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驚
摘 要:在家校共育活動中,教師應和家長一起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進行溝通,引領家長的視域從純技術向精神層面轉變,和家長一起成為孩子們?nèi)粘P袨榻逃暮献髡摺⑴c者、制定者和共育者,以此真正實現(xiàn)家校的雙向互動。
關鍵詞:家校共育;“互聯(lián)網(wǎng)+”;人文滋養(yǎng);角色轉換
一句格言這樣說:“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那么就一起走。”學校教育需要“一起走”,而在一起走的過程中,缺不了家長這一“重要他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以此構建家校共育的一泓活水,并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活水中得到多方面的鍛造和滋養(yǎng)。
一、“互聯(lián)網(wǎng)+”不可或缺
時下,博客、校園辦公QQ群和微博等教育方式已經(jīng)靜悄悄地滲透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僅是學校教育,課外、社會、家庭,“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子到處都有?!盎ヂ?lián)網(wǎng)+”模式,不僅是家校共育的一種新方式、新平臺,更開啟了家校共育的新時代。QQ群、微信群,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做到了家校之間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交流,進入了信息化教育的新時代。
例如,本班的“溫暖育兒QQ群”里,教師和家長可以迅速地對當天孩子們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有效的交流:有沒有說謊話的,有沒有拾到東西不及時歸還的,有沒有不貪小便宜的……班主任可以公布學生在學校最新的有關日常行為規(guī)范方面的表現(xiàn),有圖片、有音頻、有視頻,每天進行更新。
在這樣的交流中,班主任應該特別注重“點對點、一對一”的溝通,因為這樣的溝通顧及了家長的臉面,避免了在大眾場合“出丑”的尷尬;至于孩子們好的方面,比如誠實守信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不亂扔廢紙的習慣、愛護花草的習慣等,則可以在群公告和共享中大力宣傳,實現(xiàn)信息同步和資源共享,并且在群相冊和論壇留駐精彩瞬間和焦點話題。QQ群、微信群不但使家長有話能及時說、自由說,化矛盾于萌芽之中,而且促使家校溝通質量趨于有效、高效、便捷,使家校共育工作邁向新臺階。
二、人文滋養(yǎng)不可或缺
毋庸置疑,不論是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時的短暫溝通,還是在微信群、QQ群中的“專題”交流,家長過多的是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和成績排名,至于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人文滋養(yǎng)、品性提高則常常被家長所忽視,甚至漠視。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想方設法扭轉這種情況,切實改變這種重智力輕情感、重主課輕副課、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能技法輕習慣養(yǎng)成的現(xiàn)狀,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德育新時空。引領家長的視域從純技術向精神層面轉變,應該成為班主任的基礎性工程和經(jīng)常性工作。
比如,一個二年級的女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但很自私,任何東西包括一支鉛筆都不愿借給同桌,別的小朋友一旦動了她的學習用具或其他東西,都會引起她極大的反彈,不是以哭鬧面對,就是惡語相加。面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該怎么辦?毋庸置疑,這種行為與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關系。作為班主任,應該和這個家長好好談心,切實改變家長溺愛孩子的做法,委婉地告知家長:成績好是一方面,但這樣的自私已經(jīng)讓周圍的孩子都遠離了她,得不償失呀……
的確,在家校共育中,教師應和家長談談孩子們的習慣養(yǎng)成,更應注重孩子們的精神層面,更應在品性、心靈和情感的多軌道上深情握手,把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班級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對家長日常行為習慣方面的專題培訓,比如守時惜時的習慣、尊敬父母的習慣、按規(guī)則做事的習慣等,讓文明習慣教育的涓涓細流流淌在教育的每一個細微處,包括流淌在家庭的每一個角落中。
三、角色轉換不可或缺
在家校共育中,教師要扮演多種角色:面對懶惰的家長,要做一個“主動出擊者”;面對愿意分享家教經(jīng)驗的家長,要做一個“互動者”;面對日常行為習慣很好的學生,家長要做一個“放權者”……優(yōu)秀的班主任總是能處理好和家長的各種關系,“分享彼此是智慧,共享智慧迸發(fā)所帶來的快樂”。有少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蚶蠋煹呢熑?,我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就行了!”“動不動讓我們家長檢查作業(yè),動不動叫家長到學校去挨批,還要老師干啥?”“我們都忙,哪有時間和機會教育孩子?”“學校是專門教育學生的地方,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不要把責任推給家長”……諸如此類的訴苦和矛盾讓我們尷尬的同時,也應該深思,家校共育究竟在多大的層面上才能趨向高效優(yōu)質的一面?家校共育是作為一種積極的合力參與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還是作為一種“負能量”阻滯了孩子們咔嚓作響的生命拔節(jié)?
常常有教師訴苦,學校五天的教育抵不過學生在外面兩天的“教育”,這意味著孩子們的家庭教育的確非常重要。對此,教師一定要主動出擊,變家長的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真正讓家長進行角色轉化:家長不是旁觀者、不是邊緣人、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合作者、參與者、制定者和共育者,以此真正實現(xiàn)家校的雙向互動。
參考文獻:
[1]蔡興蓉.什么是好的教育[J].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2017(1):37.
[2]宋君.在愛與智慧中感悟教育真諦[J].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2017(8):21.
注:課題名稱: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課題類別: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75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