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風
摘 要:作為一種新興的高度自由化寫作和迅捷的閱讀方式,微平臺下寫作的語言、話題、表達等多方面均對中職作文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合理利用微平臺,可以促使中職語文作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發(fā)生變化,豐富作文教學評價的內容和形式,增強中職作文教學的吸引力和創(chuàng)新力。
關鍵詞:微平臺;作文教學;多元評價
“微”平臺是指當下社交網絡中活躍程度極高的自媒體的統(tǒng)稱,主要包括QQ空間、微博、微信、微信公眾號等。除了具有參與性、開放性、社會性等一般社會媒體的特征外,微平臺還有著自身的特征,如便捷性、用戶體驗性強、原創(chuàng)性、實時性和現(xiàn)場感強。在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微平臺使用調查中發(fā)現(xiàn),100%的學生平常經常運用QQ、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進行網絡交流,100%的學生開通了QQ空間、微博和微信,88%的學生經常在相關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寫個人感悟,100%的學生都會對他人的網絡文章進行跟帖、點評。
可見,作為一種新興的高度自由化寫作和迅捷的閱讀方式,微平臺下寫作的語言、話題、表達等多方面均對中職作文教學產生積極影響:可長可短的寫作方式、來源生活的寫作內容,不僅能降低寫作的難度,增加寫作的自由度,更能激發(fā)基礎相對較弱的中職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一、微平臺中職作文教學五步法
微平臺中職作文教學在教學目標上與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一致,那就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作文能力為目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但是在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要進行改革,具體可分為:
1.基于學生開通QQ空間、微博、微信的基礎上,每個班級建立QQ群和微信公眾號。
2.系統(tǒng)設計高一至高三五個學期的作文教學,兼顧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的寫作。
3.每月確定一個寫作話題,每位學生每周在個人QQ空間、班級QQ群等地方至少發(fā)言或留言一次,每個月必須有一篇相對成熟的文章發(fā)布在個人空間中。取消傳統(tǒng)每兩周或三周一次按單元設置的隨堂作文。
4.作文評價以跟帖或留言方式進行,及時分享,及時點評。同時,每班設定兩名學生,以截圖或復制形式記錄相應的發(fā)言或評論,作為期末考評的一部分,取消原先隨堂作文后老師集中批改、集中點評的模式。
5.每月定期在微信公眾號中發(fā)布閱讀清單,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微群、QQ或個人空間中分享名人、作家的美文美評,關注時事熱點,擴大知識面。
二、創(chuàng)新微平臺中職作文教學形式
微平臺下的作文教學因形式靈活,而且多以短文為主,字數壓力不大,寫作環(huán)境寬松自由,寫作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所以大體可以有以下幾種作文訓練樣式:日記、書信體、新聞體;隨筆雜感體、評點體、對話體,在呈現(xiàn)形式上可以用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直接呈現(xiàn)。
1.心靈微寫作
此類創(chuàng)作是微平臺上有大量的信息,互動性強,現(xiàn)場感強,加上名人效應,正反觀點激烈碰撞,容易給人許多啟發(fā),更能激發(fā)師生進行微創(chuàng)作的興趣。一方面,教師通過個人微信展示平時有感而發(fā)、抒寫心靈感悟的微創(chuàng)作的成果,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另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仿寫句子、段落再循序漸進到獨立微創(chuàng)作,互聽、關注彼此微博的教師和同學進行點評、互評。這種微創(chuàng)作是心靈的一種宣泄,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隨意自由,天馬行空,有感而發(fā)。教師先讓學生在個人空間里展示這種“心靈旅途”的寫作成果,教師或同學將其中優(yōu)秀的微創(chuàng)作成果推薦在微群中。這種較隨意性的心靈微創(chuàng)作在互評、教師點評鼓勵中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寫作激情,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實現(xiàn)由原來怕寫作到喜歡寫作的轉變。
如13越劇班婁沁如在晚飯后散步校園,突然有感而發(fā):
“校園里薔薇盛開,似乎在懷念某些失去的青春,好想約個人一起去看薔薇,樓上樓下找了兩圈,悻悻而回,薔薇,你先寂寞地開著?!?/p>
13學前3班吳文紈同樣在校園漫步,寫道:
“漫步校園,隨處可見滿地花瓣,剛剛掃掉,頑皮的風兒便又將它吹落,讓它隨風舞動。若站在樹下,在別人看來可真是一位妙人兒,雖不及西施有沉魚落雁之容,但那份韻味還是十足的。”
2.話題微作文
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一直是中職作文教學的難點。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精選各類話題或材料作文素材并在微群里發(fā)布,并要求每個學生選擇一則材料(每人均不同)并在微群發(fā)表審題立意的結果,進而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每個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文材料進行概括,并將概括結果展示在微群里。還將社會輿論事件當做作文材料進行思維訓練,經常要求學生就每周發(fā)生的熱門事件在個人微博或教學微群里撰寫不少于50字的評論兩則以上,讓學生相互點評,并在教師指導下評出若干個“最佳點評”,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3.視頻圖片微作文
中職學生最喜歡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視頻,其次是音頻圖像,包括歌曲、朗讀錄音、圖片、二維動畫。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寫作文教學中引入影音圖像資源,布置學生作文任務,引導學生圍繞視頻主題歸納到視頻內容概括撰寫,針對視頻片段撰寫讀后感。同時,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讓學生分享圖片非常方便,而且現(xiàn)在中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拍攝上傳極其方便。利用這一優(yōu)勢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觀察生活、攝取生活,將圖片配上簡單的文字講解發(fā)布形成“微作文”。
