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摘要:歷史教學工作面臨尷尬境地,極其需要歷史教師跳出傳統(tǒng)教學的老套路,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去鉆研教學教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恰當地引入新課,使枯燥的歷史生動化,使遙遠的歷史形象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以便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歷史教學 活躍課堂氣氛 導入 教學形式
周懷宇教授曾認為學歷史就是“啃冷骨頭”,所以,雖然很多學生喜愛歷史,但并不喜歡中學的歷史課。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之者?!痹跉v史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活躍的課堂氣氛必不可少,課堂的活躍性和幽默感,學生的激情、興趣,能提高學生樂于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做了以下嘗試,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同仁借鑒。
一、巧妙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氣氛活躍的歷史課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的“導入”猶如樂章的“前奏”,起著集中注意、引起興趣、帶入情境、切入主題等作用。這一起始環(huán)節(jié),力圖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架設起教與學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初步知道學什么,激發(fā)求知欲望;了解為什么要學,明確學習目標。作為教師在講授新課前,要針對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或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想象;或者運用對比引導思維,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情緒。
例如,講授《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一)》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都知道明朝航海家鄭和,他從1405年到1433年長達30年的時間里率領船隊先后航海7次,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后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有一次鄭和率領船隊出海后,突然遇到暴風雨使他們迷失方向,大家都驚慌失措時,鄭和不緊不慢地拿出一樣東西看了看,然后吩咐舵手向左前進?!闭垎?鄭和看到的是什么東西?學生紛紛回答,而我就趁勢引入:我們今天這一課內容中就有同學們想知道的答案,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這樣創(chuàng)設懸念,強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師授課時的發(fā)揮,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由于歷史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需求和接受既有多樣性又存在差異,因而要采用多樣的形式和方法來“導入”。
二、多樣化、新鮮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在授課過程當中,可以從具體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出發(fā),從學科教學內容出發(fā),從學生年齡特征出發(fā),采用多樣化、新鮮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活躍課堂的氛圍。
運用經典語言或方言的形式戲劇化和生活化地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對淪陷區(qū)日偽財產的接收最終成了“劫收”,可用一首民謠“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來反映人民對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希望變成失望甚至是絕望的過程;還有,毛主席在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莊嚴宣告,上課時我模仿湖南方言說出來,起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也可以適當引用一些謎語、詩詞、腦筋急轉彎或者典故,采用擬人或比喻等形式,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如:在講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時候,其路線圖就用毛澤東的《長征·七律》來表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豪邁的、雄渾的詩歌朗誦,第一,讓學生增加對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的崇敬受到文化熏陶;第二,生動地理解了長征路線:翻五嶺突破敵人四道封鎖墻——走烏蒙取遵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陜北會師,趣味盎然,可謂一舉數得。歷史知識有機地和日常生活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同學們興趣盎然,大膽的積極的思考,效果非常好。但是要注意,調動興趣的內容要切合實際,既要講究活潑新穎,又要能讓學生融入情境。
三、耐人尋味的結束語
在講課結束時設置“懸念”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教師必須懂得什么該講,什么留著不講完。不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學生思維的‘引爆管,馬上學生在思想中就出現了問題?!敝v授應言盡而意無窮,教師可以考慮用懸念性結尾,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和探討。如在講授完《秦統(tǒng)一》后,可作這樣的小結:“秦王贏政滅掉六國,統(tǒng)一了全國,并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以為從他開始,秦朝的皇位可以二世、三世、千世萬世地傳下去了。事實又是怎樣的呢?這是我們要繼續(xù)了解的問題。”這樣的結尾能引發(fā)學生課后的思索與回味,也可以展示下節(jié)課一兩個有趣的“片斷”或者精彩的“鏡頭”,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
總之,在探尋新課程教育方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今天,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氣氛,給歷史教學增添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學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法(1).45分鐘優(yōu)化設計.學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