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權
- 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功能定位與風險防范
,使其服務于地方事權的實現(xiàn),需要把握專項債的公益性、地方性和收益性。立足于專項債的事權功能,在事權功能與增長功能之間保持合理的“張力”,是防范化解專項債務風險的現(xiàn)實選擇。為此,首先,專項債及其支持項目應遵循受益性原則;其次,應明確國債的經(jīng)濟增長功能定位,強化中央支出責任;再次,應完善“代舉”機制,確立資金使用主體的償還責任;最后,應積極賦予地方稅權,擴大地方財政自主權。關鍵詞:專項債;功能定位;事權;風險防范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
金融發(fā)展研究 2023年6期2023-07-22
- 匹配大國治理的政府間事權財權關系:沿革、挑戰(zhàn)及優(yōu)化
階段,我國政府間事權財權關系,無論在事權、財權,還是轉移支付等方面,與大國治理現(xiàn)代化的需求相比,都存在不相匹配的問題。走好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應基于外部性、信息對稱及激勵相容等原則,瞄向充分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政府間事權財權關系。其中,事權劃分應更加精細,適當提高中央事權責任;財權劃分應更加精確,在保持總體財力格局穩(wěn)定的情況下健全地方財稅體系;轉移支付應更加精準,不斷提高縱向轉移支付的績效,探索建立橫向轉移支付體系,促進不同地
寧夏黨校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5
- 湖北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事權與財權匹配法律問題研究
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事權財權相關法律法規(guī)發(fā)展現(xiàn)狀,對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外生態(tài)補償事權與財權匹配的實踐,提出了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事權及財權不匹配存在的幾個問題:在法律法規(guī)上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責任歸屬的主體模糊不清;清江流域橫、縱向轉移支付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建議:一是在法律上構建流域生態(tài)補償多主體協(xié)同工作體系;二是在法律上完善和鼓勵清江流域橫縱轉移支付制度。關鍵詞: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事權;財權一、湖北省清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一)流域生態(tài)
科學與生活 2021年6期2021-09-10
- 東北三省縣級財政困境及破解對策
級財政運行存在的事權與財權劃分不清、稅源不穩(wěn)、縣級政府債務風險加劇的問題,從事權劃分、財權下放、風險化解等角度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建議,從而更好地激發(fā)縣級政府積極性,破解縣級財政收支矛盾的困境,實現(xiàn)東北三省縣域經(jīng)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關鍵詞]縣級財政;財政自給率;事權;支出責任[中圖分類號]F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1)03-0054-08我國自古就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富”的說法,縣域發(fā)展對整個國家
黨政干部學刊 2021年3期2021-05-14
- 淺談事權、財權與兵團財政體制改革
方與國家的“雙重事權”。使得兵團的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具有了企業(yè)性質,這就無法具有財權?;诖?,我國各地財政都經(jīng)歷了權利的改革建立,使得兵團獲得了“財權”。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要堅持把是否有利于實現(xiàn)新疆工作總目標和兵團職能定位,增強兵團組織優(yōu)勢和動員能力,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關鍵詞] 兵團性質;事權;財權;財政體制;改革發(fā)展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72[中圖分類號]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1年1期2021-03-03
- 專向轉移支付的設立邏輯
鍵詞:轉移支付;事權;演化博弈模型;均等化效應中圖分類號:F81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2-0051-02自1994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實施以來,轉移支付制度作為政府間財力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宏觀層面調(diào)節(jié)政府間財力不平等關系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實施效果與“均等化”初衷的契合度受到各界關注。然而現(xiàn)有研究明確指出,我國現(xiàn)行轉移支付制度以專項項目為主導,導致了“專項轉移支付”存在的問題給整體制
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20年12期2020-06-03
- 論長江流域政府間事權的立法配置
置長江流域政府間事權,是《長江保護法》中法律制度體系建構及其展開的核心理論問題。作為以水為核心物質要素構成的空間,長江流域的事權具有特殊性。需要基于一定的空間觀,從層級、內(nèi)容、空間、性質四個維度,對這一特殊空間進行識別以確定事權的“范圍”,進而在政府間進行事權立法配置。既有立法基于一元空間觀,將長江流域視為“水系空間”。導致事權的立法配置存在流域層級事權虛化、弱化,僅針對單一“水”要素,對流域特殊性問題缺乏針對性事權配置,片面強調(diào)事權關系的單向服從等問題。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9年10期2019-12-16
- 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淺議
階段,并認為財政事權、財權的權力重心在中央、地方之一縱深維度中,隨時間呈“U”型變化,即在高度行政集權階段,事權、財權的重心在中央,在行政性分權階段,事權的重心在中央,財權的重心在地方,在財政大包干階段,事權、財權的重心在地方,在分稅制改革階段,財權的重心在中央,事權的重心在地方,而在現(xiàn)代財政階段,財權的重心在中央,事權的重心向中央回歸。關鍵詞:財政改革;事權;財權;權力重心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收錄日期:2019年7月16日一、引言自1949
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 2019年21期2019-11-21
- 淺論新時代的首都財政
確中央和北京市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首都特別預算和轉移支付制度;重視收入增長,為首都財政“開源”;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為首都財政“節(jié)流”。【關鍵詞】首都財政 ?事權 ?支出責任 ?轉移支付作為我國首都,北京不但是黨中央、國務院所在地,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也是一座擁有兩千多萬常住人口的國際化、現(xiàn)代化的大城市。2014年2月26日,指出北京市的核心功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在
