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夸美鈕思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經之一”。所以信息技術教學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培養(yǎng)興趣;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21-01
可能有人會說:現(xiàn)在從小學開始就開設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而且學生對這門課程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用培養(yǎng)嗎?其實,大家看到學生產生的“濃厚興趣”只是表面現(xiàn)象,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發(fā)展,網絡游戲、在線聊天、網上沖浪等對中小學生有極大的誘惑力,幾乎找不到不喜歡玩電腦的學生,“學生喜歡玩電腦,但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成為普通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應該讓他們上網,聊天,瀏覽網頁,當然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他們除了這些之外對其它一些知識性內容的學習根本不感興趣,或只是一知半解。這樣就導致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上課老師又不讓上網,逐漸對信息技術課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需要我們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有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永遠高漲。
一、活用教學方法,保持學習興趣
若詢問100名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99人說“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定要保持這種學習熱情。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我針對七年級powerpoint2003教學,課前我特意向學生透露了本節(jié)課教學的內容,讓同學們思考制作一個完美的相冊,主要用到哪些內容。學生提出:近期學校進行的攝影展覽比賽,宣傳綠色環(huán)保文化,所以拍攝一些綠色植物的照片。還有同學說:可以拿來自己自出生以來的相片,制作個人寫集,秀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成長歷程……,說到這里同學們都興奮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二、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興趣
現(xiàn)代教育論主張“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弊寣W生在聽的過程中用眼睛去觀察,在學習中親自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盡量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講課時,每節(jié)課開始提出任務,對任務進行適當分析,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照著做”,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跟著老師操作;“試試看”通過學生自己操作,進一步提高認識?!跋胍幌搿笔箤W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比較,把新舊知識相聯(lián)系?!罢勔徽劇笔箤W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擴展與其它學科相關的知識?!按箫@身手”是讓學生一展身手,做鞏固性和擴展性的練習。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他們認為好奇的電腦,先從簡單的做起,盡量讓電腦屏幕出現(xiàn)新鮮的色彩豐富的圖案,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拉近他們和這門課程的距離。
三、讓學生在信任的目光中獲得膽量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每位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都有自己獨到一面。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會傾聽、理解和欣賞學生,并從他們的認識成果中獲得啟發(fā)。在這一點上,我看過這樣一位教師,她在上課時通常會這樣的嘗試──用欣賞的眼光來處理與學生的人際關系。例如在開展的學習主題是《制作多媒體演示作品》課堂中,要求學生用PowerPoint制作2~3頁自我介紹的演示文稿,在小組內展示,最后在全班展示各組推選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她本著以一種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態(tài)度來指導學生的學習的。巡視時發(fā)現(xiàn)學生作品的處理有不妥之處,總是平和地提示:“你做得不錯,但如果這樣去試一試,效果可能會更好?!痹谶M行組內作品評價和組間優(yōu)秀作品評比時,經常采用引導語是:“大家來看看,這位同學的作品好在哪里?”接下來,就和學生一起,以欣賞的眼光去挖掘每個作品的優(yōu)點,真誠地肯定作者的成績。如果某個作品出現(xiàn)了一些啟發(fā)性的閃光點,她就與全班學生以熱烈的掌聲對該學生表示贊揚和鼓勵;即使學生在操作上有誤,也只是以建議的口吻引導學生糾正。在這種平和、友好的氣氛下,學生敢于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因為他們知道教師會尊重、欣賞和信任他們。做一個欣賞學生的教師,讓學生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獲得大膽嘗試、改進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增加了對該學科的興趣──這也是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師正在努力塑造的一個新角色。
四、給學生的作品一個得當?shù)脑u價
作品的評價作為學生信息技術學業(yè)的一種重要手段,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的原則進行。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發(fā)展特長;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動腦思考的習慣;提倡學生采取多種方式解決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一個好的作品能較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多元測評,比如可以從作品的文字、聲音等媒體內容的合理性、創(chuàng)新性及技術的熟練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評價等方面進行評價,而且學生很容易從感性的方面來評價。作品的評價特別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智能的培養(yǎng)。在學生作完一個作品或一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做足夠的評價,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盡量以表揚為主。而且評價不應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進行,而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因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評比,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讓他們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xiàn)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但是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永遠是充滿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教師就要不斷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掘他們內在潛藏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多留一點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進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魯正火.《信息技術教學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 周 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 李 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周 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