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芳
摘 要:“語文從來就是一門有關(guān)素養(yǎng)無關(guān)應試的學科。”201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如是說。但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否矛盾?我們追求的是一個果,而且在結(jié)果的過程中會無數(shù)次被人將還沒有長成的果跟人家的果去比,企圖用一點別人的催熟劑就讓自己的果長大一些,效果也許適得其反。
關(guān)鍵詞:提高;語文成績;閱讀
那么如何才能將花開好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目前我們也正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認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但是當我們把課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們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他做過一次小規(guī)模問卷調(diào)查,他請41名學生回答:在初中的語文學習中,你感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門,如“自己登上講臺講了一節(jié)語文課”、“當校刊的編輯”、“積累了300首宋詞,看完了《家》《春》《秋》”等。“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邊,沒有一個提到是因為老師教得好?!?/p>
就我們學校的閱讀教學實踐來說,高一的閱讀范圍較廣,前階段根據(jù)課內(nèi)的教學進度,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閱讀、朗讀和創(chuàng)作,我們的教研活動也以“詩會”的形式展開,以天平山紅楓為主題進行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師生互動,使得校園充滿濃厚的詩意。高一備課組將繼續(xù)以課外綜合活動帶動閱讀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高二的閱讀指導十分有效,學校安排的閱讀課教師會進行專題閱讀指導。備課組將繼續(xù)做好課外閱讀材料的補充拓展工作,并充分利用好早讀、晚讀及閱讀課的時間,擴大學生課外的閱讀量,引導學生繼續(xù)完善讀書筆記。同時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使學生閱讀行為向深度和廣度兩方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高三的閱讀指導材料按照教師心得、教你一招、美文賞析、學生閱讀心得這個順序,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帶有目的性,有寫書目的題目本身就是一種閱讀,如《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就很適合這次期中考試做題目,有的是一些可以提高學生思想認識高度的書籍,如《魏晉風度》《喪家狗》,還有一些則是語言上值得借鑒的,如汪曾祺的小說散文,教師推薦時的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讀書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修養(yǎng)身心,所以養(yǎng)成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我從小學時學會選擇正確的書開始,十年來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閱讀,我讀文學、歷史、哲學、時事、文藝理論……如果沒有紙質(zhì)書就用電腦、手機,每天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十余個小時。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來讀書。教師也可以將她的閱讀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
二、 做一個“懶一點”的教師
不知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目前正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新接手的語文基礎(chǔ)不錯的班級,2個多月過去,我發(fā)現(xiàn)學生自信心反而不足了,究其原因,我從學生處和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到,老師講的東西他們以前都沒有聽過,一方面他們會佩服老師,但另方面使得本來在語文學習中還蠻有信心的同學反而不自信了,覺得自己見識好淺陋??!雖然很多文本的解讀是要深入進去才能品出其真味,包括寫下水作文,盡管自己那么做好像很勤奮,也能了解學生寫作時的苦惱,但你的勤奮或許會讓那些敏感的文科女孩反而覺得自己不夠勤奮。
目前我正在試著調(diào)整,做一個“懶一點”的教師。具體怎么做呢?
在終點等著孩子的“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目標,而不用每一步陪著他們走,我們可以承認他們路徑的不同,所以在終點耐心地等一會兒。孫婧妍有這樣一位教師——“他默許我自己找事情干,只要和語文有關(guān)他就不會干涉,只是對我上交的成果很嚴苛,他有著短時間內(nèi)看出我問題的敏銳目光,逼我對自己的作文改了又改,一直到改不動為止。跟著這樣老師,雖然享受著自由學習的優(yōu)待,卻常常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的那么扎實那么出色”,對于高分學生的培養(yǎng),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打破思維定勢的“懶”。有些學生寫作,死活不肯把自己的觀點講明白的,結(jié)果分數(shù)不高。作文面批時學生會跟老師解釋“實際上我是想表達這個意思呀”,老師會提醒:“你能把我講明白,你能一個個去向閱卷老師講清楚嗎?”考場作文也是要有考場作文的特色的。分數(shù)是素養(yǎng)的科學呈現(xiàn),寫作者要為自己的文章負責,真正將才華轉(zhuǎn)化成高分還有一段路要走。在高端人才面前,我們的語文教學并非無所作為,美玉也要雕琢方可成器。
三、 構(gòu)建語文知識體系
最后還是要回到考試中來,考試不是目的,但一定是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手段。要在考試中展現(xiàn)自己的語文學習效果,還需要盡快構(gòu)建語文知識體系。
剛進入高三復習的階段,可能面對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或者詞性、句式等等一頭霧水。這時候就需要適時的總結(jié)分析,形成這些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在平時做題或者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理解各種概念,對歷屆高考試卷及標準答案正確分析,這樣反能夠提高解題效率。
有了這樣的構(gòu)建之后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真正沉潛到文本中去,體會語言在表情達意過程中的意趣,提升語言理解的能力,更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 不可忽視的文科附加題
能在平時下功夫的是文學常識和文學名著,面廣量大,不可能突擊迅速提高。我校這一屆從總體上來說這方面抓得還是比較扎實的,特別是文學名著部分。
強調(diào)讀原著而不是讀梗概背題目,但也注意循序漸進,比如高一時結(jié)合一些影視作品提高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高二時給學生提供故事梗概,要求學生將原著結(jié)合起來讀,高三時利用填空形式檢測,要求更加注重一些細節(jié)和人物、故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結(jié)合小說復習時的一些考點進行答題訓練,比如人物形象的分析,情節(jié)的作用等,而不是讓學生單純的記憶,而是要在記憶的基礎(chǔ)上學會分析,這也符合現(xiàn)在考名著注重考學生能力的要求。
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做養(yǎng)花人,讓他們開好花,必定能結(jié)好果。
參考文獻:
[1]張文華.讓思維綻放如花——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方法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0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