商情 2019年40期2019-10-30
- 新時代下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的重建
戰(zhàn)。本文在財權與事權的視角下,通過分析中央與地方政府兩者之間的財政關系,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權力和支出范圍,為更好地推進和深化我國機構體制改革提供合理的建議。關鍵詞:財政關系;財權;事權財政關系在我國是利益格局分配中政府間關系的核心問題,處理好中央和地方關系最重要的的就是處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而財權和事權又是規(guī)范政府間關系的中心問題?;谪敊嗯c事權關系視角對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研究,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且對于中央和地方財
學習與科普 2019年5期2019-09-10
- 財務審批權限優(yōu)化設置淺見
務審批權限設置;事權;財權;財務授權審批制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財務審批體系,但就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審批權限的設置存在六個方面的共性問題。第一,有些單位費用報銷與資金支付不加區(qū)分,通用一個審批權限標準;第二,財務審批(財權)與業(yè)務審批(事權)斷裂或割裂開來;第三,權限設置尚未實現(xiàn)有效制衡,表現(xiàn)為缺乏授權(一支筆審批)和財權事權融合(業(yè)務分管領導事與財雙簽);第四,資金使用方案與資金支付審批混淆;第五,權限設置過于簡單化或過于復雜化;第六,金額標準設置的隨意性
國企管理 2019年6期2019-09-10
- 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規(guī)制研究
——基于“權責法定”原則的視角
25)一、引 言事權劃分法律化,既是現(xiàn)代政府間財政關系的邏輯起點,又是依法治國的內(nèi)在要求。只有規(guī)范化的政府間事權劃分,才能合理安排各級政府支出責任,確定轉移支付方式及數(shù)額,滿足各級政府履行事權的財力配置,形成各級政府財政收支的穩(wěn)定預期。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權責法定”原則,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目標準則。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事權規(guī)范化、法律化,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間事權法律制度”,要求以法律規(guī)范為載體推進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4-26
- 改革過渡期的空間規(guī)劃編制與實施路徑探索
律法規(guī),梳理部門事權,建立了規(guī)劃與管控要素的對應關系,依托信息化手段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協(xié)調(diào),并提出了未來避免新沖突的技術路徑。佛山的做法搭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過渡期管理框架,也為空間規(guī)劃改革提供了一份全新的實踐范例。關鍵詞:佛山;空間規(guī)劃改革;多規(guī)沖突;事權;協(xié)同;信息化一、引言近年來,由多規(guī)沖突引起的規(guī)劃體系改革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2014年國家四部委主導的28個“多規(guī)合一”城市試點,到2016年9個省份的省級“空間規(guī)劃”改革試點,以及各地大量非試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9年2期2019-04-18
- 事權與支出責任:概念及關系辨析
——一個語境化的視角*
0072)盡管“事權”一詞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還是在政府的官方文件中,都已經(jīng)成為一個通用的概念,但它本身卻并不具有嚴格的學術規(guī)范性。學術界與實務界對“事權”一詞的用法,更多的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對其概念本身則少有理論辨析。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對事權劃分的學術討論已歷經(jīng)20余年,但似乎收效甚微,以致于2016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特地將“中國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確立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選題進行招標。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
時代法學 2018年5期2018-10-19
- 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改革進程與問題分析
——基于東部地區(qū)的調(diào)研
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客觀需要。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從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即政府公共權力縱向配置角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改革將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并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同時,明確中央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
財政科學 2018年3期2018-05-10
- 事權履行要解決三大偏好問題
劉尚希中央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問題的復雜性涉及到它的綜合性,而且很多問題不確定,又跨學科。從不同的學科看到的景像不一樣。所以,很難形成一個學術意義上的共識,只能說摸著石頭過河,各個學科一起摸,最終逐漸地形成一種現(xiàn)實中可以接受的模式。財政體制包含財權、事權、財力三個基本要素。從理論上或者學術上來看,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體制無非三個基本要素的組合和匹配,不同的匹配組合能夠形成不同的財政體制。但是在這三個要素之外還有一個概念叫支出責任劃分。支出責任的問題涉及到兩
財政科學 2018年1期2018-03-26
- 新時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現(xiàn)實困境及改革思路的探索
