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shù)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課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取課堂提問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升。那么,究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教學,繼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就此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索分析
一、 前言
在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課堂提問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可以讓學生更集中精力于課堂學習中,這不僅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內容,繼而可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應圍繞著課本教材進行展開,有目的性地根據(jù)教學要求突出重難點知識,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課堂教學引導,從而激起學生的數(shù)學探索、求知欲望。
二、 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導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動力源泉。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性格特征,以全面、綜合性地分析班級學生的整體狀況,進而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提問,以此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調動其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其更好地參與到數(shù)學課堂學習中來。比如當學生學習到“圓的認識”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所提供的課件內容,對不同形狀的汽車車輪進行觀察對比,同時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想想,車輪為什么呈圓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長方形等?這樣設計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這是一個十分貼切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學生對此問題很感興趣,在求知欲望的驅使下,學生們開始紛紛討論,并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分析、探索。再比如當學生學習到“梯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兩個由不同顏色組建構成的大小不一的梯形模型,并對學生進行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一下哪個梯形模型的面積比較大?大多少?”對于前一個問題,學生在肉眼直觀觀察中很快將其回答出來,而對于后一個問題,通過肉眼直觀比較則很難回答出來,這時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即渴望了解兩個梯形模型面積的大小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 增強目的性進行有效提問
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師的提問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進而讓學生可以在問題中快速地把握到教師提問的關鍵點,繼而可以有目的性地進行討論分析。若教師的問題提問毫無根據(jù)、毫無邏輯思維可言,甚至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含糊不清地進行問題表達,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將會受到影響。在實際教學當中,大部分教師由于沒有較好地把握教學知識結構,未能抓住重難點進行提問,因而其問題設計很多時候偏離了教學目標,甚至出現(xiàn)即興提問等。在課堂問題提問中,若教師未能明確、有效、具體表達問題,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因而其提問將會失去意義,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增強提問的目的性,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進而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思考能力。而增強提問目的性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充分把握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更為有效的課堂問題。與此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提問前,教師應全面分析和深入摸清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保證提問的難度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另外,應從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入手,為學生設計高水平的探討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比如當學生學習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相關知識后,對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相關推導問題應該從總體上將其視為一項重要的課堂教學任務。在上課前,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學會如何有效轉換思想,采用“補”和“割”等數(shù)學方法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怎樣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這是一個高水準的數(shù)學問題提問,既突出了數(shù)學教學的重難點,也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數(shù)學知識。
四、 適時點撥,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成長在于其自身的發(fā)展。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知識認知水平有限,經(jīng)驗不足,因而對于問題的分析、思考以及解決能力均比較有限。為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情境,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進而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成功喜悅的同時主動學習,愛上學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在數(shù)學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能對學生進行適當、適時的點撥,如當學生在題型解答分析中遇到疑難問題或者意見分歧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如讓學生從方法、定義、概念、公式等方面入手對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讓學生在此點撥指導教學過程中學會歸納與總結。比如當學生學習到“筆算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相關知識時,當學生探討出豎式計算的基本算法后,教師并未直接將簡單便捷的計算方法引出來,而是讓學生直接運用自己探討出的計算方法對問題進行解答,而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同學們在計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大家思考一下,想想還有哪些更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而后再循序漸進地誘導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問題探討,在一個個問題設問中,學生的思維逐漸被激活,學生明白了“原始”算法過于繁雜,應將其“簡化”。最后,教師再通過動畫為學生展示“由繁到簡”的運算方法,這樣簡便的寫法可以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如此一來,學生的數(shù)學課堂探究活動就會變得更有意義,其問題提問也更有價值。
五、 結語
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通過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提問,同時增強目的性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另外給予學生適時點撥,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可以有效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美愛.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07):136-137.
[2] 劉華軍,胡景娟.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03):42.
[3] 藍筆揚.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開展方法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0):261-261.
[4] 莘高印.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催化劑——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教師,2016,(28):89.
作者簡介:
向桂桃,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銅仁市塢坭民族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