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跨文化交際人才是高校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論文基于意識、知識、能力、態(tài)度和素養(yǎng)五部分組成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和貫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到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中的 “滲透式”跨文化教學模式,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微觀探討“大學英語精讀”和“美國文學”兩門課程的“滲透式”模式的具體應用,希望這一研究為其它各門課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滲透式”跨文化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滲透式 跨文化交際 精讀 美國文學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外語教學中‘滲透式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jyxm421。
【依托項目】該論文也是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英語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2013zy08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05-01
一、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經濟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不論是哪種類型或層次的外語教育,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目標。趙芳分別對河南大學、鄭州師范學院和瓊州學院的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發(fā)現,學生的國外文化知識主要來自于外語教學,其中50%的學生表示也經常通過媒體了解外國文化,19%的學生表示經常和學校的外交接觸,17%的學生偶爾參加文化活動或培訓,8%的學生偶爾參加駐華外國機構的活動,3%的學生與學校外交以外的其他外國人接觸。97%的學生從未去國外旅游、探親或游學。外語教育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國家未來跨文化人力資本的語言與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務。課程是教學的內核,鑒于此,本論文聚焦于“大學英語精讀”和“美國文學” 兩門必修課程,從微觀層面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滲透式”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應用。
二、“精讀”和“美國文學”中的文化滲透
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由意識、知識、能力、態(tài)度和素養(yǎng)五部分組成?!皾B透式”模式是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主線貫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到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中,形成完整的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體系。
“大學英語精讀” 課程是專業(yè)基礎模塊的第一門課程,總學時最多,貫穿整個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因此抓好這門課程文化教學的合理滲透對整個專業(yè)建設至關重要。我們分別整理出各單元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內容,將其與該單元語言點緊密融合進行教學。這些內容具體包括中美教育中的交流與獨立、中美談話方式的差異、中美銀行發(fā)展及特點、說說中美偵探小說和間諜形象、中美思想文化淵源、說說“天人合一”、 自然對人的精神與性格的作用(中美對比)、說說儒教和基督教對“人性”的理解、犬儒主義與老莊思想、認識毒品及中美對毒品犯罪的懲治、希臘神話故事和中國神話故事、中國俠士與西方騎士、透視中國民族政策與西方種族政策、美國的獨立革命與中國的解放戰(zhàn)爭、文明與欲望等。
“美國文學”在我校是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該門課程以陶潔主編的《美國文學選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教材,我們精心設置第一文化課堂和第二文化課堂,構建跨文化語境,提供文化信息和開展文化體驗。第一文化課堂每個單元結合文學文本進行一定程度的中美文學、文化比較,包括富蘭克林道德倫理觀的中國淵源、愛倫·坡與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之比較、愛默生與中國當代文學、陳小青與《霍桑探案集》、《白鯨》中的辯證法、梭羅與海子、葦岸、朗費羅詩歌對中國新詩的影響、馬克·吐溫的中國情節(jié)、從《海上扁舟》反思人文主義、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老莊思想、村上春樹對菲茨杰拉德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思{與莫言作品比較、白先勇與田納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對當代中國戲劇的意義等。第二文化課堂包括學習匯報表演(以辯論賽、詩歌朗誦、演講、戲劇形式)、“我說名著”讀書報告會、自習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故事和圣經故事(制作PPT展示)等。
三、總結
本論文研究在“精讀”和“美國文學”課程中,結合各單元的課文語言點和文學文本,有針對性地進行中西文化比較,一方面展示并討論中西文化中固有的建構代碼,注重文化核心層——心理/意識形態(tài)層,一定程度上接觸中西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信仰;另一方面,有效克服EFL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文化身份焦慮,即對本民族文化的迷失、擔憂、自卑、懷疑、排斥,甚至厭惡和對外來文化的過度欣賞、向往、追捧和模仿??缥幕浑H能力培養(yǎng)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工程,以上兩門課程的“滲透式”跨文化教學僅僅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希望這一研究為其它各門課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滲透式”跨文化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芳.“滲透式”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14: P46,65.
作者簡介:
吳正英(1977.7-),女,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