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鑒賞是學生學習語文必備的學習能力。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在語文教學中越發(f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古詩鑒賞是語文必修的教材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占據(jù)較大比重。但學生與作者所生活的歷史背景存在較大差距,為此,并不能完全理解詩中的含義。故在實際語文古詩鑒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古詩表達技巧的意識,關(guān)注作者抒寫的情感,可極大提高學生鑒賞古詩的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古詩鑒賞;表達技巧;學習能力
一、 前言
古詩鑒賞需要進行較為深層的理解與學習,才能對作者的寫作情感進行簡析。在語文教學體系中,教師要通過古詩鑒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提高學生評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古詩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解析等方式,加深古詩印象,在品析古詩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并不斷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與思維理解能力。而要想提高學生古詩鑒賞能力,教師則需要對學生進行古詩歷史背景、作者思想情感及表達技巧的引導,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使語文古詩鑒賞課程能更深入的進展。
二、 增強修辭鑒賞意識,奠定古詩鑒賞基礎(chǔ)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結(jié)合相關(guān)的教學內(nèi)容,還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依據(jù)教學目標的設立,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古詩鑒賞教學中,教師應對文中古詩詞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把握好整篇古詩的內(nèi)容與表達技巧的運用手段,將古詩中蘊含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古詩鑒賞能力。通過教學方案的有效制定,對學生展開正確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在古詩鑒賞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古詩修辭鑒賞的意識。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登高》這首古詩時,教師則要指導學生從詩中所蘊含的表達手法及作者的寫作情感進行分析鑒賞,明確教學目標。在古詩鑒賞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對《登高》進行情感朗讀,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流露的憂思與痛苦:“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初步掌握古詩的情感。并對詩中蘊含的表達技巧進行解析,通過對詩中“猿嘯”“飛鳥”“落木”等詞語進行解析,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感悟作者內(nèi)心的悲痛之情。從古詩的結(jié)構(gòu)出發(fā),詩中一、三句主要描述的是山景,二、四句則描述的是江景。詩人在仰望蕭蕭而下的落葉、奔流不息的江水,運用“蕭蕭”二字使場景更為形象化。而長江易逝的場景,表達詩人壯志難酬的感嘆。讓學生通過詩人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感悟詩人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并思考作者在寫這首詩時內(nèi)心悲哀及哀恨的原因,繼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過作者的寫作背景對詩中的意境情境進行解析:在安史之亂結(jié)束后,部分地區(qū)的軍閥仍乘勢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面對國難家仇,杜甫本想直達夔門,但苦于病痛纏身,白發(fā)增多,在云安經(jīng)過都督的照顧才能在此生活三年,在病痛纏身、生活窮困潦倒的情況下,獨自登上白帝城的高臺,看到蕭瑟的秋色江景,引發(fā)無限感慨,從而作出《登高》這一七律之冠的古詩,并流傳至今。通過詩中“登高望遠”體會到作者在回憶自己人生中遭遇后內(nèi)心的痛苦。
三、 感悟詩中意境描寫,探析古詩鑒賞價值
在實際古詩鑒賞教學中,教師還應對古詩的整體性語言風格進行比較分析,通過運用不同的古詩題材進行對比,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推敲不同古詩的整體風格,準確把握不同古詩詞的獨特風格。例如,在寫諸葛武侯時,杜甫與陸游在詩中則表達抒發(fā)不同的情感。杜甫的《蜀相》中,前兩句為寫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開頭就將濃重的情感氛圍籠罩全篇?!坝畴A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表現(xiàn)的是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色,將靜態(tài)形象刻畫。再由此景到論人:“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表達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與詩人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憧憬。最后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則表達惋惜之情與壯志未酬的悲憤。而陸游的《書憤》,全文緊扣“憤”字:“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碧N含著高昂的情緒與濃厚的邊地氛圍。后四句“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則抒發(fā)詩人壯志未遂,但功業(yè)難成的悲憤之情,全詩雖悲憤但卻不感傷。在古詩鑒賞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按照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古詩蘊含的情感,逐漸把握古詩的整體性,感悟詩中詩人獨特的語言神韻并不斷提高古詩鑒賞能力。
四、 豐富古詩氛圍情境,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現(xiàn)代化教學為語文古詩鑒賞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在實際古詩鑒賞課程中,教師可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豐富古詩鑒賞課程,讓學生直觀地感悟古詩的意境與運用古詩技巧,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古詩鑒賞的運用能力,使古詩鑒賞中的表達技巧與現(xiàn)代化設備有效融合,感染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這首詩時,教師可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將事先挑選好的圖片或短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通過這更為直觀的方式結(jié)合詩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等詩句情境的理解,感悟詩人對歸園田居怡然自得的情懷,同時教師還可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看待詩人“厭世”與“出世”的態(tài)度,并闡述自己的意見。并讓學生說出詩中哪句詩句運用了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對比等表達技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厭惡官場、對自然的熱愛的寫作情感。在寫岳陽樓時,杜甫《登岳陽樓》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與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但由于詩詞語言的不同,在古詩鑒賞時,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構(gòu)建詩中的情景,并引導學生通過詩中蘊含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從不同的情景氛圍中領(lǐng)悟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方式,繼而提高古詩修辭的鑒賞能力。
五、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古詩鑒賞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積極作用。為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思維,從多方面進行教學,在古詩鑒賞課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中所蘊含的表達技巧與情感,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古詩情境中,繼而提高古詩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戴躍明,李雪松.強化修辭意識,關(guān)注描寫抒情——古詩鑒賞“表達技巧”類解題指導[J].中華活頁文選:高二、高三年級版,2015(03):76-83.
[2]韓玉華.高考詩歌鑒賞表達技巧之描寫與抒情[J].甘肅教育,2016(02):95.
[3]寧南茜.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總結(jié)[J].科研,2016(11):79.
[4]王文娟.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J].中學生閱讀:高考版,2017(03):16-20.
作者簡介:
黃冠雄,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