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軍
摘 要:課堂教學中遭遇“意外”在所難免。面對“意外”,教師如何憑借自己的慧眼,捕捉恰當?shù)臅r機,運用教學機智,合理有效地進行教學,讓課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演繹出豐富多彩的世界。
關鍵詞:課堂意外;教學機智;演繹精彩
當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時,課堂中遭遇“意外”也就在所難免。面對“意外”教師所采取的因勢利導、急中生智、隨機應變等教學技能可升華為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突發(fā)情況,能迅速、敏捷地做出正確判斷,妥善地處理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達到預期效果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靈感和智慧。是教師智慧的體現(xiàn),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簡言之,就是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那么,教師如何憑借自己的智慧,捕捉恰當?shù)慕虒W時機,運用教學機智,合理有效地進行教學,讓課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呢?
一、 播撒濃濃師愛,傳道授業(yè)解惑
教學機智源于對學生的無限關愛和尊重。只有用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時,才會容忍學生的種種不和諧事件,才會以平靜的心態(tài)去處理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才會使教師傳道有術,授業(yè)得方,解惑得法。
【案例掃描】教學“解決問題”時,老師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答:一個生產(chǎn)間要裝配576臺電腦。工人們每小時裝配72臺,經(jīng)過5小時,還剩多少臺電腦沒有安裝?這是一道簡單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一般的解答是:(576-72×5)=216(臺)。
可是,一位學困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錯誤地列成了“576÷72”。(當時老師也很驚訝)
坐在下面的學生沉不住氣了,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一些同學竊竊私語:“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做?!边@位做錯的孩子站在講臺前“手足無措”,滿臉通紅。
此時,老師示意大家安靜,然后轉過身對那位窘迫的“學困生”說:“這道題你沒有做錯,只是沒有做完?!崩蠋熯@樣一說,全班同學都愣住了,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這位“學困生”明白了:576÷72=8(小時),這一步求的是這個生產(chǎn)間完成裝配任務所需的時間,現(xiàn)在裝配了5小時,還要裝配8-5=3(小時)才能完成任務。還剩下沒有裝的臺數(shù)是72×3=216(臺)。這樣得出了這道題的又一種解題策略:72×(576÷72-5)=216(臺)。
老師還引導他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鼓勵他選擇比較合理、簡便的方法。這位同學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座位上。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憑著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機智,想方設法把學生的錯誤想法,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讓學生獲得了學習的成功喜悅。每個學生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學困生也不例外。教師要用生命呵護生命,要用愛心激勵愛心,讓每一位學生看到希望,讓每一位學生學得輕松。這才是真正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二、 提升專業(yè)知識,把握教學方向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作為教師,必須把握教學方向,為課堂保駕護航。
【案例掃描】二年級“可能性”
師:(出示一枚硬幣)任意擲一次,結果會怎樣?
生1: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正面朝下(反面)。
師:請你上來試一試。(生2擲,是正面)
師:誰再來擲一次?(生3擲,是正面)
師:誰還再來一次?(生4擲,是正面)
師:真的擲不到反面了嗎?(又請了一位同學上來擲。生5擲,還是正面。此時教室里沸騰了起來,有學生竊竊私語:“怎么會這樣?”)
此時老師親自來擲,結果老師擲第4次時才終于擲出反面朝上。
評課中,執(zhí)教老師嘆息擲硬幣環(huán)節(jié)太不順利,耗費了那么長的時間。看似不是老師的錯,畢竟對于“可能擲出什么面”而言,的確無法左右每次擲出的結果。然而從“不順利”的教學過程來看,又隱約感覺到老師對可能性知識的準備不充分。那么,怎樣正確認識這一意外呢?擲硬幣正反面屬于隨機事件,每次擲出正反面是事先無法確定的。有人連續(xù)擲10次甚至20、30次都是正面來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也是完全有可能發(fā)生的。
其實,已經(jīng)生成了一個更利于學生感悟隨機現(xiàn)象的寶貴資源。當連續(xù)3次擲出正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怎么會連續(xù)3次擲出來的都是正面呢?”使學生感悟到:每次擲出硬幣的結果擲之前是無法確定的,連續(xù)多次擲出的正面也是有可能的。同時追問:“第4次會擲出什么樣的結果呢?”使學生認識到擲出的結果并不確定。當學生擲出的依然是正面時,繼續(xù)追問:“真的擲不出反面嗎?”此時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擲一擲會都是正面朝上嗎?讓學生明確:只要不停地擲下去,一定會擲出反面。當反面終于出現(xiàn)時,教師反問:“你對可能性有了哪些認識?”
