知欲強、思維活躍等心理。在政治教學中,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國際政治形勢等進行分析、討論、研究,以此來增強他們的理論水平,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筆者為了加深學生對我國本著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等原則處理民族關系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了1999年爆發(fā)的“科索沃事件”和世界風云變幻中的“巴以局勢”、“伊拉克問題”等。讓學生經過分析、討論,再熟讀《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這一內容后,結合歷史事件和國際形勢變化,深刻理解維護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在我國處理民族關系中的重要意義,加強他們對處理好民族關系關乎國家和平發(fā)展的重要認識,讓他們知道民族關系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自覺地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這樣做,既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同時也增強了他們政治學習的興趣。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