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勇
【關鍵詞】批注式 閱讀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
0031-01
批注,是指讀者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思、所疑,以批語和注解的形式即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種讀書方法。在當前語文課堂上,批注式閱讀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應用。筆者認為,教師還應側(cè)重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為形式,引導學生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并運用批注這一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具體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預習式批注——了解學習起點
預習式批注是指學生在課前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層次及一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批注,促使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為學生在課堂上與文本對話打下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結合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材施教,做到有針對性地引導。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語文五年級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前,教師讓學生們自行閱讀課文,一邊閱讀一邊做批注。在預習交流匯報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在“看見成千上萬的孩子……飛涌出……”這個句子旁邊作批注:“這個比喻句寫得太形象了,寫出了少年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庇械膶W生在“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這句話旁寫道:“這句詩是誰寫得呢?我想知道?!边€有的學生在句子“東一堆,西一堆,嘰嘰呱呱地……”旁邊寫道:“這些句子寫得真好,我想把它們背下來?!蓖ㄟ^預習批注,學生既可以把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還有助于教師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起點,依據(jù)學生對課文的了解程度,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目標與方向,為提高閱讀效果奠定基礎。
二、質(zhì)疑式批注——了解學習需要
學貴有疑,質(zhì)疑是一種思考、挑戰(zhàn)的探索過程。質(zhì)疑式批注閱讀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真正走入文本,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質(zhì)疑式批注,讓學生對課文中有疑問的地方作標記,然后在集體交流環(huán)節(jié)與同學們探討自己的想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青藏高原一株柳》一課時,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質(zhì)疑式批注閱讀。在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一部分同學閱讀了前兩個自然段批注道:“這兩段話為什么要著重強調(diào)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在什么地方?理由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對其產(chǎn)生望而生畏的感覺?”大部分學生在課文結尾處的“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光陰”這句話旁邊寫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僅僅是寫柳樹嗎?我怎么讀不懂?它有什么啟示嗎?”……在學生匯報交流完畢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并以此為導向展開閱讀,提高了學習效果。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質(zhì)疑問題進行梳理時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的問題就是課文要求理解的重難點所在,學生在被肯定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這樣教學,起到以學助教,發(fā)揮批注引領閱讀思路的作用。
三、評價式批注——讓閱讀走向深度
每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亮點或者精彩的地方。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鼓勵學生就文中的字、詞、語句、段落、篇章、結構或其中的人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走向深度。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理想的風箏》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中劉老師的形象描寫作批注。有的學生在“劉老師講女媧造人故事”旁邊寫道:“多么樂觀的劉老師,他總是把快樂傳遞給大家,而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毫不在意,我敬佩他!”有的學生在“劉老師放風箏”這句話旁寫道:“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更有快樂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不能被剝奪的。在劉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自信的人、一個充滿童心的人、一個快樂開朗的人、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人!”還有的學生在描寫“劉老師糊風箏”的句子旁寫道:“劉老師真是心靈手巧,他糊的風箏太漂亮了,只有對生活充滿愛的人,才能做出這樣漂亮的風箏。劉老師,我們?yōu)槟愀械津湴梁妥院?!”這樣教學,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式批注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真正走進人物內(nèi)心,對人物的感悟和評價也更加的深刻。這樣教學,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從淺層走向深度,從而獲得對人物準確的評價和認識,達到提升閱讀效果的目的。
總之,閱讀批注的方式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教師能夠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真正起到學為教導航,借助閱讀批注提升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