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光
摘 要: 生物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精神,同時為高中生物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知識基礎,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生物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探索精神
初中生物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的生活習性、生理功能、形態(tài)結構等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鼓勵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知識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生物課堂的有效性研究愈發(fā)重要,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培養(yǎng)等,成為很多生物老師的關心問題[1]。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思想上不夠重視生物教學。目前,很多地區(qū)的生物考試成了會考科目,也就是學生在中考前參加考試,總分不計入中考成績,這樣導致學生和老師對生物教學不重視。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初中生物學習可以為高中生物打下牢固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學習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識,對于自身的成長很有意義。
2.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生物教學應該結合一定的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或者多媒體模擬試驗教學,但是目前大部分生物課堂仍然“一支粉筆、一堂課”,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正處于對什么都比較好奇的年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鼓勵學生通過探究性試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課堂教學中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生物課堂教學多呈現極端化,一種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指導,初中生控制能力有限,課堂學習效率不高;一種是教師的滿堂灌,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講知識,提問學生,總結問題,看起來課堂充實,但是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2]。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成為熱點,通過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筆者結合多年的生物教學經驗,提出新課標下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策略供大家參考。
二、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策略
1.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備課和講課過程中要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課堂知識感興趣,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效率才會提高[3]。比如:學習表皮細胞這節(jié)課中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教師課前準備好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碘液和洋蔥,學生一看頓時好奇,自己很想動手做,教師通過擦、滴、取、展、蓋、染、吸等步驟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動手練習,教師給予及時的點撥。整堂課學習氣氛比較濃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2.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做課堂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些生物實驗課,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比如:學習《種子的萌發(fā)》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組,每組5至7個人為宜,每組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比例差不多,每組準備好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因為種子的萌發(fā)從準備種子到觀察現象需要兩天左右,所以教師提前對這節(jié)課進行準備。教師首先鼓勵學生以組為單位,提出問題、預測可能的實驗現象和設計好實驗步驟。然后結合學生對實驗的觀察,進行小組內討論,最后總結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一堂課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3.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多媒體教學的特點:直觀形象性,便于學生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高效性,教師一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幾十張幻燈片播放就講解得非常清楚。比如:學習《血液循環(huán)》這堂課,教師導課什么是動脈血、靜脈血、動脈和靜脈,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動脈里流動的一定是動脈血嗎?靜脈里流動的一定是靜脈血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教師開始通過幻燈片演示血液循環(huán)途徑動畫示意圖。學生通過觀看血液循環(huán)的動態(tài)畫面,很容易理解血液循環(huán)的兩種途徑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本來枯燥無趣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4.加入生活常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把生活知識帶入課堂,通過生活實踐更好地認知一些生物理論知識,掌握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最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教學《人體的營養(yǎng)》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拓展,結合本課教學大綱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注意飲食營養(yǎng),為什么吃水果時要用清水沖擊或者削皮,炒菜之前先把蔬菜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并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挑食,注意葷素搭配。同時鼓勵學生注意按時休息,堅持體育鍛煉,以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學習和生活。這樣的課堂既可以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又把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認知方面進行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方面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冻踔猩飳W新課程標準》提出把“教學過程”變?yōu)椤皩W習過程”,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努力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黎云鵬.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園,2012.06.
[2]郭彥輝.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教學前沿,2014.01.
[3]劉明華.淺析如何構建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J].教育科研,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