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生
[摘 要]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從“傳知識,注側(cè)重”“細觀察,善集思”“展聯(lián)想,托想象”“多博覽,重積累”這幾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9002002
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學生把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人和事等用文字表達出來,能運用上一定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做到段落分明,中心明確,書寫整潔,敘事清楚,富有真情實感。那么,要使學生在短暫的初中階段掌握記敘文寫作的技能技巧,并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來,有什么法寶呢?這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在審題、立意、確定中心、選取材料、布局謀篇、處理詳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熱情等方面下了不少苦功。當然,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也十分關鍵。
一、傳知識,注側(cè)重
無論如何,寫作知識是必須要傳授的,不傳授寫作知識,學生就缺乏寫作依據(jù),就會在作文的“暗胡同”里瞎摸索,既費時又傷神。所以,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敘述的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主要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敘述的基本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條理清晰、詳略得當)等有關記敘文寫作的知識都必須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牢牢地掌握,并教會學生辨別文章的側(cè)重點,即記人為主還是記事為主,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懂得,不管是寫人還是記事,都必須是事中有人,人中有事,但其側(cè)重點是不同的。記人為主的,其側(cè)重點是寫人,對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都應進行細致的刻畫。以記事為主的,其側(cè)重點是寫事,故對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都應交代清楚。如魏巍所寫的《我的老師》一文,就對蔡云芝老師的外貌、行動等作了細致的刻畫,一個溫柔、美麗而又頗有愛心的園丁形象便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又如以記事為主的《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1972年8月3日的夜晚)、地點(馬路上)、起因(騎自行車,不留神插
進了快行線)等都介紹得很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學生掌握了這些,作文時便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二、細觀察,善集思
學生作文干癟空洞,言之無物,幾乎成了“通病”。他們望題興嘆,難以下筆,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覺得沒什么可寫。其實,作文的題材來源于生活,學生既有直接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也有間接的教材、課外讀物。他們覺得沒什么可寫,主要原因在于平時不留意周圍的事物,不會觀察生活,不善于積累素材。所以,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對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多加注意,從他們的穿戴、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這些細節(jié)入手,并加以分析比較,找出最能體現(xiàn)其個性特點或內(nèi)在品格的地方,然后加以刻畫,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才生動傳神。如《一面》中阿累對魯迅的刻畫,就是通過細致的觀察,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的胡須以及瘦,所以很成功,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贝_實,一個人的見識、思維是有限的,但若能把集體的智慧集結(jié)起來,將會迸發(fā)出無限的火花。我曾出過這樣的題目:我最敬佩的老師。大多數(shù)學生在外貌描寫方面趨向大眾化,如“中等身材、大大的眼睛、和藹的笑容”,這些都缺乏獨到的刻畫。后來,我特地讓學生利用一周時間去觀察上數(shù)學課的老師,要求他們從外貌、語言、動作方面著手,一周后把各自觀察到的材料匯集起來,再加以整理。結(jié)果,這位老師的形象被學生刻畫得栩栩如生。由此可見,集大家的思維作用是何其之大。另外在人際交流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稍加注意,便會發(fā)現(xiàn)時有發(fā)生,因而,平時就要求學生多長個心眼,多留意、善觀察,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有什么人,做了些什么事,事態(tài)發(fā)展如何,結(jié)局怎樣,有什么影響等。而且堅持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就觀察到的各種人物的特性以及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在班上交流,然后加以整理,取其精華。這樣,收集積累的素材多了,學生就會覺得有事可寫、有話可說了,作文的水平自然就相應地提高了。
三、展聯(lián)想,托想象
一般來說,當今的學生,涉獵面較廣,信息量較大,生活也不貧乏,若能打開他們的思路,就有可能出現(xiàn)“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佳景,而對于思路的打通,聯(lián)想就是一把金鑰匙。我曾出示過“田野”一詞,讓學生快速聯(lián)想,只要與“田野”有關,都算正確,而且越多越好。結(jié)果,學生十分活躍,你一言,我一語,什么秧苗、禾稈、麥穗、雜草、青蛙、蜘蛛、蛇鼠、昆蟲、化肥、農(nóng)藥、牛馬、耕田機、收割機、莊稼漢等,甚至由那無私奉獻的土壤想到默默無聞,為家鄉(xiāng)、為人民、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園丁。接下來對學生聯(lián)想出來的材料進行篩選、過濾、加工,再以《??!田野》為題,讓學生進行寫作。結(jié)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聯(lián)想及想象能力。如當注視著那冉冉升起的紅旗時,啟示學生聯(lián)想到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利益而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才換來了今天的好日子。再想到我們青少年一代是在先烈用鮮血染紅的紅旗下成長的,應珍惜今天,努力拼搏,奮發(fā)向上。這樣,經(jīng)常性地進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自然豐富起來,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更豐滿、更充實、更深刻。
四、多博覽,重積累
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一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猶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若單憑教科書,知識內(nèi)容更是微乎其微,因而應要求學生平時多看課外讀物,以便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要求學生把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較好的詞、句、典故等收集起來,并分析、研究以理解、掌握和運用。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要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優(yōu)美的句子。字—詞—句—段—篇,篇是由段構(gòu)成的,段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是在詞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而,詞、句子是組成篇章的基礎。文章的優(yōu)劣與作者用詞造句能力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學生語匯貧乏,作文時就會絞盡腦汁、搜索枯腸也想不出幾個好詞語來,出現(xiàn)“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面對美好的景物,只有空抒情:“??!真美??!多好看??!”至于如何美,好看在哪里,卻無法用詞語來形容。有時即使用上一點點,也詞不達意,或是句子干巴巴的,枯燥無味,這樣,就算有明確的中心、較好的題材、獨到的構(gòu)思,文章也會黯然失色。反之,若學生能博覽群書,經(jīng)常收集詞匯,積累佳句,作文時恰當用上,文章定能錦上添花,大放異彩。
當然,除了上述幾方面之外,在指導學生寫作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時代理想的教育,使他們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值得擁護,哪些應該反對,哪些值得歌頌,哪些應該唾罵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散發(fā)出動人的光彩,才能體現(xiàn)出時代的精神。
總之,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把生活中觀察到的人和事用文字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并通過相關訓練去提高他們的觀察、分析、想象、表達和審美能力。若能運用上述方法進行教學,相信學生會有所收益。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