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發(fā)散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本文作者針對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方面做了一些探討和思考,希望與各位同仁分享。
關鍵詞:思維導圖 歷史教學 作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40
思維導圖就是運用圖像和文字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互關聯(lián)的層級圖呈現(xiàn)出來,把主題與關鍵詞,圖像與顏色分別等建立起一個記憶鏈接,充分利用左右腦協(xié)調的功能,把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由一些圖像、顏色、符號的使用,可以實現(xiàn)協(xié)助記憶、可視化思維、啟迪人的靈感,增進人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導圖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它能夠巧妙地用文字表達你的想法,并運用圖形“畫出來”。實踐證明,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增強使用者的超強記憶能力和立體的思維能力。
本文就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方面做一些探討和思考,希望與各位同仁分享。筆者認為,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會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思維導圖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對于學生來講,對文字的感官,完全比不過圖像和顏色更有吸引力。人類的思維原本就是呈樹狀發(fā)散結構,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把一些比較枯燥的信息形成彩色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畫,便于記憶,使人類的這種思維軌跡呈現(xiàn)出來。首先,它基于對人腦的模擬,它的整個畫面正像一個人大腦的結構圖。其次,這種模擬突出了思維內容的重心和層次。第三,這種模擬使大腦組織之間產生豐富的畫面,強化了聯(lián)想功能。第四,具調查研究顯示,人腦對圖像加工記憶的能力遠遠大于文字,大約是文字的1000倍。這么明顯的差距,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將這種圖畫的方式運用在教學中,其教學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長期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所學知識構成創(chuàng)造性的連接,在不同思維之間形成溝通的橋梁,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思維導圖”可以將人類不同的思維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關聯(lián)的、充滿想象力的記憶鏈條,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二、思維導圖可以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
思維導圖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分類分層的管理,使得知識的儲存、管理及運用過程更加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這樣將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能夠把握教材的整體性、層次性和課堂結構的多元化,克服傳統(tǒng)的課堂設計的呆板與死沉,可以有效進行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
傳統(tǒng)板書寫法內容多,一些無關文字反復書寫,在課堂占去不少時間。使用“思維導圖”形式的板書,僅需寫出關鍵字和詞,劃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板書速度,又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整體感知,可以節(jié)省許多時間。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中去,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歸納總結和鞏固,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達不準、概念模糊混淆不清等情況,并及時糾正,提高課堂效益。
三、思維導圖可以改變學生課堂筆記形式,提高學生記憶力和理解力
傳統(tǒng)方式記筆記是靠文字一點一條地把內容記錄下來,看上去調理也很清晰,然而記筆記速度比較慢,記筆記時會影響聽課,同時筆記的樣式過于單調,內容也相對枯燥,讓學生產生厭倦乏味的心理,不利于記憶背誦。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記錄課堂筆記和解題,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與運用,從而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將不斷提高,增強了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第一,思維導圖所運用的“核心詞”形式,將使我們將注意點集中于所學知識的關鍵點;第二,可以展開聯(lián)想,一邊思考一邊書寫,其樂無窮;第三,思緒可以相關聯(lián)的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方法擴展到極致,因此,任何一個與關鍵點有關聯(lián)的知識要素很難漏掉;第四,思維導圖記憶起來比較簡單,速度比較快,不僅能夠及時地記錄重要的知識點及其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大量地記錄更加直觀、形象的信息,容易理解與記憶;第五,采用字、形、圖和色彩可以充分刺激大腦,增進組織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和應用能力。運用思維導圖來繪畫課堂筆記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四、思維導圖是轉變學習方式的有益嘗試
高中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精神,既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空間。
新課程的標準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經驗的取得,要求學生實現(xiàn)主動參與、探究發(fā)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高中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精神,既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力的空間。
新課程理念下共建實效、活力、和諧、發(fā)展的課堂,把思維導圖用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進行自由探索,主動地去學習,積極地去利用各種工具和多方面的資源,著眼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適應當今社會的變革和教育教學改革與高考改革。
五、思維導圖是提高高考歷史復習效率的必備輔助工具
歷史試題尤其注重知識體系的考查,對于知識的框架結構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考試試題經常由一個專題進行聯(lián)系的提問,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考查知識點。歷史試題大多與時俱進,有很強的時代感,注重歷史與事實的結合。目前,歷史試題大多源于教材而高出教材,大量熱點問題的歷史發(fā)展線索成為綜合性命題的載體。由此可見,我們很有必要將思維導圖這個有利的工具運用到歷史的一輪復習中去,對歷史知識進行總體的回顧和掌握。這樣所學過的內容便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更有系統(tǒng)、有條理地去復習,很巧妙地掌握重點和難點,學過的知識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變得更加條理清晰,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得牢固。
通過扎扎實實構建每一個章節(jié)的思維導圖,為構建整座大廈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知識結構一定是在參看教輔資料、完成各種練習的基礎上的整理,而不是簡單的課本知識的羅列,否則大量的時間投入都將失去意義。然后通過各自的知識結構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質疑,互相查缺補漏,做出本節(jié)課最完善的知識結構。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