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素紅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逐漸開放化的時代,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一種封閉式的教學,而小學生正處在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的年齡階段,過于封閉的課堂教學容易限制學生思維,束縛學生想象力,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明確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在小學語文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
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新的語文教學形式,是針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中心”、“書本中心”、“老師中心”的封閉性弊端提出的。本身具有現(xiàn)代性、社會性、主體性和全程性的特點。必須開放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建立形成發(fā)揮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币虼耍W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開放教學,讓學生個性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fā)展。
一、增強教師的開放性教學意識,建設開放性課堂
語文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課程的基礎,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其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并且有效地完成人際交流。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必須要從建設開放性課堂開始,教師的開放性教學意識也要得到相應的提高。開放性課堂必須要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理解差異、尊重個性,重視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增強自己的開放性教育教學理念。
因而開放式教學要走課內外相結合的道路,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向兩頭延伸。
1.做好課前鋪墊 傳統(tǒng)教學是上課了才向學生公布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教學起點從零開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開放式教學則在課前公布目標要求,學生可通過預習新課、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等途徑,對新課的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感知與準備。
2.引導好課中調節(jié)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聯(lián)系師生的紐帶,它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課前、課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具有一定知識性、學生以自我理解的內容,教師講授的時間可稍多一些;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練習的內容,則可以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討論歸納、進行自學,盡可能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全體學生參與。
3.注重課后拓展 語文學科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后激發(fā)出來的疑點和興奮點往往會延伸至課外。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不要讓語文學習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之后嘎然而止,而應拓展延伸。
另外,由于時代的進步、觀念的更新,教材上的一些內容可能會與學生的實際實踐活動有沖突,教師要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鼓勵學生發(fā)散性、開放性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增強教師自身的開放性教學意識,打造開放性教學課堂,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
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1.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認識來源于實踐。如果能常常接觸到某一事物,我們往往會對此事物更為熟悉,同樣應用到知識上來,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有聯(lián)系,那么這些知識已經(jīng)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了一定的框架,再去填充就很容易了。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盡可能地將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到一起。這樣易于學生掌握知識。比如說《靜夜思》這首詩,作為教師,可以將這首詩中的每一句描繪成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這就引發(fā)了學生的聯(lián)想,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詩篇的理解力。
2.將語文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
各門學科之間是有關系的。就拿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來談論,有些人認為,語文就是語文,數(shù)學就是數(shù)學,語文是關乎漢字的,數(shù)學是關乎數(shù)字的。二者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門學科。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shù)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學習數(shù)學,做數(shù)學練習題都是要讀題目的,而題目就是由漢字構成的。如果連題目都讀不懂,學生就很難通過練習題來提高數(shù)學的思維能力了。將語文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開放式教學的要求,這能夠讓學生看到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而且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三、開放教學評價,真正實現(xiàn)開放式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均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學習的好壞全憑教師的一句話,而且在傳統(tǒng)教育觀的影響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多是依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如此評價方式片面狹隘,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課程倡導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價等,而且強調全面、綜合地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發(fā)展情況進行全方位評價,從而真正實現(xiàn)開放式教學理念。(1)是教師評價。教師評價不應拘泥于作文等級,而應用激勵性的語言喚起學生習作的興趣。(2)是學生自評或互評。葉圣陶先生指出:“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會學生一些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評改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積極自評或小組內互評。如此,通過日積月累的多次自評或互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如何找出自身及他人作文的閃光點和漏洞之處,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3)是家長評價。大部分家長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鑒賞能力。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完成習作后請家長寫上一兩句點評。如此既能讓家長對孩子的習作水平有所了解,也能讓家長從習作中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及心聲,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
開放式的語文教學,能即時,即地,快速的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使我們的語文學習更貼近社會生活。同時也使語文教學內容增強時代氣息。陶行知先生說:“社會即學?!?。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將語文教學由課內不斷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運用語文。
參考文獻:
[1]《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j];學周刊;2013年
[2]《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初探》;[j];都市家教;2016年11期
[3]《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研究》;[j];新課程;2016年05期
[4]《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探析》;[j];教育界;2017
(作者單位:甘肅省文縣東壩中學 7464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