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教育部門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視,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與傳統(tǒng)教育“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可以將作者表面的文字信息,利用富含情感的語言進行表達。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進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語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語感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引導小學生朗讀語文課文,對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語感培養(yǎng)至關重要,運用生動、活潑的朗讀教學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朗讀是集合了多種形態(tài)的表達方式,通過對小學語文課本的朗讀,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教育專家認為,擁有強烈而敏感的語感,就同時具備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由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一、注重領讀,以情入文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教師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的正確領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感至關重要。比如,教師在講解《觀潮》時,其中課文中寫到:“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惦著腳往東望去,江面上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這句話既體現(xiàn)了主人公等待潮來時興奮的心理活動,又體現(xiàn)了文章主人公一邊焦急地等待,一邊期待著將會看到潮來時的景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領讀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注意掌握好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正確掌握語速的輕重緩急,不故意做作,教師需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這是對教師朗讀水平的考驗,也是對教師朗讀水準和技巧的要求[1]。
二、細品語句,揣摩其中含義
教育專家陸九淵曾經說過,讀書最忌諱的就是急躁,不能急于成功,需要注重理解文章的真實感情,在心中慢慢揣摩其深刻的意義,這樣才能從文章中汲取到一定的營養(yǎng)成分,從而得到些許的啟示。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廬山的云霧》過程中,課文的開頭就講述了廬山的美景有哪些,其中寫到:“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這段話利用排比的寫作手法,使文章的節(jié)奏鮮明、層次清楚,使文章當中描寫的景象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具有傳神之效,彰顯出廬山迷人的景色;“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這段話運用了比喻的寫作手法,描述了廬山云霧的美麗景象,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讓學生有想要讀下去的欲望,吸引學生深入文章,理解其中的內涵,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當中描寫得比較精彩的段落,仔細揣摩作者所想要表達的真實意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提升閱讀量,加深文化底蘊
古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朱熹認為,就看書而言,首先要對書中的語句進行熟讀,將書中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使自己口中說出的話就像書中寫出的句子一樣,讓讀者可以通過看書中的語句得到相應的啟示。早期有哲學家認為,模仿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途徑,所謂模仿,就是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fā)展出屬于自身的想法和觀點,由于自身沒有足夠豐富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汲取前人的經驗,對前人所走的路進行模仿,通過自身的消化和吸收,可以讓人們少走很多彎路,避免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由此可見,教師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還可以積累大量前人的經驗,利用自身的閱讀經歷和理解能力,理解其文章中蘊含的意義,根據(jù)文章的內容,促進自身的觀點和想法的形成,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強烈敏銳的語感[2]。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對于朗讀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語感的訓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發(fā)展小學生智力的基礎,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蔣秀云.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策略: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5(3):73-78.
[2]馬濟峰.語感——語文有效閱讀的“生命之音”: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7):20-21.
作者簡介:楊海青(1984—),女,瑤族,廣西桂林恭城縣人,畢業(yè)于欽州學院,大專學歷,供職于恭城縣獨石小學,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