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梅
摘 要: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關注主體環(huán)境,構建和諧課堂;關注主體活動,構建高效課堂;關注學生的奇思妙想,構建精彩課堂。
關鍵詞:主體環(huán)境;和諧課堂;高效;教學機智
聽了兩位教師的公開課,我感覺不同的是一位教師講得太多,未給學生留出適宜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討論消化;另一位老師講得過少,強化機械訓練太多,把本應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給“滑過”了。但兩者的課堂效果是一樣的:課堂效率低下。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促成高效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一、關注主體環(huán)境,構建和諧課堂
布魯納的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永遠是數(shù)學老師的責任,可是課堂上缺乏學習動機的人大有人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可能是某種低級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如安全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是焦慮的、恐懼的,這些因素會阻礙學生的學習,因此,必須要關注學生的主體環(huán)境。
首先,關愛學生,重視情感,做學生的朋友,努力消除學生的畏懼感、距離感,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使他們產(chǎn)生敢于并樂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心態(tài)。其次,教學過程中,建立教學相長、交往互動的關系。高效課堂因互動而存在,因互動而精彩?;?,既是和諧課堂的表現(xiàn),也是和諧教學的成因(因為互動產(chǎn)生新的信息與資源)。互動既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包括教師和教材的互動、學生和教材的互動。最后,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破除學生的迷信心理,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鼓勵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學生就能主動地思考,自信地表達,自由地爭論。在這樣的活動中,師生平等對話,交流互動,學生能夠處在思想自由、表達自由的最佳狀態(tài),構建了和諧課堂,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二、關注主體活動,構建高效課堂
從兩堂公開課來看:一方面,在課題引入與新課例題講解兩個環(huán)節(jié)中,雖然他們都提出了不少問題,但基本上是自問自答。如有些問題屬于合理猜想范疇,但老師沒有讓學生合理猜想,自己把有關問題講出來了,從而失去了提出猜想問題的本來意義。而教師的自問自答使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當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或多或少地需要時間來思考問題。如果教師過于急迫想得到問題的結論,一旦學生沒有回應,就自己把結論說出,那么學生也逐漸習慣于教師的自問自答,不再思考教師的問題,這樣就形成一個不好的循環(huán)圈。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睘榇?,我們要留足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主體意識。
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始終只是極少數(shù)學生在小聲回應老師的問題,而老師對這極少數(shù)的回應又充耳不聞,只是按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機械訓練。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是獨特的人,不同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角度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同的。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思考,會有兩種結果產(chǎn)生:第一,學生并未領會這種解題思路,只記得結論;第二,老師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有更好的思路未得到肯定,也未發(fā)揚光大。這種“滿堂灌”的做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chǎn)生。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只關注結果的檢查,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重中之重。老師要“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的方法、習的過程,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老師在課堂教學時盡量要少“授之以魚”,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疑,在學習中歸納。
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毙抡n標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相互評價,相互反饋,相互激勵,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開展有效的合作性學習。應強化合作學習,分享學習的幸福和歡樂,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關注主體的奇思妙想,構建精彩課堂
“教育的技巧在于隨機應變。”課堂教學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時時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突發(fā)性事件時常發(fā)生,它不是教學的意外,而是教學過程的常態(tài)和必然,處理好這一問題這節(jié)課會更精彩。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正視和利用這些事件,并將其看作是教學過程中生成的一種有益的教學資源。案例:
師:解方程0.5x=1時,先兩邊同除以0.5,把左邊變?yōu)?x,即x,這時右邊為1÷0.5=1×2=2,所以x=2。
A:老師,我只要把兩邊同時乘2,就得到x=2,特簡單。(生A興趣很濃,高興地宣布他的新發(fā)現(xiàn))
師:你的結果是對的。但以后要注意,剛學新知識時,記住要按課本上的格式和要求來解,這樣才能打好基礎。(生A興沖沖地等待表揚,但聽了老師語重心長的教訓后,灰溜溜地坐下,剩下的時間一言不發(fā),下課后還是滿不開心的樣子)
……
感覺老師不一定喜歡這種方法,生C遲疑了,教師示意他坐下。最后老師看了心愛的學生也不守規(guī)矩,只好親自板書,并特別提醒注意格式。數(shù)學教學強調“通法”和訓練扎實的基本功是必要的,但不可一味強調機械套用“通法”,否則可能會成為笨法。在本案例中,適當?shù)囊龑?,不僅可以打好基礎,而且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及時捕捉偶發(fā)的教育契機與智慧火花,隨時調控課堂教學,處理好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使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要求,符合高效課堂的要求。
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數(shù)學老師畢生的追求,我們教師必須明白誰在學,依據(jù)教育學理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呂世虎,張定強.中學數(shù)學參與式教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燕.中學數(shù)學[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