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樟娟
摘 要:在高三英語詞匯和語法復習課中,引入情境認知理論,巧妙設(shè)定各種情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理解,并啟發(fā)學生在語境中運用正確的語法形式,使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表達。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簡單闡述了如何立足課堂,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在詞匯語法復習中創(chuàng)設(shè)各種即時、有趣、直觀、生活化的情境,提高詞匯語法復習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詞匯語法復習;情境創(chuàng)設(shè);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論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Brown等(1989)認為,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它是活動、背景、文化產(chǎn)品的一部分。知識的學習與情境緊密相關(guān),所學知識在情境中得以運用和發(fā)展(莫瓊,等,2009)。情境學習觀點重視知識的情境性,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是學習者在情境中成為知識意義建構(gòu)的貢獻者。
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一直都注重考查學生在語境中正確運用語法和詞匯的能力。而傳統(tǒng)的詞匯復習教學多采用學生反復記憶、教師重復聽寫的方法。語法復習更多的是采用大量的練習來完成。詞匯語法復習過程機械呆板,方法單一老套,學生興趣難以維持,效果甚微,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正確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論認為,知識與能力的發(fā)展,發(fā)生于真實情境、不斷利用知識的行動中(莫瓊,等,2009)。在高三英語詞匯復習教學中,引入情境認知理論,巧妙設(shè)定各種情境,不僅可以“愉悅英語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形成積極情緒(林英波,黃海麗,2011)”,還可以讓學生在語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詞匯和語法知識,為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合理運用語言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詞匯語法復習的效果。
二、高三英語詞匯復習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本身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只是英語教學的一種策略和手段,是高效地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的一種途徑。因此,教學情境必須要真實有效,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立足課堂,創(chuàng)設(shè)即時情境
高三的英語復習課,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不斷重復的詞匯、語法講解、試卷講評、習題演練,單調(diào)枯燥,學生不免疲倦,復習效果也肯定不好。有時教師發(fā)揮些想象力,機智地處理一些偶發(fā)事件,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情境,來復習詞匯語法知識,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案例1
一次在上課前,筆者故意給學生放了一首英語歌曲,正聽到高潮的時候鈴聲響了。筆者把歌切斷,學生很懊惱。這正是筆者要達到的效果。上課時筆者就讓學生翻譯了這個句子?!爱斘覀冋诼犚皇缀寐牭母枨臅r候,突然鈴聲響了(We were enjoying a beautiful song when the bell rang)?!?這樣就很自然地用上了be doing ...when這一句型。
筆者趁熱打鐵再問學生:“How do you feel?”, 學生很自然地答出“annoyed”. 這樣也就過渡到了下面的句子:Its so ______(annoying)。然后筆者又向?qū)W生呈現(xiàn)了下面兩個句子:
(1)Its so annoying ______(that)we were enjoying a beautiful song when the bell rang.
(2)______(What) annoyed us a lot is ____(that)we were enjoying a beautiful song when the bell rang.
案例2
由于學生的基礎(chǔ)不同,個人的學習習慣也不同,很難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專心致志地聽講??倳行W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與課堂不符的行為。針對這種行為,老師的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時也不妨將計就計一下,借學生的小錯誤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課堂所用,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次,筆者正在講be likely to do(有可能做……) 這個詞組時,有位學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研究著肯德基優(yōu)惠券。筆者朝他盯了幾秒,其他學生也都看到了他的這一舉動,但他自己好像還沒感覺。筆者正想發(fā)火批評他一頓,忽然又覺得打斷課堂對其他學生不好。我就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問了別的學生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Mike is likely to have for his lunch today,hamburger or fried chicken?”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點到,這位學生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馬上放下了手中的肯德基券。筆者繼續(xù)不動聲色地讓另一位學生回答我的問題。其他學生也能很好地用be likely to do 這一詞組來組織答案。在學生猜測完之后,筆者再問剛才那位學生:“Is Alex right in guessing your choice for your lunch”。這樣巧妙地避免了中斷課堂教學,又鞏固了詞匯,也讓那位學生參與到了課堂中。
(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shè)趣味、直觀情境
1.利用練習中的情境
學生每天都會做大量的練習,有些練習特別是閱讀理解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語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語境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
一次一篇閱讀理解的內(nèi)容是關(guān)于一種高科技概念車,時速能達到1000英里每小時,學生覺得難以置信。課后筆者上網(wǎng)查找了相關(guān)資料并下載了視頻,看完后讓學生填寫下面的句子_____(power)by a rocket booster, the car can reach a speed of 1050 mph. 再問他們:“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r?” 有些學生就回答:“Its so amazing.” 筆者接著讓他們完成下面的句子:______ amazes us most is _____ the car can reach a speed of 1050 mph in 20 seconds, _______(travel)faster than a speeding bullet.
校園周邊環(huán)境或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也可以被利用來舉例。例如,在講到描述方位的詞組時,筆者舉了這樣的例句來說明be located on 的含義:The town of Tonglu is located on the Fuchun River. 在講到地點狀語的用法時,筆者舉了這樣的例句:The Tongjun hill stands where the Fuchun River and Fenshui River meet.
3.結(jié)合學生熱衷的話題
大多數(shù)中學生都是追星族,他們都有自己的偶像,課間談論得最多的也是一些當紅明星,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想法,選用相關(guān)的例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如很多學生都喜歡周杰倫,筆者在講be familiar to和be familiar with的區(qū)別時,就有意說:Jay Chou is familiar to us and we are familiar with Jay Chou.
4.結(jié)合班級情況
一天中,學生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是在班集體中度過的。班集體對學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講定語從句時,筆者用了這樣一個例句:There are 48 students in our class,some of whom are from Hangzhou.在講到be considered to be 的時候,筆者問了學生這樣的問題:“Who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hardworking in our class?” 一次考試前,為了講解remain to be seen, 筆者舉了這樣的例句:Who will come first in this exam remains to be seen.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了能在高三復習教學中更好地結(jié)合實際創(chuàng)設(shè)出更貼近學生生活,更能使學生參與的真實情境,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走近學生
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shè)的課堂基礎(chǔ)是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只有師生關(guān)系融洽了,情境教學的效果才能更好。平時教師應多方面、多角度地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興趣愛好,以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一)擴大知識面,做個有心人
當前的時代是個信息化的時代,各方面的信息層出不窮。教師不應只局限于自己的學科知識,而應該擴大知識面,多了解其他學科知識,恰當?shù)嘏c英語教學結(jié)合。平時在閱讀英文報紙雜志,瀏覽英語網(wǎng)站,欣賞英文影視時,注意積累好能為課堂所用的情境。
(二)有所取舍的借鑒
情境也可以從教學參考書和其他輔助資料中獲取,或者借鑒同事課堂上所用的教學情境。但教師最好不要照搬照抄,要結(jié)合自己的學生實際適當?shù)剡M行改編,有所取舍地借鑒。
參考文獻:
[1]Brown. J.&Collins, A.&Duguid,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01):32-41.
[2]Wilkins,D.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Edward Arnold,1972.
[3]林英波,黃海麗.讓學生“活”起來 讓課堂“動”起來:淺談高三英語復習課教學的別樣策略.中學外語教與學,2011(03).
[4]莫瓊,羅蓉,范躍萍.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英語教學情境設(shè)計[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07):100-103.
[5]石文紅.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設(shè)計[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4(01):28-3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