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因為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錯誤出現(xiàn)后,不僅要讓學生意識到錯誤,尋找錯誤的原因,共同尋找改正的方法,教師更要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契機,處理好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讓這些“錯誤”成為課堂中的“閃光點”,成為學生獲取新知的有效資源,從中鍛煉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升教學機智。
關鍵詞:錯誤資源;教學機智;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88-1
一、理解包容,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氛圍
心理學家蓋耶指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錯誤出現(xiàn)后,關鍵在于要讓學生意識到錯誤,尋找錯誤的原因,共同尋找改正的方法,以后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怕說錯、做錯,怕挨老師批評,怕同學嘲笑,而感到一種壓力感,就不能很好地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尊重、理解、正確對待出錯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發(fā)揮得更好。
教學中,我經常這樣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出錯的地方,不要怕,人沒有十全十美,老師也會出錯,重要的是你能在錯誤中成長!”給學生營造寬松氣氛,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現(xiàn)在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再想;不同意見的允許隨時爭論……在這樣的保證書下,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實保護,人格得到了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即使答錯題也沒有被老師批評的擔憂,沒有被同學恥笑的煩惱,沒有因為被否定而自信心受傷,他們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他們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師的正確引導,鼓勵下,帶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讓學生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自我反省,增強戰(zhàn)勝困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變廢為寶”,在錯誤中有效反思
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面對這些錯誤,避而不見、棄之如蔽或反復強調這樣的做法,都不能達到防止錯誤的目的。相反,如果我們將錯誤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比較、分辨。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錯誤,尋找錯誤的根源,共同商討改正的方法,以后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幫助學生從對錯誤的反思中,提高辨錯糾錯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得數(shù)是8的加法和8減幾》中,這部分內容對后面學習《得數(shù)是9的加法和9減幾》和《得數(shù)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有直接的影響,如果掌握不好,以后的一圖四式題目學生都容易犯錯。因為本節(jié)課是從前面“一圖兩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過渡到“一圖四式”,是學生初次接觸一圖四式的知識,要求學生能根據(jù)圖意正確列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并能表述每到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初步體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由一副圖寫兩道加法算式,學生很快就能寫出來。但在寫減法算式時,部分學生就覺得有困難了。例如“想想做做”第一題,一幅圖上有7輛藍色的車和1輛紅色的車放在一起,要求寫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算式。學生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7+1=8 1+7=8 7-1=6 1-7=6。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對減法算式理解不透徹,在前面學習一幅圖寫兩道減法算式時就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僅要備書本,更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習習慣。在例題教學時要讓學生仔細觀察例題所寫的4道算式特點,明確4道算式都是由三個一樣的數(shù)字,而且減法算式減號前面和加法的和都是總數(shù)8。對課堂上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教師不能遮遮掩掩,就要讓問題暴露出來,把錯誤的情況拿到全班同學面前講解,對學生來說印象更深刻了,在練習中這樣的錯誤很少再犯了。
三、及時捕捉,利用“錯誤”有效引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自主嘗試、開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學更多的差錯。教師要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處理好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并正確、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從中鍛煉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促進教學機智。
例如在教學《千克和克》后,學生對“千克和克”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學得怎么樣,只有在練習中才能真實反饋出來,一小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還不能靈活運用,寫單位名稱時錯誤百出,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如,一個西瓜重4克,小明體重30克,一只鴨重200千克,一頭大象重3000克,一輛汽車重1000克……看到這里我已經氣得不行,在課上反復強調填寫重量單位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是還是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于是我靈機一動將錯就錯,馬上在班上把學生的錯誤編成一段話講給大家聽:“今天早上,體重30克的小明,吃了一個4克的西瓜。媽媽買了一只200千克的烤鴨,吃完了飯呀,一起去了動物園觀看一頭3000克的大象在表演節(jié)目……”學生一開始都聚精會神地聽,漸漸地有同學發(fā)出了笑聲,等到全部念完,教室里笑成了一片。我故作驚訝:“你們笑什么呀?”“200千克的烤鴨也太大了吧。”“3000克的大象還叫大象嗎?”“小明30克都沒有一只烤鴨重!”學生邊說還邊比劃。教師接著問:“那該怎么改?”“我會我會!”許多同學把手舉得老高。教師有意識地讓做錯的同學回答。這回他們可認真了,仔細考慮后才說出答案。老師然后進行總結:“看來,以后我們填寫單位名稱可不能這樣馬虎,不然就會鬧出笑話來!”同學們聽了紛紛點頭,各有所悟。
生活中不是缺乏教學資源,而是沒有發(fā)現(xiàn)和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學生出了“錯誤”沒關系,關鍵是教師要把“錯誤”變成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亮點,使課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