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華
【摘 要】創(chuàng)新是當今社會的主題。高考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也列入考綱?;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教學中如何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絢麗多彩的化學現(xiàn)象,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積極探索化學奧秘,發(fā)揮智慧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例談
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是指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新教材中所涉及的實驗進行改進,優(yōu)化,增設或創(chuàng)新等。這不僅是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深入理解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老師自身教學素質,加強實踐的需要。那么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該如何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呢?現(xiàn)結合幾個實例和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高中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的“五化”新視角。
一、緊跟時代,實驗裝置微型化
微型實驗是近20年發(fā)展較快的一種新的化學實驗,微型實驗節(jié)約藥品,節(jié)省時間,操作安全,污染少,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自制儀器,自行實驗,積極參與,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例如,水和酒精混合的體積變化實驗。取一干燥帶大膠頭(如圖)的膠頭滴管,倒置,從導管口向滴管中加入顯紅色的水,水面約占總體積的一半(A處),再從導管口向滴管中加入無色的酒精,加滿滴管(B處)。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顛倒滴管兩三次,紅色的水和無色酒精混合,有少量氣泡產生,橡膠頭稍稍變“癟”。松開拇指,液面下降2~3cm(C處)。儀器易得,操作簡便,用料很少,現(xiàn)象明顯。
二、反向思考,實驗思路逆向化
逆向思維即是沿著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維方式對現(xiàn)有的實驗設計進行逆向思考,從而提出新的實驗設計的實驗創(chuàng)新方法。
(一)運用逆向思維改進實驗
例如,做乙醇在銅作用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時,一般的做法是:把下部繞成螺旋狀的紅色銅絲先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燒黑,然后趁熱迅速伸入裝有適量乙醇的試管中,銅絲又變紅色。反復多次,聞試管中乙醛的刺激性氣味。這種做法耗乙醇較多,而且由于未反應乙醇的影響,很難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既如此,想到能否減少乙醇的量,能否逆向試驗呢?取一銅制的燃燒匙,放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燒黑(若不易燒黑,可在稀硝酸稍浸一下)。用膠頭滴管滴入一滴乙醇,立即看到乙醇液滴伴隨著“嗤嗤”的聲響在燃燒匙中晃動,且不斷縮小,同時能聞到一股明顯刺激性氣味,乙醇液滴所到之處又恢復銅的紅色。無疑,逆向改進的實驗不僅節(jié)約試劑,而且現(xiàn)象明顯,更科學、合理。
(二)運用逆向思維創(chuàng)新實驗
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觀察到鈉投入水中能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自身熔化,同時甚至能使周圍產生的氫氣在水面上燃燒。此處若運用逆向思維想到:把少量的水滴在小塊鈉上,不就是引火劑嗎?我們試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黃豆般大小的鈉放在酒精燈的燈芯中,向鈉上滴入一滴水,隨著“啪啪”聲音,酒精燈點燃了。
三、一物多用,儀器功能別樣化
儀器本身沒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適用于什么。反思儀器的別樣用途,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實驗儀器和實驗原理的認識,進行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如:
(1)漏斗的別樣用途。漏斗充當集氣與尾氣吸收作用,例:鈉與水反應氣體產物的驗證實驗中,將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鈉塊上,產生的少量氣體可順利地富集到試管中。
(2)蒸發(fā)皿的別樣用途。蒸發(fā)皿一般用于加熱蒸發(fā)溶液。但有時充當反應容器。例:實驗室制取肥皂的實驗中,將植物油、氫氧化鈉和酒精混合,在蒸發(fā)皿中加熱制取肥皂。
(3)錐形瓶的別樣用途。錐形瓶因其易振蕩而用于定量測定中的反應容器,主要應用于在中和滴定實驗。它還可以作為制取氣體的反應裝置而廣泛使用并顯示出優(yōu)越性。例:利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無需鐵架臺的支持,制取氯氣時錐形瓶可在石棉網上受熱。
(4)玻璃管的別樣用途。作為反應容器,例:將鈉密封在玻璃管中制成標本便于觀察,將碘密封在玻璃管中,加熱盛碘的一端觀察碘升華與凝華現(xiàn)象并可循環(huán)使用。
(5)干燥管的別樣用途。用石棉堵住干燥管的小口,裝入固體反應物,在大口端連接導管,就可用于可控式簡易氣體發(fā)生器,例:干燥管內裝電石,通過控制其接觸水面而方便制取乙炔。干燥管一端插入溶液一端連接導管,增加了氣液接觸面,用于尾氣吸收兼安全裝置。
四、就地取材,儀器來源生活化
山區(qū)農村教育資源有限,由于實驗儀器不足開展學生實驗成為難題。我們就想到將日常物品應用于實驗,以替代普通化學儀器。如試劑瓶可用青霉素藥瓶、鹽水瓶、或礦泉水瓶代替;滴管可用小的一次性注射器代替;量筒可用有刻度注射器代替;反應板可用盛藥片(如草珊瑚片)的塑料板代替;研缽,可用瓷質小酒盅代替;導管可用輸液器塑料管代替。
氯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即可在下圖裝置中進行,在干凈的青霉素小瓶中裝入0.5g 固體高錳酸鉀(需先壓碎),塞緊膠塞用膠頭滴管吸取濃鹽酸約1mL,插到青霉素小瓶中,制成微型氣體發(fā)生裝置,用輸液器較細處的塑料管在兩頭連上毛細吸管做導管,一端插入裝有高錳酸鉀的青霉素小瓶中,另一端連接另一青霉素小瓶收集。
五、積極引導,實驗過程探究化
探究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奧秘的欲望和興趣,能夠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中,主動實驗,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技能。
例如在氯水的組成及性質的實驗中即可采用探究實驗的方法:
(1)請同學們研究氯水的性質,推測可能的化學反應。
①觀察氯水的顏色,小心聞其氣味。
推測1: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實驗:將氯水滴入KI-淀粉溶液中,出現(xiàn)特殊的藍色。(教師提示:有I2析出)
②用PH試紙或藍色石蕊試紙測氯水的酸堿性。
推測2:氯水呈酸性可能有鹽酸生成。
實驗:在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再滴入數(shù)滴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發(fā)現(xiàn)藍色石蕊試紙在氯水中先變紅后變白。
推測3: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
實驗:a.將紅色布條投入干燥的氯氣中,無明顯變化;氯水滴在紅色布條上,布條褪色。
推測4:氯水的漂白是氧化作用。按氯水的組成和已有HCl生成的事實推測:有可能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HClO。
實驗:取漂白粉[Ca(ClO)2]或其它次氯酸鹽適量,放入紅色布條,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入CO2,再觀察。
④日光照射盛滿氯水的倒置的圓底燒瓶,有氣體生成。
推測5:HClO在光照條件下分解,放出難溶于水的O2。
結論:①氯水中含Cl2、HClO、H2O、H+、Cl—、ClO—分子。②氯水具有酸性、強氧化性、不穩(wěn)定性。③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非Cl2。
(2)交流解釋與應用:氯氣溶于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HCl和HClO,化學方程式為Cl2 + H2O = HCl + HClO,HClO是一弱酸,部分電離出H+和ClO—。根據以上性質,提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當然,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角度遠不止這些,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探究永無止境,各種現(xiàn)代化媒體與化學實驗的結合為實驗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勤于探索、勇于開拓,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創(chuàng)新實驗問世。
參考文獻:
[1]王磊.《中學化學實驗及教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9
[2]王祖浩,王程杰.《中學化學創(chuàng)新實驗》.廣西教育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