稅體制改革,明確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內(nèi)涵與關系,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因素。對事權與支出責任進行合理劃分,可以避免政府間的支出責任缺位錯位問題。本文主要從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現(xiàn)實困境入手,對事權與財政支出責任的改革思路進行了分析。關鍵詞:事權;支出責任;政府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成為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政府支出方面,政府與市場邊界的模糊性和政府未對事權和相應支出責任進行明確劃分的問題,往往會在
財會學習 2018年6期2018-03-07
- 央地事權劃分爭議解決的法律程序路徑
——以協(xié)商程序制度為中心
下,重構我國央地事權劃分體系作為理順央地財政關系的前提和基礎,逐漸成為學界與政界的共識。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于2016年8月頒發(fā)了《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6〕49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作為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張力的必然結果,央地事權劃分爭議客觀存在。如何有效化解央地事權劃分爭議成為決定央地事權劃分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吨笇б庖姟肥状翁岢?,“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爭議由中央裁定”。以之為規(guī)引,建立科學有效的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6期2018-01-13
- 合理劃分我國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思考
,基于明確政府間事權的基礎上,界定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實現(xiàn)“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是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關鍵問題。本文分析我國事權與支出責任的現(xiàn)狀、問題和難點,對我國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提出建議。【關鍵詞】劃分 政府 事權 支出責任一、我國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存在的問題自1994年稅制改革之后,形成了當前我們所使用的財政體制,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產(chǎn)物,是一種以分稅制為核心的財稅體制。從這次改革之后,雖然財政體制中的分級框架
時代金融 2017年32期2017-12-11
- 基于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財政改革
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的發(fā)布明確并系統(tǒng)地闡述了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這涉及中央和地方在權責分配,辦事積極性方面的問題?!兑庖姟返某雠_也推動我國財政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一、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一)發(fā)展歷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財政實行統(tǒng)收統(tǒng)支制度,地方政府的收支由中央調(diào)控,這大大降低了地方開源節(jié)流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后,“分灶吃飯”的包干制度雖然很好地解決了地方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但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占GD
決策探索 2017年14期2017-08-14
-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促進新型城鎮(zhèn)化健康發(fā)展
;現(xiàn)代財稅體制;事權;財權;轉移支付制度;稅收優(yōu)惠0.引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zhèn)化建設突飛猛進。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截至2015年末,我國城鎮(zhèn)化率已達56.1%,實現(xiàn)了歷史的突破。然而,由高速經(jīng)濟增長推動的大規(guī)模城鎮(zhèn)化發(fā)展卻面臨著城鎮(zhèn)化率虛高的問題,城鎮(zhèn)化水平還較落后,制約了我國經(jīng)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在此背景下,中央印發(fā)了《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年)》,標志著中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重大轉型,核心是從追求發(fā)展速度轉變?yōu)橹匾暟l(fā)展質量,實現(xiàn)以人為本
科技經(jīng)濟市場 2017年4期2017-07-06
-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
務均等化;財權;事權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nèi)涵所謂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財政要為不同利益集團、不同經(jīng)濟成分或不同社會階層提供一視同仁的公共產(chǎn)品與公共服務,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竟卜站然瘡膬?nèi)涵上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關于基本公共服務的界定,一個是關于均等化的界定。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在其一篇著名的論文——《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給出了公共產(chǎn)品的經(jīng)典定義,即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chǎn)品為公共產(chǎn)品。非競爭性指的是一個人從公共產(chǎn)品中的消費不會影響其
商情 2017年11期2017-05-08
- 我國分稅制改革中的事權研究
國分稅制改革中的事權研究□王彥淞(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昌平 100088)從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實行以來,事權在中央和地方事權的劃分一直是整個改革中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分稅制改革,分析了事權劃分所涉及的難點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改革思路。制度;研究1 事權劃分的演變過程1.1 事權與財權的相匹配原則事權劃分起源于1994年,當時全國統(tǒng)一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通過建立起中央與地方方兩套稅收體系,分別征管來實現(xiàn)的分稅制改革。在新的制度下,各級地方財政相對獨立
山西農(nóng)經(jīng) 2017年12期2017-04-14
