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燕
【摘要】當前,全社會教育領域都興起了一股慕課浪潮。面對這一形勢,高校思政教師有必要了解慕課的發(fā)展及核心精神,明晰慕課較之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之優(yōu)劣性,利用慕課興起的契機,探究運用慕課教學模式優(yōu)化思政理論課課程建設的路徑,從而推進思政教學的全新變革。
【關鍵詞】慕課 思政理論課 資源共建共享 課程建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37-02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慕課”浪潮席卷全球,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全球化趨勢和合作分享的理念,并且迎合了當下對教育資源共享的迫切需求。這一全新的共享式教育模式,為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的課程資源建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和借鑒模式。
一、 透過慕課浪潮看慕課教學
1.慕課的國內外發(fā)展
所謂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才幾年時間,慕課就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全面井噴的轉變。紐約時報也因此把2012年稱為“慕課元年”。目前,三大國際性慕課平臺Udacity、Coursera、edX已經推出了數百門課程,全世界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學正在加入到慕課這種形式的實踐中來。
目前我國高校也已經開啟慕課之路。2014年,北京開放大學翻譯出版了一本叫做《2014地平線報告》的書,在該書中提到了未來會有六項新技術對高等教育教學產生重大影響,它們分別是:翻轉課堂、3D打印、學習分析、量化自我、游戲和游戲化學習、虛擬助理。[1] 201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一批中國大學也陸續(xù)加盟edX和COURSERA,開始推出一系列面向全球的慕課課程。2013年10月,清華大學推出國內慕課平臺——學堂在線。隨之,上海交通大學的“好大學在線”、深圳大學致力推動的“優(yōu)課”聯(lián)盟(UOOC)等慕課平臺也相繼上線。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參與慕課課程的制作和慕課平臺的建設,協(xié)力提供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從而推動國內慕課行業(yè)的發(fā)展。
2.慕課的核心理念
作為開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審視慕課背后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其實MOOC 組織的原理根植于聯(lián)通主義教育學的一些主要原則。第一原則是聚集(aggregation)。一門慕課提供學習者在不同地方都可以訪問瀏覽、參與學習的內容,這些學習內容聚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課程內容。第二原則是重組,就是說,課程內的這些相互聯(lián)接的材料匯聚,與其他地方的課程資料相互聯(lián)系,重新組織在一起為學習所用。第三原則是為了特定的目的,將聚集和重組資料再一次整合使之重新適應于每一位學習者和參與者。第四原則是傳播,就是依照一定的目的,在其他參與者之間分享這些觀點和內容,達到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從慕課的幾大特點,可以看出其核心理念就是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2]。而課程資源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從課程資源的建設的角度來看,慕課為我們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二、探究慕課教學優(yōu)化高校思政理論課課程建設的路徑
1.直視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最近幾年,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但是始終還是沒有脫離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固然可以較好地確保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學性,但是,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作用,造成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而伴隨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學習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便捷多樣,如何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創(chuàng)建線下線上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學生多維立體化“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已成為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2.慕課教學對思政理論課課程建設的啟發(fā)
“慕課”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興產物,它的興起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梢哉f,在很大程度上,慕課可以充分拓展了課程的活動范圍,提高學習的靈活度,從而提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豐富可能性。因此,筆者認為,思政教學應發(fā)揮“慕課”的優(yōu)勢,將其核心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進行有效融合。筆者所在院校也在構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慕課,希望以此來優(yōu)化升級課程資源庫,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課程實效性。
3.運用慕課教學模式優(yōu)化思政理論課課程建設的路徑探究
慕課的優(yōu)點眾多是無疑的,盡管教育界對它的質疑聲也從未間斷過。作為在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一線的老師,面對這一場慕課革命,也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充分運用慕課的優(yōu)勢,讓慕課在思政教學中真正發(fā)揮其可為之處。
北大、清華等這些國家985、211重點大學主要是通過慕課來提升學校知名度,服務公眾對社會教育資源均衡的需求,那么眾多的普通高職院校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搭上慕課這班車呢。既然慕課的核心理念就是開放共享,那么筆者就從思政理論課如何利用慕課來進行有效的課程資源建設談談思考。
首先,從教學方而言,一門完整的慕課必然要求提供教學課件、授課視頻、配套的圖片動畫、相關的書目、知識鏈接、作業(yè)以及相應的測試題等全套課程資料。這些資料的豐富性和質量的高低決定了這門慕課是否能夠吸引學生并產生實際效果。而這些必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筆者所在的學校思政教學團隊,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為例,正在進行系列“微課”資源的建設。以幾節(jié)精品微課為抓手,逐漸推動整門課程的資源建設。教師從共享這幾節(jié)精品微課著手,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充分采用“在線學習“和“課堂面授”的混合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維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合作意識,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而這一切自然而然地變革了以往的課堂局面,轉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面貌。而教師在共享這些系列“微課”的過程中,也不斷激發(fā)各自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通過彼此間的交流碰撞,進一步推動整門課程的建設。筆者認為,慕課確實是通過一種升級版的互聯(lián)網信息化運用手段喚醒了“以生為本”的教育本真,而資源的共建共享,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次,慕課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課程并不僅僅是教師團隊單一固態(tài)化的資源構建,課程是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建共享的一個動態(tài)化的建設過程。提到課程資源建設,過去我們總是停留在教師選取并整合教學資料,匯聚成課程資源庫,這樣的理念在當前的背景下已經是落伍了。值得重視的是,在慕課平臺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產生的碰撞結果,同樣成為課程資源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并不亞于課程本身的內容。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這些互動可以形成為課程自身的一些案例和話題。尤其對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通過對學生在慕課互動交流中反映出的思考、折射出的三觀,從而了解關注和捕獲學生的思想狀況,并以此作為教育的契入點,是本課程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基礎。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思政理論課推廣慕課平臺的更大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和研究分析學生在平臺的真實交流信息,從而將之作為教師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的依據。發(fā)揮學生在平臺構建過程中充實和完善課程資源的作用,這也是慕課能夠在思政理論課程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途徑之一。
慕課教學對于思政理論課課程建設的可為之處有待于在慕課平臺的實踐運用中不斷挖掘和拓展,對這一課題的探究將成為推進新理論思政教學改革的抓手,這會是一個新的教改起點。
參考文獻:
[1]湯敏.《慕課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5.
[2] 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120第六章職業(yè)教育.
課題項目:“慕課”背景下《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 2014-JG-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