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夏
【摘 要】目前針對中小學音樂基礎訓練上提出對視唱練耳教學方面的研究很少,而通過實際應用技能的教學研究,不僅為學生畢業(yè)后走向工作崗位,而且還能盡快適應工作的需要。為此,本人將在文中對手風琴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中的特點與優(yōu)勢進行分析,進而對手風琴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中拓展教學部分做探索性的研究,最后運用手風琴對視唱練耳訓練的具體教學實例進行分析。以此為高師手風琴教學提供參考理論。
【關鍵詞】手風琴 視唱練耳 拓展教學研究
一、手風琴在視唱練耳訓練教學中的特點與優(yōu)勢
手風琴能區(qū)別于其他樂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并且能夠產(chǎn)生積極效果,這是其具有實用性的同時又具有直觀性特點的表現(xiàn)。首先,手風琴不消耗能源,使用便捷,尤其適用于教學條件有限的地區(qū);其次,可兼顧單人或眾多人的教學對象開展教學,適合在較小或更大的教學場所開展教學;最后,彈奏方式更方便轉調(diào)、移調(diào)和伴奏,對于無任何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是最適用的訓練樂器。
在音樂課堂中通過對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讓其感知客觀音樂的存在,所以依靠直觀性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手風琴彈奏時的強弱對比、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能讓學生準確地進行聽辨。其次,伴隨手風琴彈奏的姿勢、表情和聲音音響能更準確地模唱;結合手風琴彈奏更能帶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觀;利用手風琴彈奏時能呈現(xiàn)的右手鍵盤排列能更容易幫助學生構建鍵盤及其音響概念。最后,通過手風琴的音色運用能在學生的思維中產(chǎn)生音樂或是樂器的音響對比。
二、手風琴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拓展教學研究
拓展教學,就是指在原有或已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一切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教學活動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都可以運用到教學當中。因此,手風琴對視唱練耳訓練的拓展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右手部分
與傳統(tǒng)教學中鍵盤彈奏的使用不同,拓展領域在于強調(diào)手風琴右手鍵盤在教學中的直觀性作用。由于手風琴右手鍵盤能在上課時讓學生直接看到鍵盤部分,因此更加增進了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快的在學生思維中建立鍵盤音響概念。
2.左手部分
傳統(tǒng)的視唱練耳訓練中如上文提到,僅使用右手鍵盤進行也能開展教學活動,然而在一些教學實踐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加入左手低音與和弦的運用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此外,結合音程和弦訓練中的間接聽辨、逆反轉換聽辨策略,左手的彈奏也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音色的運用
由于學生都會經(jīng)歷變聲期,因此運用了音色的使用,在多次教學實踐中便體現(xiàn)了不同的效果。例如,右手變音器的大管、單簧管、小提琴音色,以及左手音色的使用,和手指彈奏所控制出來的音色等,都能夠在訓練中襯托聲音音域形成多條和立體的聲音線,這樣的訓練還能提高學生對器樂的認識和審美。
4.風箱的運用和整體課堂帷幄
手風琴風箱運用在視唱練耳拓展教學中發(fā)展了原有的五種彈奏方式,突出表現(xiàn)在風箱使用的直觀性、可視性特點上。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風箱進行數(shù)拍子;或是伴隨教師的身體動作和語言進行一些姿勢上的課堂語言動作。
三、 運用手風琴對視唱練耳訓練的具體教學實例分析
1 .從“說”到“唱”的視唱訓練實例
首先在初涉訓練時,不易選擇跳度太大或過長過復雜的音域,只限用右手鍵盤做五指原位配音,漢語拼音音調(diào)要避免連續(xù)的單一拼音音調(diào),如陰平和去聲的音調(diào)鏈接將更有助于音域的拓展。在中期訓練時,手風琴加入左手低音配合訓練,選擇音域采取左右手音響對比的方式。在熟練階段時,要求念與唱分離練習,同時加快語速音調(diào),建立起“說”與“唱”的概念,配合兒童肢體動作使訓練更賦有趣味性。
2.節(jié)奏型訓練實例
教師運用手風琴在附點時值處運用風箱頓奏制造音響效果,突出強弱快慢特點,使得附點音效更明顯,讓學生更容易聆聽出附點音符的特征。另外再配以指導學生用“哦、哎、咦、啊”四個元音發(fā)音帶入音階附點中,配合手風琴一起模唱練習。如例1:
模唱: do哦do re 哎re mi 咦mi fa啊fa so 哦so la 啊la xi 咦xi do 哦do
手風琴: 頓 頓 頓 頓 頓 頓 頓 頓
上例的訓練模式,加入風箱的配合在節(jié)奏訓練示范中也起到很大幫助,如指導學生唱節(jié)奏時的輔助節(jié)拍、音量強弱控制等。如例2:
模唱節(jié)拍: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風箱動作:拉 波動 波動 波動 推 波動 波動 波動 拉 波動 波動 波動 推 波動 波動 波動
手風琴進行視唱練耳教學研究是在多年實踐中發(fā)展出來的實用型理論研究,也是一個正在發(fā)展中和需要投入更多實踐研究的基礎理論。因此,以此文彌補該教學領域的理論空白。
【參考文獻】
[1]陳玉丹.音樂教學論[M].廣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2]張帆.專業(yè)音樂教育學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曹理,崔學榮.音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4]高師《中學音樂教學論教程》教材編寫組編.中學音樂教學論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楊文濤.手風琴技巧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6]覃式.手風琴、電子琴即興伴奏法(上下冊)[M].廣西:漓江出版社,1993
[7]馮雅麗.手風琴演奏技巧及演奏心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8]馮德鋼.歌曲鋼琴即興伴奏[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宋立權,手風琴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10]陳一鳴,史汝霞.全國手風琴教學論文集[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