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義法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激趣閱讀 閱讀平臺 閱讀能力 起步 前行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1-008
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的是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從教學活動的主宰者、課程的執(zhí)行者變?yōu)檎n程改革的實施者、研究者、設計者,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服務者。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讓學生愛上閱讀,在閱讀中享受快樂,是語文教師教學必須面臨的課題。
一、拳拳愛心引領學生起步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逃褪遣┦皭邸薄P睦硌芯孔C明,兒童愿意模仿他喜歡的對象,認同他信任的對象。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接受教育,教師必須有一顆愛心,并具有親和力。一旦取得了學生的信任,學生會因為崇仰和愛,按照教師的教導去做。同樣的道理,即使不喜歡閱讀,學生也會因為自己敬愛的教師的引導和期望,努力地去進行閱讀。如果教師沒有給予學生關愛,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么即使教育方法再正確,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愛是聯(lián)結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紐帶,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礎。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愛,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一份愛心,便多一分收獲,可以為閱讀之旅導航。
二、澎湃激情陪伴學生前行
創(chuàng)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閱讀課堂是課程改革的落腳點。引領學生的情緒,喚起學生的激情,則是讓閱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促其主動思考,增強參與意識,進入文本的閱讀與探究。如在教學《凡卡》一文時,教師通過導入舊社會童工生活實況的短片,使學生對凡卡悲慘的命運和資本家的冷酷無情產(chǎn)生了深刻的感觸;學習《勞動的開端》一課后,通過再現(xiàn)主人公的窮苦,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艱難,如臨其境。閱讀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可以是師生間的多邊對話。如五年級上冊“禮物”這一單元,飽含濃濃親情的文章,動人心弦,讓學生感悟頗多,如父親對女兒的關心、女兒對父親的理解和孝敬等。教師也可以重擬題目,以《父愛》《濃濃父女情》為作文命題,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深情從筆端流瀉而出,思維異?;钴S??梢婇喿x佳作,能觸及學生的思想靈魂,調動其內在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解放學生潛能的主要途徑。這時,閱讀不再是異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發(fā)白內心的精神解放,學生的心靈得到解放,主體意識得到喚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然被激發(fā)出來。
三、聯(lián)想想象,感悟閱讀之旅風光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虼?,閱讀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有機地融入閱讀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同時,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四、多樣化閱讀活動平臺,使閱讀之旅異彩紛呈
精心構筑生活化、趣味性、多形式、開放性的閱讀活動平臺,讓閱讀走進學生的生活,是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習的具體要求,同時也是教師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閱讀的生活化和活動化,能使學生超越文本,產(chǎn)生真切的情感碰撞,將從文本中感受到的東西融入自己的血液,進一步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如小小辯論臺、讀書報告會、家庭讀書屋、班級書摘、閱讀訪談、校園小記者、我的讀后感等活動,都能夠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展現(xiàn)自我,加強交流,在對話中傾聽,在傾聽中碰撞,在碰撞中產(chǎn)生深刻的領悟。這些有效地深化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閱讀旅程不斷延伸。
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澎湃的閱讀激情,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因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平臺,讓學生的閱讀變?yōu)樵诮處熤笇轮鲃犹剿骱头e極構建知識的過程,既是課程提出的要求,又是語文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充實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質,在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