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艷
【摘要】探究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精神,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問題為出發(fā)點,在教師幫助下,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并通過類比、分析、歸納,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性學習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80-02
探究性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課堂活動。下面是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幾點做法。
一、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科學探究是通過對知識信息分析,然后提出科學命題,尋求解決問題渠道,應用于實踐的探索研究活動。它一般都要經歷反復不斷試誤的長期過程,而數學探究更多的任務仍然是繼承前人的知識,受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學生抽象思維正在發(fā)展之中,思維水平也達不到科學探究的要求。
因此,初中階段的數學探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大多數是“模擬的科學探究”,它是在教師和學習共同體的支持下,提供一定背景材料,根據一定的線索確定正確證據收集方向,并在可能合理的解釋中做出決策,并把決策運用于實際的探索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背景材料、探究方向、探究內容、實踐操作提示等要素概括為數學探究式問題,解釋決策的活動( 情景感悟、觀察猜測、獨立思考、類比發(fā)現、觀點結論歸納總結、方法的交流討論等)概括為數學探究式問題教學。
二、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探究性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中首先由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問題開始的,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參與的動機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并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fā)展,乃至創(chuàng)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低效的。在實踐中,我經常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害怕數學到愛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為研究需要而臨時產生一些嘗試性的研究活動,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或方案等。顯然,關鍵在教師要創(chuàng)設好問題情境,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fā),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zhàn)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統(tǒng)一起來。
2.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獲取知識
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同時樂于傾聽別人的想法,也善待批評,正確的審視自己的觀點,并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又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不斷反思交流,經歷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與體驗使他們理解工作的艱難合作的愉快和高效。如在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之后,讓他們開始小組交流。交流過程中,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方法。聽到我班的一位同學說:“我認為我的方法最有說服力了,我做了一條輔助線,運用平行線的性質證明出來的。我們學過什么是定理,我這就是。如果用剪拼法或度量法,雖然能得到三角形內角和味180度,但沒有說服力” 。教室里頓時響起了掌聲,我也驚嘆不已,這位學生把知識學活了,把我要講的都講出來了,而且我相信同學們的印象比從老師那得到的印象更深。除此之外,在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分組。按學生學習可能性水平與學生品質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實行最優(yōu)化組合,組建 “學習合作小組”;
②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議讓學生學會合作,小組合作交流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學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開展活動;
③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師既要巡視并檢查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又要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引導、點撥,促進其思維的不斷深化,完善認知。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
通過探究式教學,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以前的被動學習到現在的主動學習,從厭惡數學到喜歡數學,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究式教學的模式要求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方式采用不同的解題思路從而得到不同的解題結果,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直覺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從模仿接受走向創(chuàng)新。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充分的發(fā)展。
4.自我反思,深化認知
在教師組織下,引導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整理總結,達到認識的深化與認知結構的完善,通過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維操作,促進理解,提高自己認知水平,促進教學觀點的形成和發(fā)展,更好的進行建構活動。通過實施激勵評價,讓學生反思探索過程,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勉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化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力,并使其提高。
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無比的財寓,它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如何去思考、提出問題、解釋、合作交流、如何去解決問題等各方而能力。有利于關注學生生活世界和發(fā)展需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課堂改革中,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探究式教學,把握教學規(guī)律,創(chuàng)造新形式、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妍.淺析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10.
[2] 邊麗敏.例談傳統(tǒng)學具在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
[3] 劉春香.實施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途經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