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妍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學習興趣;觀察能力;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實驗操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97-01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實驗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結合實驗教學的特點和地位,我認為應從這幾方面激發(fā)學生做好物理實驗。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經指出:“成功的秘訣是興趣?!迸d趣是求知之源,中學生天生好奇好動,觀察生動有趣的實驗,他們的注意力才會高度集中,新奇的實驗現象、神秘的實驗器材常常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使他們興趣盎然。記得物理教學的第一堂課上,我把生活中的廢品礦泉水瓶拿到了課堂,利用礦泉水瓶增加了趣味性實驗。在它底部鉆一小孔,向里面倒水,會看到水不斷流出。在此我提出問題“如果把蓋子擰緊,會有什么現象呢?”學生會猜測出多種可能的情況?!澳堑降渍l的猜測正確呢?我現在就擰緊蓋子揭曉答案?!睂W生想知道結果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當我擰緊蓋子,學生看到現象之后,有的喜悅,有的眉頭緊鎖,還有的學生嘆道“真神奇!”給學生一種“物理真有趣,不學真遺憾”的感覺,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巴甫洛夫寫在實驗室墻壁上的座右銘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笨梢?,觀察能力是物理學習必備的能力。而在實驗教學中由于紛繁多變的物理現象瞬間消逝,如同過眼煙云,學生在開始觀察時,往往會感到不著邊際,無從下手.如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燒瓶的形狀、火焰的顏色、加熱過程中發(fā)出的聲音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使他們忽略了觀察水泡的變化,溫度計的讀數。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制訂觀察計劃,確定觀察對象—觀察步驟—明確觀察要點.如:1、水開始加熱杯子上出現了什么?2、水沸騰前氣泡的大小改變嗎?3、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怎樣變化?這樣學生會按照計劃來觀察,以便學生快速找到觀察內容,抓住觀察問題的實質。學生會因用心觀察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著名物理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上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由于不符合教學要求,往往被教師忽視或責難,甚至加以批評訓斥,毫無疑問這樣做不僅扼殺了學生的提問意識,更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耐心解決學生的問題,還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如在講“家庭電路”時引導學生提出:電燈在晚上八、九點鐘為什么沒有在夜間十一點鐘亮?又如在講“壓力和壓強”時,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坐在軟沙發(fā)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感到舒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挑戰(zhàn),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才會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
四、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能力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诮虒W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徘徊中,誘導他們去思考問題,發(fā)揮想象力。例如在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一節(jié)課時,為了說明物體的懸浮條件,我將課本中的實驗進行課堂演示,先把空小瓶放入水中,小瓶會漂浮在水面,再將小瓶灌滿水,小瓶會不斷下沉直至沉底。我將懸浮狀態(tài)留給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學習,就會想到調節(jié)小瓶內的水量,或者在盛水杯中加一點鹽。由于是學生自己思考而獲得的成功,因此會感到滿足和自豪,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懸浮現象的理解。作為物理實驗教學,應當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展示自我的機會,達到教學目的。
五、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實驗的主觀能動性,要舍得花時間。例如《其他簡單機械》這節(jié)課,講滑輪分類時,我并不是直接給出定義,而是讓學生分組動手實驗,讓學生想辦法如何利用滑輪把鉤碼提起來,這樣學生不僅自己親身體會,而且還有新的“發(fā)現”呢!比如用兩個滑輪組成了滑輪組。通過這樣的教學,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講固體傳聲時,利用“土電話”做比賽,有的組拿起“土電話”順利的進行通話,明白固體可以傳聲,但有些組由于棉線沒拉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怎么去做,而是讓他們嘗試如何改變實驗方法,經過幾番嘗試,終于成功了,盡管耗費時間長,但是經過他們自己探索的,收獲較大,體會深刻。
物理實驗不一定要用實驗室中的儀器,也可以利用身邊的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來增強學習的興趣。例如,利用手邊的塑料尺可演示靜電實驗,利用兩張紙可演示流體壓強和流速的實驗,讓學生深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智的舞臺,學生從中享受到成功和發(fā)現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