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 教師提問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教師提問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輸出的多少以及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特點入手,著重分析教師課堂提問的策略,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期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提供參考,有效地促進課堂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英語課堂 提問策略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48
0引言
英語教學的目的和本質(zhì)就是要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聽并獨立思考,積極地表達,能夠以口頭和筆頭的形式輸出英語。中國學生學習目的語大都是通過課堂活動完成的。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最常用的方式,教師提問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同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使用目的語的機會。大學英語課堂有別于其他課堂,它充滿了“問題提出”和“話語交流”,教師話語能激發(fā)學生輸出語言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言對話和交流,提高其語言學習的效率。
1關于教師提問
教師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一直是語言教學研究關注的焦點之一。1912年,美國學者Stevens對教師提問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他認為,提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教學就是一種提問和回答的循環(huán)活動。教師通過提問給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增強師生互動與交流。教師提問學生作答,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的反饋,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著有意義的語言練習和實踐。Chaudron(1988)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提問占教師話語的20%~40%,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還有一些研究者(Borich,1988;Chau-dron,1988 and Ellis,1985)認為,如果教師更多地關注自己課堂的提問策略,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量將會增大,課堂互動性也會增強。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師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語言訓練的機會。
根據(jù)不同的標準,教師提問分成不同的類別。其中研究者們關注更多的是展示性提問和參考性提問。展示性提問的答案是唯一的,學生可以在課本中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展示性提問屬于操練性提問,主要為了檢驗學生對特定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回答所使用的句法和詞匯并不復雜,不需要學生過多地發(fā)揮。展示性提問適用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通過展示性提問自然過渡到其他的提問方式,有利于課堂的組織安排。參考性提問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提問,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參考性提問對學生的語言認知水平要求比較高,問題包括推斷理解,評價觀點和鑒賞寫作風格等。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各抒己見。參考性提問不僅限于課堂話語,師生之間是一種更真實的社交對話,更具有實效性。學生認真思考,精心組織語言來傳達信息,突顯出語言交流的特點。
2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策略
Borich(1988)提出教師提問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師偏愛的提問類型,提問后的等待時間,當學生未能回答問題時,教師對問題所做的調(diào)整以及提問對象的分布。結(jié)合大學英語課堂的特點,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教師提問策略:
2.1分析提問對象
大學英課堂上教師的提問點名方式是多樣的,用得最多的是隨機點名,任意性比較大,由此,教師往往忽略了問題難度與學生之間的關聯(lián)。如果讓一個語言水平較差的學生回答較難的問題,可能會嚴重挫敗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就更不愿意參加到語言的交流活動中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認真分析提問對象,能力水平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稍有難度的提問,能力水平一般的學生回答相對容易且在他們語言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提問。同時,教師要保證提問對象機會均等,不能總是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提問,或者總是提問坐在教室前排的同學。每個學生都有被提問的機會,學生會因為自己可能被點名而集中注意力,能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2.2合理分配提問類型
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側(cè)重點不同,各有其特點。教師提問要合理把握展示性和參考性提問的比例,通過展示性提問引出參考性提問,增加參考性提問,
尤其是語言水平相對較高的班級,教師更應偏重參考性提問。Brown(2001)認為,教師在第二語言課堂上應該盡量多地使用參考性提問,較高認知水平的參考性提問能激發(fā)學生高水平的認知活動,對語言習得產(chǎn)生積極影響。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參考性提問時,所使用的詞匯更多,句式更復雜,表達的內(nèi)容更豐富。參考性提問師生交流的語言更接近自然狀態(tài),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2.3適當延長提問等待的時間
教師提問后的等待時間對學生的語言輸出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有時候教師為了保證課堂節(jié)奏,在提問后大約一秒鐘就要求學生作答,學生缺乏充分思考和準備時間,回答常常達不到教師的期望值。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提問等待的時間能延長三到五秒,學生回答問題的效果會更好。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組織語言,回答的內(nèi)容更完整,語言輸出量更大,同時也能提升學生自信心,增強他們自我表達的欲望。此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提問,教師需要靈活把握提問等待的時間,例如展示性提問的等待時間相對較短,而參考性提問等待時間要適當延長。
2.4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
教學活動是由師生共同參與完成的,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作為活動主導的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包括焦慮、自尊心、學習動機、抑制等。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在提問過程中更是常見。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盡量減輕學生的這種不良心理干擾,對學生的回答要給出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多使用肯定和鼓勵的話語,不要逢錯必糾,打斷學生的表述。學生回答出現(xiàn)停頓,教師可以補充追問一些小問題,將學生的回答串聯(lián)起來。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就會積極地投入語言學習和交流。
3結(jié)語
語言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教師在講好每堂課的同時,還要研究課堂教學的策略及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提高自我。教師應更多地關注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提問的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輸出的機會,使課堂教學成為語言實踐的有效場所。應有的參與是語言習得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參與語言表達性的活動中,才能更好地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