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連
摘 要:高效課堂,即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的課堂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既能學到數(shù)學知識,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習能力。這樣的課堂一直是教師追求的理想課堂。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觀念;好奇心;體驗
一、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轉變教學行為
實施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首先是教師觀念問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必須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
1.要加強高效課堂理論學習
教師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學習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理論與策略,不僅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落實“雙基”、提高課堂效率方面進行改進,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學方法。
2.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學生的朋友,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蹲下身去,走進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心中,真誠地與學生對話,做學生的朋友,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3.要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學案
一份好的導學案是一堂高效課堂的基礎。教師課前要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學案,讓學生通過思問題、想方法,在導學案的使用中收獲知識,收獲方法。因此,教師對學案的設置一定要精心、細心,要實用、實效。
二、激發(fā)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好奇心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因此,教師設計問題要科學,要能引發(fā)學生層層深入、津津有味地思考,以至產生廣泛的聯(lián)想,從而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出示一個圓,然后以圓半徑作為正方形的邊長,以圓心為頂點畫一個小正方形,讓學生猜測一下,圓的面積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積的幾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學生眾說紛紜,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討論:能不能想個辦法說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學生展開了熱烈的探究與討論。有的學生用這個小正方形來量已知圓,得不到結果失敗了;有的學生把圓平均剪成4塊,再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還是不行;有的學生想出剪的份數(shù)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就更接近,減少了重合與空隙部分……教師這樣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猜想,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主動探究,認知的樂趣、創(chuàng)新的樂趣得到增強,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體驗式學習,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達到目標。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做數(shù)學”“說數(shù)學”“用數(shù)學”?!白鰯?shù)學”指動手操作,“說數(shù)學”是指數(shù)學交流,“用數(shù)學”是指實際運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師生互動、合作交流,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tài),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一課時,由于學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的影響,也從數(shù)的個位上來尋找答案。針對這一點,我讓學生通過報數(shù)字,在數(shù)位順序表上擺火柴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交流,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是看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的和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在做中學,在說中思,加深了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學生理解知識之后,要通過大量的應用練習,才能促進知識的內化、吸收,進而靈活地運用。這樣通過操作、交流、表達、爭辯、運用,能更好地鍛煉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可見,教師放手讓學生“說數(shù)學”做數(shù)學“用數(shù)學”,能促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真正從神壇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打造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課前精心設置學案,課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做數(shù)學”“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樂學、好學、會學。這樣,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才能實現(xiàn)師生的雙贏、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