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明
摘要:近年來,小學語文受到來自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整個語文學習階段的基礎,小學語文的學習重點放在了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識字能力上。小學語文教材較為簡單,因此教師通常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將課堂上的內容教授給學生,更需要引導學生將學習內容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主動積極地掌學習和掌握更多漢字。本文就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識字能力培養(yǎng),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課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業(yè)能力促進方案和研究——基于認知心理學》(論文編號CS2014005)研究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識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作為低年級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加強閱讀水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對漢字有新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有深刻的記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教授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漢字,將漢字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識字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學習漢字首先就需要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就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只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教師才能開展教學活動,幫助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多數(shù)低年級學生在入校之前,都沒有學習過漢字,因此,教師可以在第一節(jié)語文課,就將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語句通過漢字展現(xiàn)出來,例如:早上好,你好,吃飯了嗎?我知道了,再見等等。讓學生知道語句不僅可以通過口語表達,也能通過漢字表達。進行識字教學時,更要多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一名學生,將學生的姓名用漢字書寫出來,再進行學生名字的大意解釋,這樣既能結合實際,又能增加學生識字興趣。
二、課堂教學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利用書本、課堂、學校進行多樣化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學習到不同的漢字知識。
1、使用兒歌、謎語是傳統(tǒng)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一種方法,兒歌能讓低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可以用漢字將兒歌歌詞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形成記憶,唱歌時就能想起漢字的字形。字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像在做游戲一般,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游戲時,就能想起課堂上的字謎。
2、利用生詞卡片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會使用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使用生詞卡片時,可以通過游戲接龍,造句等方式,讓學生正確識字,并且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可以將生詞卡片貼在教室的墻上,一方面是讓學生形成記憶,將卡片上的漢字運用在生活中,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
3、將學生帶到特定環(huán)境進行識字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識教室里每個實物的名稱:風扇、黑板、粉筆、講臺、課桌等,也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讓學生認識操場上各個場地的名稱: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學生通過周圍環(huán)境的改變,能夠認識到自己識字越來越多,識字能力也在慢慢加強。
4、在學生經(jīng)過簡單的識字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容易理解、生僻字不多的課外閱讀書籍,學生在閱讀中會發(fā)現(xiàn)書籍當中的生字,通過自己理解和教師解讀后,能夠提升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識字
1、在學生入學時,教師就可以讓每位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讓學生通過學習同學的姓名,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將每位學生的姓名做成漢字表,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進行姓名的對號入座,并進行書寫,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2、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張家庭成員表,需要寫全家人的名字、性別、稱呼、簡單的外貌描述等,通過制作家庭成員表,學生能夠認識和理解許多生字,并且能夠將課堂的學習內容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3、讓學生在家里將看到的實物進行描述,并在物體上貼上卡片,門、窗、床、衣柜、餐桌等。適當?shù)淖尲议L帶學生到動、植物園,并根據(jù)卡片上的漢字進行學習。經(jīng)過長時間的識字積累,學生就會掌握許多語文課本內沒有的生字,教師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更加容易。
4、引導學生要學會總結,建立一個漢字檔案,將學習過的漢字,詞語進行記錄和歸類,定期進行鞏固復習,并且將一些生僻的漢字進行搜集,帶到學校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學習。
四、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識字方法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生字,如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就需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低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一位二年級的學生曾經(jīng)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到十分困苦,認為中國的漢字多且復雜,不易記憶,但經(jīng)過語文教師引導,找到了適合自己學習的形象記憶法,學生在識字時,將漢字想象成會動的象形字,通過將腦海的畫面與現(xiàn)實的漢字進行結合,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形成深刻的漢字記憶。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想出很多更適合自己的識字方式,只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漢字,那么學生的識字能力就會伴隨識字的數(shù)量和效果逐漸增強。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加入到學習的課堂當中。其次教師需要增加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根據(jù)學生的特性,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識字教學。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要時刻觀察身邊的事物在實際生活中識字,并將漢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掌握所學內容。最后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找到適合自己的識字方式。另外,識字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需要教師對識字教學有足夠的重視,在學生識字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不認識和無法理解的生字詞組,并且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加強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慧.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2]李澤蕊.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尤立家. 論語文素質教育的任務[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陸國英.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踐中的識字教學[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0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