4.應用性微作文
盡管學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升學的,但是直接就業(yè)的學生還是有很多,他們在高三第二學期將進行人生的又一個選擇。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強化應用性微型作文,提高學生的各種應用能力。課題組在高二升高三的最后一學期每周安排常用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如通知、啟事、借條、領條、計劃、總結、請假書、申請書等,在微群里分享了應用文寫作范例、測試試卷、應用寫作安排等,要求學生將應用文寫在微群里,教師根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個別評價,共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講評。結合學校的演講、朗讀等應用能力測試要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微博展示演講、朗讀所需要的材料,同時通過計算機或手機錄音在微群里展示訓練成果,教師做必要的點評,學生也進行互評。
三、構建全時空的師生多元評價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無非是教師批改,再課堂講評。事實上,中職語文教師教學任務普遍比較繁重,詳細批改作文的很少見。通過教學微群,教師將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通過智能手機拍攝上傳,通過語音或視頻對學生習作進行跟“貼”式評價,或對作文中共性問題進行語音講評,其他同學也可以從教師對作文的點評中獲益;學生將個人的習作分享到微群,學生進行文本、圖片(表情)、音頻等跟“貼”式評價。這樣,通過微信、微博留言,作文實現(xiàn)了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構建了多元化的作文評價環(huán)境,增強了作文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作文評改的吸引力。
中職學生好面子,即使課堂教學內容聽不懂也普遍不愿意向老師提問。這樣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并降低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QQ群里匿名發(fā)信息可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發(fā)私信向教師請教,教師通過私信回復,這樣就擴大了師生交流的途徑。通過這個方法,很多學生由不敢提問到經常私信提問,再后來在微群里和課堂上大膽提問。
在過去的兩年中,本人4個試點班級的學生在各級各類征文中,均能主動投稿,投稿量達到班級人數的42%!其中“書香伴我行”征文比賽有2位同學獲得一等獎,5位同學獲得二等獎,3位同學獲得三等獎,有2人的文章在《語文周報》上刊登,有12人次在學校校刊《外事風》和《琺詩報》中刊登。由本人指導的13音舞班童佳銘獲得“全國文明風采”展演類比賽“我的中國夢”比賽一等獎。
更為可喜的是,現(xiàn)在4個班級學生在微群上留言的頁數已經達561頁,這無數的對話和習作,都已經成為學生寫作熱情激發(fā)、能力提升的最直接的見證。
四、微平臺中職作文教學反思
1.教學價值
(1)作文教學時空的突破
傳統(tǒng)作文教學在學校、在課堂展開,教與學相對固定,學生往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教師點評和指導經常在時隔幾天批改全部作文完后才能進行,時空限制較大。但是微平臺下的作文教學,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除了課堂,寢室、家里,甚至是公交車上,都可成為教師教、學生學的互動場所,反饋更為便捷,指導更為及時。
(2)作文教學內容的變革
傳統(tǒng)作文教學圍繞教材展開,篇章體系相對固定,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記敘文、議論文、小說、應用文,教學內容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即使寫出來,多半也是虛情假意的空作文、偽作文。微平臺下的作文教學,因素材來源生活,來源感悟,來源于身邊點滴小事,形式多樣、內容真實、情感真摯,往往能寫出讓人驚嘆的優(yōu)秀作文。
(3)作文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評價往往是滯后的,無論是教師批改,還是集中講評,都在事后進行。微平臺下的作文評價,是及時的、互動的、生成的,學生可以根據老師點評及時作出反應。評價手段也是多元的,可以是點評,可以是貼圖,也可以是語音留言;可以是教師點評,也可以是生生點評,方法眾多。
所以,在微平臺下,中職作文教學可以從原來的教師、課堂、教材三個中心的相對封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解放出來,在作文教學的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等多個方面發(fā)生變化,變封閉為開放,變被動為主動,增強作文教學的吸引力和創(chuàng)新力。
2.教學不足
(1)部分學生以適應新的寫作教學模式為由,向家長提出要提高手機配置、購買IPD等要求,部分家長致電班主任,是否有買的必要。因在課余時間頻繁地發(fā)微信、微群,以及瀏覽網頁,一方面導致學生流量激增,費用增加;另一方面有個別學生網絡依賴性增強。
(2)學生在微平臺的學習監(jiān)督機制尚未有效建立,部分學生借此平臺聊天、嬉鬧也是經常有之。微平臺的作文教學制度也沒有最終成冊,更多地只是靠教師口頭解釋為主。
(3)學生的多元評估更多地只是進行量的統(tǒng)計,對發(fā)言質量或者說如何提升學生發(fā)言質量,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潘新和.中國現(xiàn)代寫作教育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2]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3]成措.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愉快作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馬艷紅.新寫作視野下的職業(yè)高中作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4):35.
[5]蔡會蓮.微博時代下高中語文時評文寫作教學.語文教學,2011(3):3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