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尹
摘要: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數學教育側重于對知識定理的掌握,而數學文化及其教育功能則常常被忽視和摒棄,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們淪為“做題機器”,不知道如何利用數理知識解決生活實踐問題,這與數學教育的目標是不相符的。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育功能;高中數學
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狹義的數學文化局限于數學學科內部,即各種概念、理論、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廣義上的數學文化則還包括數學發(fā)展史、數學美學,以及和人文學科等之間的關系?;蛘撸覀兛梢岳斫鉃?,數學文化就是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標準去引導人的行為,即利用數學去描述并改造世界。將這一理念滲透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一)有助于吸引學生興趣,影響其思考方式
高中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容易打退堂鼓,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從而喪失興趣。其實,數學雖然邏輯嚴謹,但也是一門趣味十足的學科,需要深入才能發(fā)現。數學文化的滲透,無疑給枯燥的內容增添了不少趣味,包括各種智力題、數學家的有趣經歷、數字猜謎等內容,在活躍課堂氛圍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使得學生愿意參與教學。滲透數學文化,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改變思考方式。
(二)幫助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邏輯思維
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也尤為關鍵,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很多高中生的思維較為僵化,容易陷入機械式思考,靈活性和變通能力欠缺。教師要重視數學文化的滲透,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擴散性思維,促進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性格,端正人生態(tài)度
數學的邏輯性很強,如果能夠學好,對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態(tài)度、理性的性格大有裨益?,F實社會很復雜,過于感性,容易受到傷害。而數學文化的滲透,則能讓學生變得更理性,分析問題時更加科學。
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注重過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文化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是經過大量實踐探索,才逐步形成的。這就要求重視學習過程,不能只以結果為判斷標準。在講解新知識點時,應引導學生追本溯源,了解新概念、新公式提出的背景,并盡可能地進行推理,加深理解。往往有正推和反推兩種方式,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另外,在現代教學中,經常會用到情境法,將學生代入到相應的情境中,比單一的講解更有效。教師應結合名人軼事、生活案例、多媒體等多種途徑,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將數學文化融入教學中。
(二)結合史料,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數學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一種態(tài)度、精神和信念,已經超出了單純的數字和運算范疇。我們知道,數學要求邏輯嚴謹、有理有據,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提出一個概念或猜想難度很大,去證明它難度更大,有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甚至更久。從學術角度來看,此過程包括提出、驗證、猜想、證明、應用、推廣等環(huán)節(jié),靠的是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和頑強拼搏、不肯放棄的毅力。教材內容固然重要,但若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或許更有價值。所以,在授課的同時,教師有必要增加一些史料,介紹典型數學家的傳奇經歷,分享經驗,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
(三)培養(yǎng)積極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源動力,數學的發(fā)展也同樣離不開創(chuàng)新。先驅者們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探索著宇宙未知的奧秘,譜寫出一部輝煌的數學史。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確定的數學知識,更是要讓學生體會知識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先人身上的那種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和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造意識。數學史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要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對數學概念、定理起源的講述,讓學生清楚的了解該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定理內容的認知,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品格基礎。例如在學習微積分時,可以講述牛頓和萊布尼茨創(chuàng)造微積分理論的過程,使他們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發(fā)展過程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家在推動數學發(fā)展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積極學習他們身上具備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
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問題分析、公式運算、定理推斷等都有著嚴謹的內在邏輯關系,數學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定理公式、運算推導,還要用數學文化來感染和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品德,促使他們積極進取、腳踏實地、追求真理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這不僅有益于他們對知識文化的學習,對他們的現實生活、個人發(fā)展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們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時,嚴謹認真的作風能夠幫助他們更快的獲得成功。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融入一些嚴謹治學重要性的實例,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述,前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因一個小數點的錯誤而導致墜毀的故事,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即使是一個非常細小的錯誤都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提醒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更加的嚴謹認真,莫要因為自己的小失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五)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數學中蘊含著智慧之美,其對世界的精確描述蘊藏著豐富的藝術內涵和審美價值,潛移默化中使人形成一種高雅的審美情趣。例如數學公式、定理簡潔的表達方式體現了數學的簡潔之美,牛頓的慣性定律F=ma用簡單的符號組合解釋了自然界物體運動的內在規(guī)律。又例如數學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是互相關聯的,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統(tǒng)一,如幾何體公式的推導是通過臺體到柱體到長方體再到立方體逐步化歸實現的,這體現了數學結構中的統(tǒng)一之美。雖然學生們難以長久的記住一些數理知識,或者這些具體的公式定理在他們今后的生活中都不會被應用到,但是這些數學美學思想的滲透使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得到了提升,進一步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活之美。
結束語
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文化,其無法被直接講述和傳授,但卻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應用能力、積極的創(chuàng)新精神、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正視數學文化的價值,有意識的在教學活動中強調數學文化,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推動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走向深入。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文化視角下的中國數學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5(3)
[2]劉曉玫,趙青,陳蕊.數學的文化價值與數學課程改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