當然,專業(yè)的數(shù)學知識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和基石,如果我們的課堂遭遇“意外”時,緊扣知識內(nèi)涵來隨機應變,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要善于捕捉信息、恰當引導,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在應有的方向上前行。
三、 調(diào)整教學思路,適應學生學習
課堂教學,有學生間、師生間互動交流才有價值。有時學生在交流想法時,會不經(jīng)意帶出一些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捕捉、利用好這些信息,及時做出決策,靈活展開教學活動。
【案例掃描】五年級的《2、5的倍數(sh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估計在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因此在開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商場搖獎”這一情境,中獎號碼是“交易順序號是2的倍數(shù)的號碼”?!巴瑢W們,你們猜猜可能哪些號碼會中獎?”根據(jù)預設,學生可能會猜些簡單的數(shù),如2、4、8、16等,接下來進一步引導??烧l料,話音剛落,一位男生脫口而出:“個位上是0、2、4、6、8的數(shù)都是2的倍數(shù)?!薄澳闶窃趺粗肋@個特征的?”他得意地說是課前預習學會的……
我一愣,課前預設的懸念、激發(fā)求知欲等一系列話語從哪說起呢?這位學生不僅意思說對了,還概括得滴水不漏。怎么辦?短暫調(diào)整思緒后,決定將計就計。組織全班學生任意列舉個位是0、2、4、6、8的不同數(shù)位的數(shù)驗證,做出正確地評價后,再引入如何研究發(fā)現(xiàn)2的倍數(shù)的特征……endprint
隨著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學生都超前了解到一些教材知識。老師不能抑制,只能客觀地承認,正確地面對,并借此作為教學的可利用資源,彈性地安排教學進程,靈活地調(diào)換教學環(huán)節(jié),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意見的價值所在,又鼓舞了學生的探索熱情。
四、 提升學生思維,回歸數(shù)學本質(zhì)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互動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學生和教師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此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或者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錯誤想法。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些意外生成的教育資源,及時給予引導、啟發(fā)、巧妙的“糾正”。
【案例掃描】教學“一個農(nóng)場要平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8公頃,30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24天完成了任務,實際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用比例知識解答)”很多同學能抓住平整土地的工作總量一定這一條件列出算式24x=0.8×30,待一學生講解后,我特意放大了嗓門,問:“你們都是這樣做的嗎?”整齊的聲音中卻沒有壓住不一樣。一位同學大膽的站了起來,很自豪的說:“24∶30=0.8∶x,我是用正比例知識解答的。”當大家對這位同學鼓掌時,平時在班里很少發(fā)言的另一位同學怯意地站了起來,老師還可以這樣做:“1/24∶1/30=x∶0.8?!鳖D時,教室一片寂靜。這時,教師也沒有直接讓這位同學說出他的想法,也沒有肯定這位同學的答案,而是反問其他同學這樣做可以嗎?可以,說說你的想法。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同學冥思苦想,有的交流起來,不一會兒,一位同學站起身說:“老師,我覺得是對的,假設我們把平整土地的面積看作單位 ‘1,就是把它們的時間比24∶30轉化成工作效率比()∶(),這樣就能和后面的x∶0.8組成比例了?!倍嗪玫南敕ǎ压こ虇栴}和比例知識完美地結合起來。
案例中,一個由學生出其不意的回答所引發(fā)的探索活動,足見老師的智慧。他沒有對學生的回答說不,而是將問題踢回給學生,這樣通過交流、探討,使得學生思維得到提升,個性得以張揚,創(chuàng)造的火化得以萌發(fā)。
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課堂上出現(xiàn)的意外插曲不能是簡單的眷顧,有所理會就行了。明智的老師應該充分分析其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尋找學生奇思妙想的根源,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憤、悱”狀態(tài),緊扣學生所疑、所思、所議的熱點,引領、鼓勵學生向困難挑戰(zhàn),并給以學生充足的討論和交流的時間、空間,回歸數(shù)學的本質(zhì)——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飛躍。
五、 享用課堂之誤,收獲意外精彩
新課程觀念之一是能夠容錯——坦誠自己的失誤,直面學生的錯誤。失誤、錯誤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插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改正。
【案例掃描】教學《圓的面積》時,老師在黑板上出示一題:“街心花園中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還沒等老師寫完,有學生就喊:“老師,這道題不能做,它沒告訴花壇是圓形。”“哦,”老師回過頭看了看,原來自己漏寫了“圓形”二字。真的不能做嗎?剛才那位學生的話點醒夢中人。何不就此引導學生想想:既然花壇形狀沒有告訴,我們能自己設計一個嗎?
有設計成圓形的3.14×18.842×3.142;有設計成正方形的18.84÷42; 有設計成半圓的3.14×18.843.14+22×12;有設計成……
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以為只有添上“圓形”才能求出花壇的面積。如果教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立即添上“圓形”,就不可能有如此精彩的生成:學生不僅求出了花壇的面積,更在計算比較中發(fā)現(xiàn),周長一定時,圓面積最大。數(shù)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要滲透數(shù)學思考方法。
學生“錯誤”既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又是學生真實思維的反應。此時,教師應隨機應變,點石成金。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討論的態(tài)度,切忌譏笑、指責的語氣,讓學生平心靜氣地面對錯誤。將“錯誤”化為學習資源、化為教學智慧,巧妙地利用“錯誤”,收獲意外的精彩。
可見,課堂教學機智作為一種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是教師智慧的體現(xiàn),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也是作為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它不是天生的,更不能奢望于隨心所欲的“靈機一動”,只有經(jīng)過艱苦磨礪和潛心領悟才能厚積薄發(fā)。
“課堂猶如河流,它是流動的、發(fā)展的、向前的,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意外的。”在此過程中,憑你一雙慧眼、一顆慧心,將教育機智升華為教育智慧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麗,使課堂演繹出豐富多彩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