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幼兒期是人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基礎時期,幼兒的禮儀教育,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正日益成為人們深入探討和關注的話題。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幼兒園在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過程中應把禮儀教育放在首位。
關鍵詞:幼兒教育;禮儀教育;文明語言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國教育史上,統(tǒng)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視禮儀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也充分體現(xiàn)了“禮”的主導地位。在我國歷代采用、廣為流傳的啟蒙教材中,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也占了相當多的篇幅,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童子禮》《孝經(jīng)》等。書中許多基本禮儀規(guī)范和具體要求對教育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及行為規(guī)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幼兒園德育教育中的禮儀教育吸收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的精華,其德育內(nèi)涵十分豐富。幼兒對禮儀的學習和運用過程,就是一個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培養(yǎng)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過程。
二、幼兒禮儀教育要在環(huán)境中熏陶
環(huán)境對幼兒的文明語言的形成、禮貌行為的發(fā)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首先,作為教師要堅持用普通話與幼兒、家長問好、道別,做到說話發(fā)音正確、語速流暢、用詞恰當,讓幼兒在園里、在班上聽不到粗話和臟話,給幼兒一個美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提醒幼兒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語言禮儀規(guī)范。其次,幼兒園應設置禮儀長廊、樓梯上設置禮儀畫面、標語及兒歌;班級設置禮儀之窗、禮儀墻等禮儀專欄;在活動室的圖書角、語言區(qū)里投放禮儀方面的書籍、物品,創(chuàng)設文明禮儀良好環(huán)境氛圍,讓幼兒在文明語言環(huán)境中自覺遵守秩序,學習禮儀之道。最后,要在園門口和各班設置禮儀服務崗進行微笑服務,提供機會與平臺讓幼兒從小學會文明禮貌、舉止優(yōu)雅。特別是每周一早上,要輪流安排教師和幼兒輪流在園門口微笑服務,親切問候前來接送孩子的確家長。如:“爺爺早上好”“小朋友好”“阿姨再見”“奶奶,請慢走”等。通過點頭微笑、禮貌鞠躬、熱情攙扶……感染著每一位幼兒、家長、教師及過路的行人。
三、在游戲中錘煉
游戲是幼兒基本的活動,也是其最喜歡的活動,還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對于難以理解的社會道德觀念,進行口頭教育他們往往難以理解,收效不大。針對幼兒好動的天性,我們在活動中設計幼兒容易參與、趣味性濃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使幼兒在看中模仿,在動中學習。如我們設計了音樂游戲《好朋友》,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你爭我趕地盡情地表現(xiàn)自己,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加深了幼兒對同伴的感情,培養(yǎng)了幼兒關心、幫助、尊重別人的情感,讓禮儀之花在孩子們的交往中悄悄地美麗地綻放了。我們還設計了體育游戲《我和不倒翁做朋友》,在游戲中,孩子們都對不倒翁表現(xiàn)出了空前的熱情,和不倒翁有禮貌地交往,邀請不倒翁和自己做游戲,請不倒翁到教室做客。在游戲中發(fā)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判斷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機智、活潑的性格,并提升了他們的禮儀交往能力。通過各種游戲,幼兒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多開展這樣的活動,既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開展以“播撒文明,收獲真情”為主題的文明禮儀周活動
幼兒園各年齡段以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班會,室內(nèi)外張貼“讓禮儀溝通心靈,讓文明變成行動”等多幅標語,并收集了各種宣傳圖片。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活動,其中中班段開展的“文明禮儀大家談”活動,家長們積極配合,紛紛寫心得、談體會,從旁觀到關注,從關注到參與,從參與到提建議,各班形成家園互動,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面向家長、社會、幼兒、教師進行禮儀知識的宣傳,并結合“三講三愛”的內(nèi)容,營造出“講文明、懂禮貌、知禮節(jié)、守禮儀”,共創(chuàng)和諧文明的良好氛圍。使文明禮儀之花結出美麗之果。使孩子們的文明意識由被動轉為主動,形成一種由心而生的自覺的行為習慣,在教育活動中,要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播種文明,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植入文明的種子,同時通過“小手牽大手”,把文明禮儀知識帶入家庭、帶入社會,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五、要啟發(fā)引導
在禮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適時適度地引導點撥,讓幼兒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哪些是好的禮儀行為,幫助幼兒克服行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機械模仿。幼兒年齡小,思維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差。面對這樣的教育群體,幼兒教師在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點撥,喚醒幼兒對禮儀教育的主動性,同時防止幼兒的盲目行為。如:想訓練幼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教育者應給幼兒講為什么要這樣做,并給幼兒講什么場合要這么做。只知說文明用語,不知如何說文明用語的教育,顯然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所以,在禮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適時適度地啟發(fā)、引導、點撥幼兒,是十分必要的。
六、在實踐中鞏固
禮儀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幼兒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對他們來說,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因此,在說理的同時,可以布置適當?shù)娜蝿兆屗麄內(nèi)プ?,或者?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練習,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兒早上到園時,主動與老師、同伴問好,每天離園與老師和同伴道再見;教師也可以經(jīng)常到幼兒家中家訪,檢驗幼兒的待客禮儀;組織幼兒到超市購物;組織幼兒到小班幫弟弟妹妹做事;組織幼兒到社區(qū)撿垃圾;組織幼兒編排禮儀小品,觀看禮儀小品,等等。我們設計了《學做小主人》《親子互動活動—做客》,使幼兒在游戲中嘗試著與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并體會到了禮儀帶給自己愉悅的心情,每個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如在主題為《祖國媽媽》的活動中,幼兒懂得了怎樣熱愛祖國,尊重國旗,熱愛親人,并學會了與家人分享團聚的喜悅。手工粘貼《國旗》中,幼兒學會了不亂畫、亂涂顏色,養(yǎng)成了講衛(wèi)生、愛清潔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耿向陽.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01).
[2]楊佩芬.幼兒文明禮儀的形成和培養(yǎng)[J].韓山師范學院院報,1995(04).
[3]陶行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