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璟
摘 要:幼兒教育,是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啟蒙教育,對于孩子的觀念、習慣以及未來的發(fā)展都有著決定性影響。特別是行為習慣只有從這一時期開始培養(yǎng),才能夠確保孩子有更好的成長,更好的發(fā)展。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主題展開,為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幼兒時期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對于其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及工作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是孩子成長的基礎,也是幼兒教育的重點,所以教師只有抓住這一時期,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成長為高素養(yǎng)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應對這個社會。因此文章當中將主要對幼兒時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展開分析,作為幼兒教學改革的借鑒。
一、幼兒時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三歲看老,是在我國廣泛流傳的俗語,從這句俗語不難看出,自古以來,人們便對幼兒時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由于我國教育體系長期以來都受到應試體系的影響,所以幼兒教師的思想也會多少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自身的教學思想,也影響了孩子的思想以及家庭的思想,導致教師、家長及孩子都以成績?yōu)橹?,而不注重身心的成長及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是十分不利的趨勢。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絕對不是只體現(xiàn)在其知識含量上,除此之外,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是決定其社會性發(fā)展的要素。所以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利用幼兒時期的教育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并將這樣的理念傳播給孩子的父母,讓孩子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去面對學習、生活與未來的工作,擺脫成長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及負面影響,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成為有利于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這樣的培養(yǎng)不僅對于孩子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教師自身的價值體現(xiàn)也是至關重要的。孩子有著正面積極的性格,一言一行都體現(xiàn)出素養(yǎng),代表著教師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成功,反之則說明教師及家庭沒有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所以教師應當更加明確教學重點,以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方向,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人才。
二、幼兒時期行為習慣培養(yǎng)要點
(一)注重家校一體,與家長合作教育
教育雖然是教師的本職與責任,但卻并不能依靠教師單方去達成,因為孩子并不是全天與教師相處的,課下的時間更多面對的是家庭環(huán)境,所以教師要確保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應當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合作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師應當充分重視的。例如,要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教師首先應當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也了解到應當怎樣讓孩子學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配合教師在校內(nèi)的引導,以及家長在家庭環(huán)境中的熏陶,孩子才學得更快。例如,教師可以將交通規(guī)則教學詩歌講給家長聽,讓家長在平時帶領孩子過馬路時也能隨時利用詩歌去教導孩子,這樣潛移默化的意識灌輸更加有效。
(二)方式要革新,讓孩子積極配合教育
幼兒教育能否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教師應當進一步明確孩子在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以及成長需求,以此為基礎去規(guī)劃教學,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效。例如,在針對挑食習慣進行引導時,教師應當以孩子的喜好為出發(fā)點,先展開調(diào)查,了解孩子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再進行引導,這樣更為有利。幼兒時期孩子的嗅覺與味覺都是十分敏感的,所以許多蔬菜的味道對于孩子來說都是過于刺激的,但其中富含的卻是成長必須的營養(yǎng)素。所以教師必須要了解孩子的喜好,之后再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例如,有些孩子不喜歡吃青椒,教師了解到之后,可以以青椒的角度去和孩子對話,并告訴孩子,青椒是含有豐富胡蘿卜素、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夠讓小朋友非常健康,教師可以利用感性化的引導,告訴孩子,青椒成長起來,葉子隨風搖擺,是在向小朋友招手,最終成為一道美味的菜肴,是為了維護小朋友的健康,如果小朋友不喜歡,青椒努力的成長就被辜負了。這樣來引導孩子,能夠逐漸強化孩子對青椒的正面認知,讓孩子逐漸擺脫對青椒的排斥情緒。
(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教師與家長是孩子成長的范本,教師及家長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認知,特別是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多數(shù)依靠模仿與重復,所以要讓孩子學會什么,教師與家長就應當先做到什么。要讓孩子養(yǎng)成受人幫助時懂得感恩的習慣,教師便應當在接受任何幫助,包括孩子的幫助時第一時間表達感謝,并且要與家長達成共識,讓家長也養(yǎng)成對于每次幫助表達感謝的習慣。許多教師教導孩子要學會感恩,但平時接受孩子的幫助時,卻從不說感謝,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教師言行不一,因為本身也是不公平、不尊重、道德基準不一致的體現(xiàn)。家長亦是同理,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要讓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做到,為孩子樹立榜樣,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教學是孩子人生成長的基礎,與孩子后續(xù)的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人的一生發(fā)展歷程中,除了知識以外,自身的一言一行更是決定著其在社會能否得到良好發(fā)展的首要因素,比起任何外在因素都更加重要。所以在幼兒教育階段,使孩子樹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孩子身心成長以及未來的社會發(fā)展有著決定性作用,教師與家長都應加以重視,才能為孩子奠定更好的成長基礎。
參考文獻:
[1]彭信印.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聲卷1)[C],2015.
[2]彭茂紅.新入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6):103-106.
[3]張艷玲.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8):41-4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