- 十八大以來我國央地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回顧、評價與展望
八大以來我國央地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回顧、評價與展望●劉 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構建現(xiàn)代財政制度進程中,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被擺上重要地位,并經(jīng)歷了從“前期醞釀”到“正式提出”再到“規(guī)劃部署”的階段性變化。本文對此進行回顧、評價與展望。事權 支出責任 中央與地方我國作為單一制政體下的市場經(jīng)濟大國,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始終是事關國家治理的全局性和戰(zhàn)略性問題。而在其中,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又處于基礎性環(huán)節(jié)的地位。所謂 “事權
財政監(jiān)督 2017年1期2017-02-13
- 安徽水利工程建設事權劃分探析
安徽水利工程建設事權劃分探析周志強安徽省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相繼建成并發(fā)揮效益,基本建成防洪、除澇、灌溉工程體系框架。由于多樣的地形、氣候條件和復雜的河流水系特征,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仍然是全省水利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全省重點水利工程投資每年均在100億元以上,并呈逐年增加之勢。目前,新一輪治淮、江河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
治淮 2017年3期2017-01-19
- 破題重在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
間財政關系,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做事與花錢相統(tǒng)一新機制的首次嘗試。中國社科院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由于目前事權和財權不匹配,一些地方政府面臨著該干的事情沒錢干,不該干的事情借錢干,嚴重影響了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財政體制改革已到了不得不改的關鍵時刻?!皩τ趩渭兪侵醒氲呢斦?span id="rztnjph" class="hl">事權、地方的財政事權,這些相對比較明確。但是對于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有時會出現(xiàn)職責不清造成互相推諉的情況?!睆埍笳f。針對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過多且不規(guī)范的情況,此次
黨建文匯·上 2016年10期2017-01-06
- 強中央保地方
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客觀需要。改革將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并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同時,明確中央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方財政事權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不久前,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從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即政府公共權力縱向配置角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
黨建文匯·上 2016年10期2017-01-06
- 現(xiàn)階段我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改革研究
段我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改革研究賈 康1,2,蘇京春2(1.華夏新供給經(jīng)濟學研究院,北京 100142;2.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142)本文首先從對事權的基本認識出發(fā),考察事權的要素和范疇,認為對事權構成要素的解析有助于認識其聯(lián)通至國家治理的邏輯,對事權范疇的正確界定則是改革的必要前提;其次從我國當前法律規(guī)定、事權劃分存在的問題和事權劃分原則的演變?nèi)矫?,剖析我?span id="p5vrbrl" class="hl">事權劃分的現(xiàn)狀;再次論述財政聯(lián)邦制事權劃分的內(nèi)在邏輯,總結其共性特點,特別強調(diào)了與
財經(jīng)問題研究 2016年10期2016-12-05
- 推進央地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建立財政事權劃分動態(tài)調(diào)整機制8月24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做出總體部署?!兑庖姟访鞔_,一是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并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建立財政事權劃分動態(tài)調(diào)整機制。二是完善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中央的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方的財政事權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根據(jù)基本公共服
財經(jīng)國家周刊 2016年18期2016-09-13
- 財權事權國務院發(fā)文推進 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改革
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做出總體部署?!兑庖姟分赋?,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和保障,是建立現(xiàn)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客觀需要。周刊注疏:事權財權模糊不清,就像中國的一個成語:渾水摸魚。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政府如何作為?關鍵在于兩個方面:地方與中央的事權劃分、政府與市場的事權劃分。
齊魯周刊 2016年29期2016-09-12
- 義務教育均等化問題研究
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要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然而教育一直是作為地方政府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國家也在積極的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隨初見成效,但進程緩慢,義務教育不均等問題仍然很嚴重。要想實現(xiàn)真正的義務教育均等化,政府的投入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因素,但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而且差距較大。教育只有作為中央政府的事權是和支出責任將是最終的解決方法。本文首先分析義務教育均等化現(xiàn)狀,然后在充分調(diào)研和訪談的基礎上,為實現(xiàn)義務教育均等化提出了一些建議
