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勇
摘 要: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優(yōu)化課堂評價設計,以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高度關注,幫助學生在原有體育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實現(xiàn)更高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 高中體育 教學評價 激勵功能 評價策略
教學離不開評價,高中體育教學亦是如此。有效的教學評價,對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是不可或缺的。體育教師應努力研究評價之道,發(fā)揮評價激勵功能,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
一、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差異,優(yōu)化課堂教學評價設計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優(yōu)化課堂評價設計,以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高度關注,幫助學生學生在原有體育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實現(xiàn)更高的學習目標。比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快速跑”訓練,教學初期,跟學生一起對影響快速跑最大速度發(fā)揮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將量化的位移速度成績標尺(如50米跑成績)作為一種評判標準,通過對每次練習產生的量化成績的比較,判斷快速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屬于下面另一種情況:是起跑的反應速度還是終點的沖刺問題?是身體的協(xié)調還是力量問題?是直線行進還是曲線行進?是步頻問題還是步幅問題?……學生借助量化成績的對比,尋找影響自身速度的因素。在快速跑教學后期,50米跑的量化成績就作為激趣工具出現(xiàn)。30米跑與50米跑位移速度的量化成績比較,或者多次50米跑的量化成績比較,每一次成功或失敗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通過努力在不斷超越、不斷改進中自我肯定,刺激學生的身心機能發(fā)展,達到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審視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快速跑的位移速度成績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和作用,這種針對個體差異的評價方式擺脫了選拔和甄別的束縛,促進了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思考,真正將發(fā)展學生的體育能力放到首位。
由此可見,量化標尺可作為診斷工具出現(xiàn)在教學中。某個運動技能的形成會受若干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因素卻因人而異。通過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量化評價,教師從中鑒別個體學習的側重點,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使教師了解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度,促進學生對自己目前學習狀況的了解,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努力的方向。
二、善于抓住評價時機,運用評價策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
評價可以是即時評價,也可以是延時評價。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巧妙運用評價策略,幫助學生在獲得或運用運動技術技能中少走彎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度。教師的這種能力是需要在日積月累的教學實踐中,在平時對教材內容的潛心鉆研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它對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具有重要作用。請看,在“足球——教學比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下面兩個片斷——
(一)在足球教學比賽中,學生在擲界外球的時候,多次出現(xiàn)雙腳離地跳起擲界外球或者單手擲界外球的違例現(xiàn)象。教師在學生違例的時候,當場叫停,并召集所有學生進行擲界外球的示范與講解,讓學生清楚足球比賽中擲界外球與投擲實心球的區(qū)別和注意點,并練習體會,隨后再繼續(xù)進行教學比賽。
(二)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本組隊員之間有精彩的配合傳接球。教師在裁判過程中大聲贊賞:“配合非常好,斷球很果斷!”在其中一隊傳球路線有明顯失誤時,教師及時叫停,讓該隊學生回位,然后給予評價,調整跑動和傳球配合的線路,讓學生通過即時評價明白比賽配合中的對錯,并體會,從而強化隊員的配合意識。
從上面兩個教學片段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足球教學比賽中,教師的角色不僅要當好裁判員,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對不可預測的教學比賽現(xiàn)狀及時進行判斷、點評、糾錯、修正,促使學生在“舊知”基礎上形成清晰的“新知”,在來球的判斷、傳球的配合、進攻的路線、防守的移動等方面更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足球比賽的戰(zhàn)術意識和行動的準確有效。
三、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科學設計多元評價方案
多元化評價方案的設計與操作,需要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教學內容、學生人數(shù)進行精心設計。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練習時間和評價時間的合理配置,進行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的合理選擇。只有建立在簡便可行的評價操作上,多元化、多樣化評價才能有效開展。比如教學“分腿騰躍跳箱”這一內容,筆者設計了評價表格,將分腿騰躍跳箱練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預先列在表格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練習,一人保護,一人評價記錄本組學生的練習情況,即生生之間先進行口頭互評,然后由記錄員通過打鉤的方式記錄在表格上,依次輪換進行練習、保護、評價記錄。一組輪回練習之后,進行小組點評,生生之間進行討論,提出意見與建議,然后繼續(xù)進行第二輪練習……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體素質,憑借積累的教學經驗將練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癥結設計在學生學習情況表格上,以便學生在評價時準確而清晰地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問題。在操作上,采用學生同伴之間互助輪換的方式將練習與評價同步,因為評價操作的簡便易行,不僅保證了學生練習時間的充裕,而且保證了學生多元評價的真實和有效。
教師設計多元評價的操作方法,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體現(xiàn)評價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教師在評價高中學生參與態(tài)度和情意表現(xiàn)時,可以采用口頭評價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即時或延時評價;在進行某一技能教學評價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技術特點和要求,預設學生學練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癥結,通過表格或學習檔案進行針對性評價,利用課中分組輪換的方式或者課后小結時間進行操作。
總之,多元化評價操作方案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究的課題,教師要根據教學條件的改變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評價的效度,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