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平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以多媒體技術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本文主要闡述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針對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教學;動畫;課件制作;生物課堂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本人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經歷了失敗的困惑,以下是本人的一點看法和建議,與同行商榷。
一、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分析器進行學習,其優(yōu)勢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化微觀為宏觀
生物學科涉及很多細胞水平上的研究,甚至是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比較微觀,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且不能展現動態(tài)過程,而且條件也不允許,制作動畫就可化微觀為宏觀,清楚展現其過程,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化快速為慢遞
一些生物學現象非??焖伲瑢W生也不易觀察。例如,“DNA的復制”和“有絲分裂”,DNA復制速度很快,有絲分裂的過程也很復雜,可以利用動畫展示具體過程,還可以分步展示,化快速為慢速。
(三) 化抽象為具體
一些生物學現象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但又是學習重難點。例如,“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節(jié)中,翻譯過程比較抽象,利用多媒體動畫直觀展現,化抽象為具體,就能很好地突破重難點。
(四) 化繁瑣為簡單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但有些實驗步驟較多、原理較復雜;有些實驗由于條件所限,不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有些實驗由于用到有毒試劑,需要高溫加熱等,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例如,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DNA 的粗提取及鑒定等實驗就存在這些問題,但我們可以先將教師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和實驗的結果拍攝下來給學生觀看,在一些重要的和易錯的步驟時多次暫停講解、重播,這樣不僅使學生清晰地明確各項操作,并且對重點環(huán)節(jié)了然于胸。
二、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很多優(yōu)點,但如果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不該只為做秀、裝門面
很多教師平時教學還是老一套,一支粉筆一張嘴,到了公開亮相時則搬出了多媒體,臨時報佛腳,現炒現賣;或者請人捉刀制作,自己當一把操盤手,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為作秀給別人看,并沒真正從生物學科的實際出發(fā),那成效就自然可知了。
(二) 避免使用過濫
有人認為在課上使用多媒體課件,一方面順應時代潮流,是現代化教學方式的體現;另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所以很多教師使出渾身解數,頻繁使用,在課堂上演示事先制作的異常精美、容量極大的課件,整堂課幾乎全成為了多媒體的演示平臺,形成了“以課件為中心,教師、學生跟著轉”的現象,起初學生也心醉神迷,之后就沒有了從前的激情,習以為常。所以不分內容、課型,無視學情,一味濫用多媒體,忽視了教學內容與學情的差異性,就會造成學生的倦怠性。
(三) 多媒體不是中心,應注意輔助性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所指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guī)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tǒng)的特征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fā)揮最有效的作用而組織控制?!毙畔⒒慕虒W中,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過程中其中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還有很多教學手段可供選擇,不能有“以電腦為中心”的思想,要針對具體情況選用適合的教學手段,以免誤導我們的教師,導致教學的失敗。
(四) 應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多媒體輔助教學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情境教學。但有些教師的課件,講課的所有內容都在課件中,所以上課時,教師不停地按鼠標,學生不停地看,師生都疲于應付,不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索然無味,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直接交流,課堂氣氛較沉悶。所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千萬不要忘記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情感交流的對象也是學生,而不是計算機。
(五) 避免花里胡哨,畫蛇添足
有些課件中課前放音樂,開始時歡迎,回答正確時鼓掌,答錯時顯示出流淚表情,結束時再見等等。這樣的課件花里胡哨,粗制濫造,喧賓奪主,實質上是畫蛇添足,不僅沒有起到優(yōu)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反而干擾了學生的正常思維。另外一張幻燈片上不要有大篇幅的文字,字號要盡可能的大,字體要清晰美觀,注意色彩搭配,否則會加重學生的視力負擔,極易引起學生疲勞和產生厭惡情緒。
(六) 課件制作要突出重點,具有良好交互性
課件制作不必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教學的所有內容都設計到課件中去,因為有時課堂上真正有用的也不過是幾個突破難點的模擬動畫。另外課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要隨時能方便地進入到需要的“板塊”中去,要能方便地控制動畫的“播放”與“暫?!保缬斜匾?,還要能實現單步播放,例如,學習減數分裂時,學生不僅要了解整個過程的特征,還要知道每一具體時期染色體的變化,因此,不僅需要連續(xù)播放,還要能單步播放,根據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七) 資源共享,避免千篇一律
傳統(tǒng)教學只要一個教案,一張嘴,一支粉筆即可,如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的備課工作量驟增,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資源共享。教師可以搜集、整理和充分運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資源,采用“拿來主義”,同時提倡集體合作備課,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同時也要注意資源共享的同時,避免千篇一律,放大了集體備課的同一性,忽視了二次備課的差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向我們展示了無窮的魅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多的媒體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但多媒體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應用得當就會事半功倍,否則喧賓奪主就會弄巧成拙。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陳松.有關多媒體教學的常見誤區(qū)與矯治策略[EB/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