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波
【摘 要】高三語文教學在經(jīng)過一輪專題復習后,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本身有了較好掌握,進入高三下半學期,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在兼顧基礎的同時提升學生能力。本文結合自身教育實際從文言文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角度切入教學,提出了整合式復習方法的應用。
【關鍵詞】高三語文;整合式復習;文言文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
當前高三語文復習模式一般為三輪: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查漏補缺。在第一輪時以專題形式展開復習,進行系統(tǒng)化,精細化教學。進入高三第二學期后,語文教學一般進入了二輪復習即提升能力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定位發(fā)生了一些細微變化。此時的高三學生經(jīng)過較長時間專題復習和題海訓練之后,各考點的細實落實基本完成,學習相對枯燥,效率低下。在筆者看來,此時的復習除了各考點本身的縱向繼續(xù)落實之外,更應該注重點面結合,即以考試說明為基礎,以考綱要求的語文學習能力層級為核心,抽取各專題之間的規(guī)律性東西進行整合,借此優(yōu)化學生解題思維,進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從這一角度,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有了以下一堂復習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保ㄟx自《孟子·粱惠王下》)
[注]①運:轉
1.請學生讀該文段并斷句(限6處)。
2.說明斷句的依據(jù),并翻譯斷句處文言文。
3.在上述材料中,你讀出了什么內(nèi)容,請概括?
明確:本語段是齊宣王和孟子之間關于戰(zhàn)爭的對話。在對話中,齊宣王和孟子兩人在伐燕勝利后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孟子認為應該以燕民的意志為轉移也即:民悅則取,民不悅則勿取。同時在這里孟子也提出討伐的對象必須是政治腐敗,暴虐無道者(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梁惠王章句下》)。孟子的戰(zhàn)爭觀在這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4.聯(lián)系我們學習過的《先秦諸子選讀》中關于孟子思想的內(nèi)容,說說選段的思想和孟子的哪個思想是一致的。
明確:孟子的戰(zhàn)爭觀是其以“民本”為核心的“仁政”思想的體現(xiàn)。
5.在我們學過的《先秦諸子選讀》中,與選段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還有哪些思想?
明確:主要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谄诙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還有墨子的“非攻”思想: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墨子.非攻上》
6.在此基礎上,請按照浙江高考語文試卷的要求給這個文言語段擬題目,并配有相對應的答案和擬寫的評分標準?
二、課后教學反思
在高三第一次市統(tǒng)考之后,筆者統(tǒng)計學生得分情況時意外發(fā)現(xiàn)學生的文言文得分和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得分較低。其中文言實詞、翻譯和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第二題失分非常嚴重。通過實際觀察,較多學生對文言文興趣不大,特別是在進行文言文中部分字詞細致講解的時候,課堂十分沉悶,效率不高。這就要求立即調(diào)整教學策略,吸引學生對該類題目的注意力,以此實現(xiàn)在細微處得到更多的高考分數(shù)。
筆者所選的《孟子·粱惠王下》篇幅短小,既是文言文,同時也承載著經(jīng)典的文化思想。篇幅小,學生的畏難意識就不強烈,內(nèi)涵豐厚,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切入口。為此筆者主要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整合:
1.以問題式教學為主線。本次微課主要以六個問題貫穿,按照思維規(guī)律層進。先是感受與鑒賞古文,在閱讀作品,品味語言中,感受其思想,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微課中的第一題和第二題涉及到了《考試說明》中的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層級為C。再是思考與領悟,通過與文本展開對話,領悟其豐富內(nèi)涵,對材料進行鑒別、賞析和評說,第三題涉及的能力層級是D。
2.綜合運用了研究式教學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金字塔”理論顯示: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聽課效率最差,兩周以后學習的內(nèi)容只剩5%,其次是閱讀10%,聲音/圖片20%,示范/演示30%,實際演練/做中學可以高達75%。而實踐證明以擬題代替做題這種反彈琵琶式的復習模式在高三二輪復習中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五題和第六題就是在這種理念下誕生,涉及的能力層級是F。
從最后學生呈現(xiàn)的課堂展示來看,這次課的應該是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按照2016年《浙江考試》中的語文參考試卷,第23題、24題是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學生在擬寫題目是最終也是按照兩題問答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展示中,角度非常多樣化,涉及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可以說他們經(jīng)過了比較細致全面的思考,對自己的相關知識結構做一個很好的整合。如有學生的問題是《孟子》是“四書”之一,請寫出“四書”的其他三部。同時兩個問題基本能呈現(xiàn)階梯式上升難度。如有學生的兩個問題分別為:這段文字體現(xiàn)的孟子的戰(zhàn)爭觀是什么?結合《論語.顏淵》中子貢問政的片段,說說孔子與孟子的戰(zhàn)爭觀的異同。在擬寫答案和評分標準部分有同學擬了:“請評析孟子的戰(zhàn)爭觀與墨子的戰(zhàn)爭觀的異同”一題,他給了詳細的評分標準(相同點1分:二者都反對戰(zhàn)爭,認為戰(zhàn)爭不合于“義”。不同點2分:孟子和墨子代表的階層不一樣,孟子反戰(zhàn)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墨子反正思想的核心是“兼愛”。)這樣的展示充分顯示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答題思路,為教師有的放矢的復習指明了方向。
以上這堂課就是文言文與文化經(jīng)典的整合,在筆者看來在高考復習中,分專題精細化的教學自有其明顯優(yōu)點,整合教學則在二輪復習中能很好的提升學生語文能力。高三二輪復習中可以整合的專題涉及方方面面,還有很多內(nèi)容值得我們?nèi)ヌ骄颗c學習。
【參考文獻】
[1]陳賽茅.試論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語文教學通訊,2011(2):32-36
[2]楊永林,安楊華.在能力層級的基礎上談考點整合. 中學語文教學,2015(2):73-76
[3]褚樹榮.說說高三語文復習的那些“理兒”.語文學習,2014(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