財稅月刊 2016年4期2016-07-04
- 以簡政放權為依托
會,以促進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剛性聯(lián)系。關鍵詞:簡政;放權;事權;支出責任;剛性聯(lián)系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3-0078-02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關鍵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系,以尊重市場和服務與引導市場經(jīng)濟的政府職能定位及其適當履職方式為邏輯起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政府作為改革的主導者,不僅是一般資源的供給者,更是制度資源的供給者,政府不斷對
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16年3期2016-05-30
- 淺論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的關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到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政府間事權的合理化劃分,再到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政府間事權的劃分不斷被提上日程?;谶@個大環(huán)境,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事權成為中央與地方關系的關鍵之所在,因此,我們以法律的視角從事權的內(nèi)涵、理論和原則出發(fā),闡述目前事權劃分存在的種種問題,分析和借鑒實踐中事權劃分的經(jīng)驗,改善中地關系,促進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合理劃分。關鍵詞:事權;事權劃分;中央;地方中圖分類號:D6
法制博覽 2016年5期2016-05-14
- 我國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政府事權與財權分析
王雷摘 要:事權與財權是我國西部縣級政府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所必須協(xié)調(diào)好的一對關系。本文從促進我國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改善地區(qū)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角度出發(fā),分析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政府財權與事權,并且評析財權與事權匹配方面的現(xiàn)行政策與措施,探討其改革的方向。關鍵詞:財權;事權;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政府一、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政府基本事權分析政府的事權從屬于政府所要承擔的職能范圍,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府的職能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F(xiàn)代政府承擔的職能更加復雜,履行職
商 2016年6期2016-04-20
- 與分稅制原則有關的幾個認識問題
關的財力、財權、事權、支出責任等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依然模糊,嚴重制約了分稅制的有效實施。因而,有必要對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予以澄清,以此來推動分稅制的運行。本文重點圍繞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事權與財權、財力相匹配;支出責任劃分是收入劃分基本依據(jù)等基本命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分稅制事權與財權財力支出責任我國的分稅制已經(jīng)運行了20多年,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它有效扭轉了中央財政的被動局面,實現(xiàn)了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但也出現(xiàn)了地方財政支出嚴重依賴
地方財政研究 2016年7期2016-03-21
- 地方政府事權劃分的法治化
00)?地方政府事權劃分的法治化楊星月(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050000)[摘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清晰地劃分各級地方政府的事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各級地方政府事權劃分不清晰,財權分配不合理,導致公民無法更好地享有應有的公共服務。需要明確各級地方政府事權,合理劃分政府事權的邊界,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公共產(chǎn)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公共產(chǎn)品的功效。[關鍵詞]事權;財權;合法;合理一、地方政府事權劃分的一般理論(一)地方政府事權劃分的內(nèi)涵事權是處理事務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16
- 央地關系視角下的財權、事權及其憲法保障
我國央地關系中與事權對應的要素,缺少財權而僅獲財力的地方不能成為自足的法律主體。事權與支出責任的概念各有側重,但首先應解決其憲法化的問題。憲法是聯(lián)接財權與事權的法律基礎,只有財權事權匹配的憲法保障才能使一國央地財政關系真正步入正軌。關鍵詞:財權;事權;憲法保障作者簡介:譚波,男,法學博士,河南工業(yè)大學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痦椖浚簢疑缈苹痦椖俊把氲刎敊?span id="tphplrj" class="hl">事權匹配的憲政保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2CF
求是學刊 2016年1期2016-03-11
- 我國政府間公共衛(wèi)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摘要:公共衛(wèi)生事權在我國政府間合理配置,各級政府承擔相應的支出責任,做到哪級政府的衛(wèi)生事權由哪級政府來承擔支出責任,有助于我國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從我國公共衛(wèi)生事權劃分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本文認為我國目前政府間衛(wèi)生事權的劃分存在以下問題:1、政府在衛(wèi)生事權中存在“缺位”現(xiàn)象。2、政府間衛(wèi)生事權過度“下沉”。關鍵詞:公共衛(wèi)生;事權;支出責任一、相關概念界定公共衛(wèi)生一詞有很多種理解,至今也沒有達成一種共識的概念。本文中所指的公共衛(wèi)生是指醫(yī)療衛(wèi)
商 2016年3期2016-03-11
