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摘 要】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長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nèi)涵式發(fā)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出路?!睘榱藢崿F(xiàn)這一目標,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深化改革,而要推進改革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或者說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那么怎么改革呢?我校采取了1+1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diào)“做中學”,基于任務完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遵循的是任務活動多樣化與語言水平提高相結(jié)合的交際及情境教學法的原則,重視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以及我校大學英語改革的過程。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案倒說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及行之有效的任務設置原則。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任務型
一、概念界定
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task),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它立足于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
1+1改革模式,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理解是:第一個1指的是教師提前給學生學案,也即任務。第二個1指的是學生按小組接受任務后,經(jīng)過小組討論,選出一個代表來展示任務。
二、教改過程中的具體做法
(一)課前學生分組
完成任務是大學英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必要的重要途徑。本人根據(jù)學生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正確分組,令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分組的基本標準是:各小組成員的水平與能力相對均衡,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英語聽力及語言表達水平、學習習慣、性格特點、課前學生間關系網(wǎng)絡等情況進行分組,每一小組人數(shù)根據(jù)班級總?cè)藬?shù)來確定,比如我所帶的班級是2012級主播一班,這個班學生相對比較活躍,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共40人,劃分為5個小組,每組8人,從中確定一個小組長。
(二)課堂展示步驟
任務展示包括背景知識介紹、作者簡介、生詞領讀與分析、文章主旨大意呈現(xiàn)、文章主要句子翻譯與擴展、文章評述、片段表演與演練等內(nèi)容。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先預習10分鐘,然后我把黑板分為兩部分,左欄為學生展示區(qū),右欄為學生補充區(qū)。每小組自行推薦一位同學上臺展示,展示完之后組織其他小組同學補充,補充完后大家來點評打分,最后由我進行點評、總結(jié),糾正不恰當?shù)牡胤健?/p>
三、教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有的學生英語基礎差,自信心不足,不敢參與展示。有些學生依賴性強,存在僥幸心理,甚至連課堂紀律都無法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相信同伴的判斷與指導,導致不認真聽講,教學進度太慢,課后復習工作不到位。學生接受分配的任務后只顧本小組的內(nèi)容而忽略了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在認真學習、備課、完成任務,每次展示似乎成了小組長的任務,其他同學依賴性強,大部分同學表現(xiàn)的實質(zhì)是為了加分而學習,在展示成果時不知道重點,分不清主次,其他小組補充的資料也不完整,使得同伴聽了之后不知如何使用,學習目標不明確,長此以往,會使英語基礎好的同學越來越好,差的同學更差,導致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目前的考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還不太合理,不具科學性,雖說獎勵與扣分明確、公開,但有極個別同學不在乎考核,依賴集體的分數(shù),我認為只有在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改進考核方式,調(diào)動積極性是關鍵,但如何調(diào)動有待進一步探討。
四、教學成效及學生反饋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認為課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學習了更廣泛的知識,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提前準備展示內(nèi)容使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同學說不管是同伴講課還是自己講課都能夠使每位同學有深刻的印象,而且還能擁有當教師的權利,更加體會到了教師提前備課的辛苦和講課的不易。還有同學說在鍛煉組織合作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們站在講臺敢于面對學生的勇氣,讓同學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歡樂中體會人生。在課堂上,多元化的展示以往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幫助我們有效地使用學習步驟,有利于我們提高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小結(jié)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言應用過程具有很大的潛力。如在自己講解詞匯時能夠良好應用,并配以例句使同伴能靈活掌握詞匯,觸類旁通,學以致用。學生有選擇性地感知外在的信息,成功建構和豐富自己的語言。在各項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持續(xù)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可以通過與他人的分享和探討,發(fā)現(xiàn)和完善自身的不足。
【參考文獻】
[1]馬笑巖,瞧秀梅.國內(nèi)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J].新課程研究,2011(10):93-94.
[2]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肖婷婷.如何使英語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覽J].考試周刊,2009(6).
[4]王秀華.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興導刊,2009(3).
[5]程可拉.任務型外語學習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6]邱鋒.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7]Nunan,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UP,1989.
[8]易保樹.任務型英語閱讀教學[J].基礎英語教育,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