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雪紅
【摘 要】“思維導圖”是指把看不見、內(nèi)在的思維轉變?yōu)榭梢姷膱D形文字,讓思維由內(nèi)隱的變成外顯的。小學科學課程的宗旨是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其中科學思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科學知識,不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抽象的文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更不用說用文字去表達,思維導圖可以用生動形象的圖像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科學概念,也能讓學生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與鞏固科學思維。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科學;應用
在小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的思維不是獨立的,單一活動的,而是綜合、整體性的活動。在引導學生觀察、搜集證據(jù)、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借助于形象思維,借助于自己喜歡的、簡潔的方式將思維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以此理解科學現(xiàn)象、科學原理、科學概念,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
思維導圖通過個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運用形象、符號、動作等多種手段、界面直觀、深入淺出地表現(xiàn)自己思維的過程。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使小學生把“搞研究”作為一種樂趣和展示自己的手段,進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操作水平,實現(xiàn)科學活動中的學生高級智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一、思維導圖的類型與形式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就可以用下表的思維導圖來歸納。
1.模型設計圖
指在教學利用已有知識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時,要求學生畫出自己設想的示意圖。
例如在《設計一個太陽能熱水器》一課中的設計圖
2.概念圖
概念圖定義為:使用節(jié)點代表概念,使用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知識組織和表征工具。從定義上可以清楚看出,概念圖是一種知識的組織和表征工具,能深刻的表示知識體系及其內(nèi)部關系。這里指在教學某些知識與原理時,運用圖示表達其內(nèi)在關鍵知識點的圖畫。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zhì)的變化》概念圖
3.流程圖
流程圖是揭示和掌握封閉系統(tǒng)運動狀況的有效方式。作為診斷工具,它能夠輔助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問題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從而確定出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下圖是進行科學探究時用到的流程圖。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 設計實驗 —→ 進行實驗—→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如教學《動物的生命周期》中,通過畫蠶寶寶的一生的四副圖畫,加上一生變化的圖示箭頭,可以很清楚的讓學生記住昆蟲完全變態(tài)的“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過程,學生對蛹的理解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思維導圖的教學運用策略
1.猜測環(huán)節(jié)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教學起點
只有當學生必須先將預測結果用圖示記錄方法記錄時,使學生對實驗開展不再盲目,并主動按照自己的圖示記錄開展實驗,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一方面帶著驗證自己猜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為了證明自己猜測的正確性而更加規(guī)范的操作,使實驗結果向著理想結果發(fā)展。思維導圖在了解學生前概念時作用顯現(xiàn)明顯,這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同時還利用圖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實驗的任務驅(qū)動。如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時,要求學生把各種動植物(用文字表示)擺放好位置,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后構成一條鏈或一張網(wǎng)。
食物鏈:草→兔子→貓頭鷹 草→鼠→蛇→貓頭鷹 ……
2.探究環(huán)節(jié)表達學生新發(fā)現(xiàn)建構核心概念
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后,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科學概念,而有些內(nèi)容學生用語言未必能夠準確的表達,此時輔之以圖示記錄不但形象表達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的科學概念,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將科學概念從感性走向理性。如教學《太陽系》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畫太陽系的結構圖,畫出了太陽和八大行星的位置、大小,畫出了小行星帶,畫出彗星的軌道,學生就對太陽系有了直觀的了解。
3.鞏固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學生新結論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小學科學探究中有一部分內(nèi)容是無法通過實驗現(xiàn)象直觀的顯示出來的,如何將隱性的科學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并憑借展現(xiàn)的媒質(zhì)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概念,思維導圖就顯現(xiàn)出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四上《我們的身體》單元食物在體內(nèi)的旅行一課,學生通過前期的自主探索,了解人體內(nèi)消化器官的名稱作用后,課堂上教師再讓學生用圖示記錄法繪制人體內(nèi)的各消化器官,學生不僅對消化器官的名稱得到了加強,還對相互之間的位置有得到了強化,在頭腦中牢牢的建構起了食物在器官相互之間的先后順序還能夠?qū)ΡWo消化器官的自我保護也產(chǎn)生深刻認識,起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科學態(tài)度。
三、思維導圖的學習指導策略
1.把握好畫圖的步驟
對科學概念圖,一般采用在探究學習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畫圖理清思路的形式。如教學《杠桿的研究》時,在了解了支點、阻力點、用力點的意義,并了解費力杠桿、省力杠桿與各點之間的關系后,讓學生畫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平衡杠桿的示意圖,以達到學習的目標。
對設計創(chuàng)造圖,則根據(jù)該種圖的要求與特點,采用“畫圖——修改——再畫圖”的形式,不斷完善設計,最后付諸實施。如設計一種將地上的油桶裝入車廂的機械裝置,學生可能只會想到使用一種簡單機械的方法,但在評價反饋集思廣益之后,再逐步設計出組合多種簡單機械的裝置。
2.在真實準確的基礎上力求漂亮美觀endprint
科學教學的可視化圖,講求科學性與真實準確性,美觀與漂亮次之。作為科學老師,首先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的表達,其次才要求美觀。如畫電路圖,電流的方向、各元器件的排列、燈泡與導線的連接點必須準確,其次,再指導學生合理、美觀地安排各種圖形在畫面上的位置,達到美觀的效果。
3.注重循序漸進原則
學生畫科學思維導圖圖,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過程。不同學生的基礎不通,觀察的角度也會有所差別,所畫的結果當然會不一樣。教師可以先采用“指導——范畫——臨摹”的形式,讓學生認識科學畫圖的基本要求,再逐步指導學生到自主的高度。在各學習小組中,可以提倡學生間互相借鑒學習。指導過程中,特別要強調(diào)科學課畫畫的基本要求是抓特點、抓要點、重細節(jié)、重真實。如五上《光》單元光的反射一課,在固定電源位置要求照亮不同位置的物體,學生很容易想到利用鏡子反光達到目的。此時教師要求將這一現(xiàn)象通過畫圖的方法記錄,學生在畫圖過程中就自然形成: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同時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這一核心概念。光的反射這一實驗現(xiàn)象在探究中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再加上畫圖這一輔助手段的支撐,一做一畫,這一線性發(fā)展其實也促成思維的遞進式發(fā)展,概念的構建就水到渠成了。
4.強調(diào)圖與文字、表格等結合
單純的圖有時不能完全表達科學知識的要點,根據(jù)需要,有時必須與文字、表格等形式相結合,使科學知識更加合理完整的呈現(xiàn)。如螞蟻圖,螞蟻的身體各部分的標注;葉片圖,加上葉脈、葉柄、葉片的標注;月相變化圖中的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的標注;杠桿圖,杠桿的支點、阻力點、用力點的標注等。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有效的化解了難點,促進概念的有效構建,同時促進科學情感態(tài)度的有效培養(yǎng)。引入了圖形來表達思維,避免了文字的枯燥與呆板,鼓勵用一種靈活的方式把想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它們的設計極為簡單,而且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利用了線條、關鍵詞、圖像等大大加強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科學課.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1-12版.
[4]教育部關于印發(f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 教基三[2017]2號,2017年2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