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直接關系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重大課題。從分析后進生成因、如何融洽良好的師生情感,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后進生學習興趣和對后進生心理引導等方面論述了如何有效轉化語文學習后進生的幾點思考和實踐體會。
關鍵詞:成因;激發(fā)興趣;心理引導;實踐體會
為了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教育的均等性、個體性和充分性的原則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真正實現(xiàn)“面向全體”的目標,是每個教師需要不斷認真對待和探索的課題。因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與實踐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一、分析“后進”原因,“對癥下藥”治“后進”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不完全相同的,有強有弱。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認知差異、人格差異、性別差異?!边@使得在學習、進步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種不平均或不平衡現(xiàn)象,尤其是當我們僅把“學習成績”當作評價標準時,那些暫時落在后面的學生理所當然地被人們視為“后進生”了。由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確,“優(yōu)”與“差”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要進入評價,就會有優(yōu)差之分,先后之別。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正視語文后進生,找尋其“后進”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更要主動接近后進生,用積極真誠的態(tài)度和細致耐心的幫助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分析他們不同的學習狀況、不同的后進原因而有的放矢①。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shù)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對于這類學生,老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多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懷;也可盡可能找其家長交談,盡量爭取家長的配合。此外,我們也絕不能把他們當作包袱,對他們不鄙視、不放任;還要了解他們特長、愛好,多表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這樣,肯定會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親其師信其道”,一旦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賞識,他們便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為以后的進步做好鋪墊。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苯逃倪@種現(xiàn)象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后進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筆者在接任八年級的一個班級時,就遇到有這樣一位后進生。他學習行為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字跡潦草,家庭作業(yè)基本不做,語文成績基本不及格。經過了解,該學生的品行并不是很差,在同學中的威信還不低。他之所以成為后進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基本由爺爺奶奶照顧。隔代教育的致命弊端是溺愛,因此導致他形成了自由散漫、作業(yè)馬虎甚至不做、上課不能專心等惡習。這樣成績越來越差,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該生有一個閃光點,還是挺喜歡看書的,背誦能力還不錯。并且我在課堂上也發(fā)現(xiàn)他前十幾分鐘還能認真聽講,有時候還能舉
手回答問題,并且答題思路還比較敏銳。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多發(fā)言,并且及時給予恰當肯定的評價。由此,發(fā)覺他在課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顯的改觀,并且上課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再多次找他談話,和他交流這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情況。一段時間后,他對上課比較感興趣了,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yè)也會基本完成了。經過一學期的轉化,該學生在各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上進心增強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觀。期末考試的語文成績從原來的經常不及格提高到七十幾分。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能大量地反復地閱讀、積累和訓練運用。而大多數(shù)后進生學習不主動,怕讀、怕記、怕寫,總之是怕吃苦。由此,我們要不斷調整改進教學方法。盡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具有吸引力的教學環(huán)境。再者,要發(fā)揮“互助學習小組”的優(yōu)勢,經常用一些“指標”開展小組合作完成。這樣使后進生有了學習上的“托管”,不讓其“脫韁”。比如,筆者在班級里建立語文學習互助小組。每小組由不同層次的四名學生組成。在課文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配套作業(yè)的完成和每次的單元測驗上,都有登記,并開展小組間的評比,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后進生進行品行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進取目標,是轉化后進生的又一重要措施。因為只要有了奮斗目標,應該就會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調動主觀能動性。筆者根據(jù)后進生的不同程度,與他們分別“協(xié)商”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為了讓學生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目標應該把握好難易程度,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他們感到學習是快樂的事、愉快的事;布置作業(yè)時,對后進生也不能同于優(yōu)等生的要求,讓他們一點一滴地逐步提高,逐步引導他們自己積累發(fā)揮學習能量,逐步激發(fā)、強化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
再者還得加強后進生的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為更高效率地學好語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筆者認為教師在“主導引路”中還要對學生充滿信心,激勵后進生儲備情感正能量。因為只有在其積極、主動地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實踐、探索。例如,針對部分后進生漢字書寫比較糟糕的情況,為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書寫習慣,我讓他們每天堅持練習漢字書寫,并且盡量抽出時間督促、輔導他們的練習。
三、利用“心理引導”法,以增強后進生的學習動力
以心理暗示法促使后進生轉化,形成角色期待,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動產生影響的一種做法。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通過自己的語言、表情、態(tài)度等方面的暗示、影響等來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消除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畏難心理,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說,給后進生“開小灶”,形成心理暗示,促使成績提高。后進生在課堂上大多不夠專心致志,愛開小差。一般地說,老師為了保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針對他們沒有嚴重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下,也很不愿意去“抓”他們。因此,極少數(shù)后進生在課堂上往往被“遺忘”。為此,筆者很在意課堂上給予他們更多的目光關照,時時提醒他們專心聽課。再者,在布置作業(yè)之后,還特別注意他們的作業(yè)質量,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他們以指導,并鼓勵他們積極地訂正錯誤。這樣的一個過程,其實也就達到了調動后進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目的。
再者,允許學生不斷修改語文學習成果,以表明教師的期待,對學生心理形成暗示。如平時的作文,筆者采用了不固定成績的批閱方法,對于學生認為不滿意的成績可以重寫或重測,分數(shù)由此可以改動。這表明老師并未將學生“判死刑”,期待著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少學生作文做了三遍,才得到滿意分數(shù),他們個個都表現(xiàn)出由衷的欣喜。
綜上所述,對待初中語文學習中的后進生,教師首先要解剖成因,再找到切入點對癥下藥,然后利用多種方法來轉化他們。教師只要開動腦筋,因材施教,后進生就一定能夠有一個明顯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
[2]潘菽.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
[3]劉昌.生理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
作者簡介:余水根,男,1959年9月出生,大專,就職學校:浙江衢州市衢江區(qū)橫路初中,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