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祖友
【摘 要】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隨著課程教學的深入和難度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性的能力,都會得到一個相應的鍛煉和提升。這也是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后半段的教學要求與標準。那么,如何很好地來提升學生在這個方面的能力?數學的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如何去用?是否用的恰當是我們評價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將從學習方法、教學引導、教學內容設計等方面,來進行一個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能力;提升方法
在數學的學習中,綜合能力往往指的是知識的運用能力與遷移的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去運用這種能力來開展學習的活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也主要是考慮到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際的學習問題,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與能力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與發(fā)展。本文將就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結合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來簡要論述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中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注重知識的回顧,提倡遷移的質變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在接受單個知識模塊的內容時,其學習的速度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是很高的。因此,即便習題的難度較大,學生也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調動自己的感官,來解決該個知識模塊中的內容。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以及所學知識內容的增多,學生對于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點漸漸的遺忘,這也是心理學家關于學習記憶理論中的短時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經常性的引導學生去回顧過去的知識內容,建立起一個長時的記憶,不斷的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與運用,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熟練的掌握一個知識的技能。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中的《正方形與長方形》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和學生復習一下三角形的知識。比如提問學生:三角形有哪幾種?。克拿娣e怎么計算呢?大家能不能發(fā)現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關系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我不僅很好的引導學生回顧了原先的知識內容,還帶領他們重新認識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由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數學的教學就是一個不斷擴充學生認知、引導他們發(fā)現新規(guī)律的過程,知識的回顧不僅在于強化他們原先的知識,還在于讓學生能夠知新,學會更加深入的去看待和分析問題。
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學生最終數學能力的高低。一般遷移能力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將題型進行相應的改變,但是原有的知識內容不變;另一種是不同知識點的結合性的綜合題型,所涉及的數字知識內容跨度較大。在這兩種知識遷移能力中,前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較為簡單的,本文重點闡述的是后一種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不同數值的大小比較時,我們在教學中所運用到的教學案例、訓練題型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對于學生遷移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般數值大小的比較有整數、分數、小數等,其中分數中還包括普通的分數和帶分數,學生在進行比較時,思維上必須要足夠靈活,基礎知識也必須掌握的較為牢固,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比較分數3/5與0.56的大小時,學生必須要掌握將分數化成小數或者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才能準確的得出題目的答案。
在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提升學生遷移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選擇一些合適的題目,強化學生的知識能力,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多個知識點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遷移能力與運用能力。這樣不管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遇到怎樣的難題,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三、精心設計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強化學生的能力
(一)以認清知識結構為基礎,從知識層面轉變到能力層面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構建知識結構時,要能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去除他們在學習認知上的誤差,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在構建好這個基礎的知識結構以后,我們再去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變化,有的學生在學會一個知識內容以后,往往會變得有些驕傲和自滿。教師要不斷地加大知識的難度,讓學生一步步的攻克知識的難關,真正讓他們的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實現質的飛躍。
(二)教學設計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還不應該忽略一個對整個課程影響極大的因素,那就是學生認知特點的發(fā)展。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發(fā)展的水平是隨自身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升高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去有針對性的去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學生簡單的乘除運算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采用一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來計算水果或者動物計算乘法。通過這種方式,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進入到學習的進程中去,跟隨教師的教學腳步來完成學習任務。
(三)注重例題的選擇與題量的控制
在數學的教學中,例題的選擇和教學運用是十分重要額,一個有代表性的題目往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知識的運用。因此,如果選擇了合適的例題來開展教學活動,相當于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了一大半。教師在加以適當的題量,來鞏固一下知識的運用即可。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例題與題量,在既保證教學與訓練的同時,還能很好的保持學生做題和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銘記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觀念,加強教學手段的運用,讓課程教學變得靈活而有趣。
【參考文獻】
[1]李云.淺談小學數學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6)
[2]程木.小學數學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