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煜
【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法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行為,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給教學帶來了清新的空氣。但在具體實施中,有些老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具體表現形式上,以為課堂熱鬧了,學生合作、討論了,交流頻繁了,就是體現了新理念,這是對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誤解。
【關鍵詞】任務驅動 教學 實施 注意點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其核心理念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中心,以追求課堂的最大實效性為目的,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倡學生主動求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此教學法已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具體表現形式上,以為課堂熱鬧了,學生合作、討論了,交流頻繁了,就是體現了新理念,這是對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誤解。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加以注意。
一、以生為本,精心設計任務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作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對它的設計非常關鍵。設計任務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筆者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覺得任務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圖形、一張表格、一個數據庫、一個算法設計等,也可以是一個調查報告、一個信息展示作品,還可以是一個網站。
其次, 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不同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任務的執(zhí)行者是學生,但絕對不等同于教師的教案,教師仍然要有可詳細操作的教學預案。與傳統教學預案相比,現在的教案更要在這幾個地方下功夫:(1)連接處。課始最好要有情境創(chuàng)設或問題引入,在任務與任務之間要有過渡語承前啟后,不能把課堂肢解成了機械的任務堆積。(2)關鍵處。學生在探究問題遇到困難的時侯,老師的引導、點撥,學生在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老師的評價、提升。(3)總結處。重要知識點的梳理、整合,操作方法的提煉、掌握,活動的總結、提升。
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在課堂上,常??匆娺@樣的現象:教師一說小組活動,一個小組的同學馬上面對面開始討論,根本沒有給學生準備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對教師提出的任務,學生總是還沒有來得及思考,頭腦空空,對問題還未有自己的思維和見解,拿什么去討論和交流?特別是小組中的學困生,往往思維跟不上,不利于他們的發(fā)展。
“活動”一般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個基本要素,“自主學習”是活動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動的主體,“成果展示”是活動的外顯,“自我完善”是活動的提升。活動有“隱性”和“顯性”之分,課堂上的一些隱性活動是特別重要的,學生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讀題、靜靜地思考,這也是活動,而且還應該是重要的活動。表面上的靜悄悄,思維上的轟轟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學習,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使個體既有獨立嘗試的機會,又能及時得到同伴必要的幫助,才能在活動中切實體現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對同一問題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對同一題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講解與辯論,相互啟發(fā),形成學習的合力。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出錯誤時,教師適時進行點撥、指導,真正實現“學生動起來,氣氛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三、分工明確,全體參與,鼓勵合作
可以看到,在活動中,總是那些成績好的、性格外向的成了活動的主角,而那些學困生,性格內向的,不敢發(fā)表意見,很難有自我表現的機會,課堂成了“強者”的課堂。教師也總是關注那些敢于表現的學生,往往冷落了小組中的“不活躍”者,久而久之,這部分形式就失去參與的信心。這就造成了真正參與活動的只有少數學生,多數學生只不過是起陪襯作用。
學習活動以小組形式為主,小組相對固定,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讓每位小組成員都承擔一定的責任,從而促使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做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采取“兵練兵”、“兵教兵”方式,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由激勵個人競爭轉變?yōu)榧钚〗M集體合作,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意合作學習過程,并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在討論結束時,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采用對每組表現進行累計積分,按周、月評比優(yōu)勝小組,這樣在以小組成員為整體的激勵性活動中,帶動全體同學積極參與,鼓勵對自己團隊集體榮譽而出力。這樣既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也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
四、多向反饋,即時調整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上經常發(fā)現教師束縛于預先設計好的任務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生成性,總期望學生按任務要求設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導,直至達到預定答案為止。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任務的角色,這是教師的悲哀,是學生的悲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課前設計的活動只能是預設,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多向反饋,即時調整.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推波助瀾,這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理想的對知識的渴求的狀態(tài),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2]錢曉菩.試論任務驅動.中國電化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