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
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應將傳統(tǒng)的被動式教學方式轉變?yōu)樽寣W生主動接收和汲取知識。所以“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開始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旨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意識,最終有效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從小學語文中“先學后教”的科學內涵出發(fā),進一步分析其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先學后教;應用
語文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該特性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人文性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自主學習,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地投身于語文學習當中,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更好的開拓自我,有必要對“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先學后教”的科學內涵
“先學后教”是指在遵循素質教育中的學生主體、因材施教等原則下所開展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效地綜合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更具針對性,能夠讓學生更高效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并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所謂“先學”指的是教師講授新課前,事先制定好教學目標及學生自學內容和目標,而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并要求學生將自學過程中所碰到的疑難點進行記錄,以便之后教師講課時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后教”指的是在學生完成自習后,教師組織學生匯報時,針對學生碰到的一般性問題進行強化補充。通常這種“后教”是在學生自學完成之后,教師才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討的,若是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教師便可施展“生生互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學生”這一根本主體,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致,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先學后教”的應用
(一) “先學”,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指導學習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本教材也在不斷完善與豐富。許多語文教材的內容不斷被豐富,同時也使得教學難度不斷增加,為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多設計富有生趣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得到調動。
1. 激發(fā)學生“先學”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若想有效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立足于學生這一課堂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并切實把握好自主學習方法。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極為關鍵的。
例如,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時,教師便可以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可給學生的自學提出幾點要求:第一,掌握生字詞“育、茶、危、險、順利、索”等;第二,要能夠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與同桌分角色朗讀,準確把握“教育家”和“小女孩”的說話語氣;第三,讀完課文后能夠大概說出文本內容。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習,若是學生能夠有效完成任務,教師可適當?shù)慕o予如“小紅花”或是“學習之星”等表揚。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還能促使學生學習自信心得以不斷增強,感受到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當中降低學習語文的難度。
2. 科學設置“先學”目標
語文學習的根基便是字詞的掌握,所以教師在展開“先學”時,應當讓學生完成“先學”的要求:一是對于生字詞的讀音要準確把握;二是要明確生字詞的字體結構、偏旁部首、筆畫筆順;三是要能給生字組詞并用所組的詞語進行造句;四是要區(qū)分多音字、形近字并能組詞,明確詞語的含義。
例如,在教學《觀潮》時,面對“塔、潮、裂、坦、漲”等生字的學習,教師便可根據(jù)上述要求學生,并在旁指導學生一筆一畫的書寫好每個字。如此,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把握生詞,還可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字體。
(二) “后教”,要重視知識檢驗
在“先學”之后,學生對于文本的內容大致有了整體的把握,這對于之后的教學活動將起到承啟作用。但在“先學”中學生只是對知識有淺顯的理解,同時在“先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疑難點,這時教師的“后教”便顯得十分重要。
1. 加強知識點播,化解疑難點知識
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知識疑難點或錯誤幾率較高的知識,教師要尤為重視,對這些問題加以整合,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疑難。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時,學生難免會有所疑惑,明明寫的是桂花雨,為什么不是專門寫景,還穿插著爸爸媽媽的話呢?而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中爸爸媽媽的語句,進一步深入體會文中的“桂花雨”、“桂花香”所包含的是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 檢測學生知識,反饋學習效果
通過對學生知識的檢測,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之后的教學。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到末尾階段,教師可讓學生總結文本中心思想,并展開小組討論,各派代表表明自己的觀點,其余組員則作為評委,若是說得好,給予掌聲鼓勵;而若是有錯,其余組員則要加以糾正改錯。如此,能夠有效發(fā)現(xiàn)學生在“先學”階段的自學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進而補充講解。又如學習《伯牙絕弦》時,教師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下文章大意,若存在一定差錯,教師需及時糾正錯誤。這樣的方式對學生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大有益處,也可保障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 結束語
據(jù)上述的分析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與表達能力,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思維思考能力,為日后終身學習打下穩(wěn)固的基礎。而“先教后學”的學習模式顯然符合這一教學要求,為此,教師要重視該學習模式的應用,以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潮龍.“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5):62-63.
[2]李丹.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新校園旬刊,2016,(08):87.
[3]吳濤.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開心素質教育,2016,(08):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