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摘 要:小學數(shù)學課堂如何高效地進行,是所有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直致力于討論、研究的問題。但是,高效教學不僅是教師的職責,還應當是家長與教師攜手,共同努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還需要家長的進一步參與,引導并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高效教學;家長參與
隨著外出打工潮流的涌現(xiàn),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變成了留守兒童,與祖父母一同生活,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面務工,很少回家與孩子做伴。因此父母把孩子全部交給了學校的老師,在學習上起不到良好的監(jiān)督作用。然而老師只在學校對學生有約束力,學生回到家之后,缺乏家長的管束與監(jiān)督,由此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為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教學,家長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承擔起他們應當承擔的責任,這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專注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教師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大都是兒童,即便是進入高年級的小學生,也或多或少都有頑皮的時候。對于自控力不強的小學生而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并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于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趣味性教學無疑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要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激發(fā)課堂活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在備課時,能夠將教材上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例如:人教版“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課堂教學中,上課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機智的喜羊羊出謀劃策,羊村的小伙伴們勇敢而又團結,因此又一次戰(zhàn)勝了灰太狼。由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會吸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由此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增強課堂趣味性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或者合理地利用教學模型、多媒體等工具輔助教學等。
學生的心里認為是有趣的課程就會用心去學,并且課后會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因此課堂的趣味性增加在促使學生更加專心學習的同時,也大幅度地提升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
效率[1]。
二、家長增強課后的監(jiān)督性
愛玩,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小學生作為小孩,自然貪玩。隨著上學這個概念在腦海里的產生,學生自然而然對老師也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畏懼感,認為,老師是有權管束學生的,因此在學校時學生們都會相對收斂玩心。但是放學后回到家就不一樣了,爺爺奶奶輩的老年人一般都不會嚴肅地管教孩子。對于學習上的事他們也都不怎么關心,老人關心的只是孩子能不能吃得飽、穿得暖。這種自由散漫的環(huán)境與學校截然相反,因此,家長若是能夠參與到課后教學中去,自然就對學生有了一定的約束力和監(jiān)督力,教學也就能更加有效。
許多家庭留下子女與老人同住,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由此導致了學生課后無人監(jiān)管,學習效率不高。在外務工父母若是有條件安穩(wěn)下來,不妨將孩子帶在身邊,放學后積極地引導孩子,督促他們完成作業(yè),復習當天的功課,預習第二天將要學習的內容,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如若是沒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也不能留其中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的,建議跟家里的老人在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一致,端正老人的思想,讓老人督促孩子學習。
三、學生加強課后練習
數(shù)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要想學好數(shù)學,首先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逐步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在課后加強練習。數(shù)學作為一門科學性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在課堂上,教師的職責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公式,并能夠加以運用。但是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例題之外,時間不允許老師們給學生講解過多的擴展題,因此,課后的自主練習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領者的角色。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之后,練習就是學生的事情了。練習能夠造就完美,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加以消化,并逐漸加深印象。長此以往,知識就會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不易忘記。人的記憶是會周期性遺忘的,假如學生僅靠課堂上老師教學的時間去學習,課后不花時間去鞏固復習的話,一天后所學的知識就只剩下原來的36%了,一周后僅剩下不到15%。因此,學生應當在家長的督促下加強課后練習,加深對課堂教學的記憶,并提高學習效率[2]。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共同努力,以期收獲小學數(shù)學高效教學。教師應該增強自身課程的趣味性,結合實際生活,借助工具等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家長們在學生課后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督促孩子學習。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在家長的督促下勤加練習。學生們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穩(wěn)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建華.小學數(shù)學活力課堂的構建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3(8).
[2]王金虎.淺談小學數(shù)學趣味教學[J].學周刊,201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