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洪田
摘 要:作文一直是大多數(shù)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難題,由于閱讀量的限制,學生很難寫出一篇滿意的作文。因此,學生常常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也不知該如何寫、寫什么,作文不知如何開頭,無從下筆。因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教學改革,將作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看法
寫作文成了小學生懼怕的語文學習,常常為了完成任務,寫出一些空洞、流水賬式的作文。這對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也是一項挑戰(zhàn),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呢?筆者認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生活,作文反映他們在生活中的體驗與思考。本文將從以下幾點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生活理念激發(fā)興趣
學生因何對寫作文這件事感到害怕、感到無從下筆?其原因就是不理解何為作文,不懂得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以寫作的形式記錄下來。教師應該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告知學生何為作文,通過給學生分享美文等實際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轉變學生“寫作難”的觀念,寫作是一種抒發(fā)情感工具、一種記錄想法的習慣。通過親身實踐對寫作產生興趣,進而寫作也就成為學生的一種愛好。
例如,在學習完《背影》這篇課文后,教師布置以“我的父親”為題寫一篇作文,讓學生寫自己的父親。作文題目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學生可以對自己父親的外貌進行詳細描寫,以及父親在平時生活中做的事,進而寫出自己對父親的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抒發(fā)自己對父親的感情,在作文評價的過程中,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父親,學生自然就覺得寫作是一件從生活出發(fā)的事情了。
二、生活觀察啟發(fā)感悟
學生要有好的語文寫作,就必須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去感悟、思考,這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會有創(chuàng)作的來源。小學生永遠都對不同的事物保有一顆好奇心,看到天上的小鳥兒會好奇它是要去哪里;看到地上的螞蟻會好奇它的家在哪兒……學生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總不免會產生許多遐想,會從中了解到大自然的奇妙。例如,在學習完《草蟲的村落》這篇課文之后,讓學生寫一篇觀察自然的作文,學生會聯(lián)想到自己一些有趣的生活經歷比如斗蛐蛐、賞花、植樹、家里的寵物,通過描述自己的這一經歷,來表現(xiàn)動物或者植物的特點,進而寫出自己對這些的親身感受,抒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抑或是觀察自己身邊的人際活動,比如自己的親人、朋友、鄰居等等一些特別的事,總之,就是觀察生活的細微之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觀察,收集素材。例如,冬天下雪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雪的感受寫一篇文章,學生親身領略欣賞雪景,由遠及近地從不同角度不同范圍進行觀察,從一整片白茫茫地校園到一片土地再細到一片雪花。通過親身感受,表達自己下雪時看到白雪皚皚的景色后內心的欣喜激動之情,并從中可以思考一些問題。
三、積累素材學以致用
寫作需要有足夠的素材來豐富文章的內容,鑄造文章的靈魂,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提升學生語文素材的積累。那作文素材的積累主要就有兩個方面的來源:閱讀積累和生活經歷的積累。
對于閱讀積累,可以從課內教材中積累,將課本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段落摘抄下來加以運用。例如,教材中的人物故事:孟母三遷、揠苗助長、伯牙絕琴等等;也可以從課外讀物中積累,記錄文章中一些關于刻畫人物性格的描寫、抒發(fā)情感的描寫等一些好的片段。
小學生的作文素材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生通過講述自己的家庭生活經歷、學校生活經歷等等,寫出其收獲。因此,教師應該盡量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例如,可以根據(jù)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組織一些春游、文藝晚會、朗誦比賽等豐富的課外活動,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
有了素材的積累,還必須合理地運用所積累的素材,在平時多多鍛煉,多多練筆,只有不斷地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該監(jiān)督學生堅持練筆,可以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寫作的練習更是要持之以恒。
四、作文評價,升華提高
學生在嘗試不斷地寫作,教師需對學生所寫的作文進行評價、建議,指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不足,并授之正確的方法,使其進行改正;指出其優(yōu)點,對于文章中用到的好的詞、句以及好的表現(xiàn)方法提出表揚,這能夠激勵學生,使其增加信心,提高其寫作的積極性。通過教師,不斷地批改修正,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逐漸提升,逐漸地從生活取材,寫出更優(yōu)秀的文章。
小學生由于閱讀不夠豐富,寫作技巧掌握不夠,所以寫作從生活中取材是最有效、最真實的方法,從學生自己身邊的真實經歷出發(fā),文章的內容會更加鮮活豐滿,這也能更加鍛煉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洪蘭.小學生作文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3).
[2]宋長青.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