- 淺論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淺論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楊揚劉艷秋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24摘要:從十八大報告到十八屆四中全會,再到十八屆五中全會,從提出“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的關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到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政府間事權的合理化劃分,再到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政府間事權的劃分不斷被提上日程?;谶@個大環(huán)境,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事權成為中央與地方關系的關鍵之所在,因此,我們以法律的視角從事權的內(nèi)涵、理論和原則出發(fā),闡
法制博覽 2016年14期2016-02-02
- 以“營改增”為抓手著力推進現(xiàn)代財政制度建立
核算的難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繼續(xù)推進增值稅制度改革,完善“營改增”配套改革,以“營改增”為抓手推進公共財政制度建設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關鍵詞]“營改增”;財權;事權;現(xiàn)代財政制度中圖分類號:F8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10X(2015)03007805近年來,“營改增”是一個點擊頻度相當高的詞匯,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作為財稅制度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的深入推進事關“十三五”乃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5年3期2015-06-12
- 事權劃分: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政府間事權的合理劃分是處理好政府間財政關系的邏輯起點。沒有合理的事權劃分,就不會有規(guī)范化的政府間財政關系。縱觀我國政府間事權劃分狀況,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量。第一,原有存量事權的劃分,大致定格在1994年分稅制的框架之內(nèi)。期間政府間財政關系的調(diào)整,大都以收入為主線展開,如所得稅分享改革、燃油費稅改革等。而零星進行的政府間事權微調(diào),如部分高校、地勘、煤炭下劃,以及地方部分石油事權上收,或者通過央企兼并上劃的企業(yè),也都具有“收好放壞”的特征。政府間事權劃分的滯后
地方財政研究 2015年5期2015-03-30
- 我國分稅制原則的爭議與啟示
的爭議,產(chǎn)生于對事權的理解不同、對不同經(jīng)濟體制下劃分政府間財權事權的原則差異、對財力和財權在分稅制中的作用及關系的認識不一、對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有關概念的對應關系的認識分歧以及對財政支出還是財政收支聯(lián)動的重要性的認識分歧。而要彌合這些分歧,需要重新界定財權、財力和事權概念,從權利與責任相對應的法律層面和財政收支的相互關系中來定位,構建支出責任與事權相統(tǒng)一和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分稅制原則?!彩崭迦掌凇?015-04-11〔作者簡介〕陳頌東,教授,經(jīng)濟學博士,
地方財政研究 2015年5期2015-03-30
- 新時期警務工作事權界定探析
)新時期警務工作事權界定探析熊榛(湖北省襄陽市公安局 政治部,湖北 襄陽441021)【摘要】在司法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的大前提下,如何建立符合新時期公安職業(yè)特點的警務工作體制,是社會各界及公安機關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探索警務機制改革,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但這些改革僅僅是原有體制下的漸進,沒有觸動“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體制的核心。警務工作事權界定不明晰、不具體、不科學,“計劃公安”的思維方式、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引發(fā)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娟P鍵詞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2015-03-26
- 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水資源保護事權的思考
與地方水資源保護事權的思考陳 磊 尚小川水利事權是政府事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端筷P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水利事權。水資源保護事權是水利事權的重要內(nèi)容,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水利事權,對于促進水資源保護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水資源保護事權的概念事權主要是指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職權和責任,水利事權即處理水利事務的職權和責任。據(jù)此定義,水資源保護事權是指政府處理水資源保護事務的職權和責任。在現(xiàn)實工作中,由于支出易于量化,事權
治淮 2015年1期2015-01-26
- 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的法治意涵與落實路徑
的偏差。通過為“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注入法學內(nèi)涵,有助于修正定位:首先,現(xiàn)代財稅體制的價值取向是維護公民權利;其次,現(xiàn)代財稅體制改革應以實現(xiàn)財稅法治為目標;最后,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落實需要通過法律路徑,通過“三位一體”立法明確事權清單,完善納稅人訴訟,構建透明的府際談判法律程序,待條件成熟后,納入涉憲訴訟。【關鍵詞】現(xiàn)代財稅體制;事權;支出責任;財稅法治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112-03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2014-10-21
- 論“營改增”后完善中央地方財稅關系的策略
新劃分中央、地方事權和調(diào)整政府間稅收安排,加快稅收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入手的策略?!娟P鍵詞】 營改增; 事權; 稅收體制改革中圖分類號:F8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7-0111-03一、“營改增”后中央地方財稅關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交通運輸業(yè)和部分現(xiàn)代服務業(yè)開始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2012年年中開始,試點地區(qū)由上海擴大到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和湖北等東中部省市。至2013年8
會計之友 2014年17期2014-08-08
- 事權財權匹配的四重問題
●本刊評論員事權財權匹配的四重問題●本刊評論員日前,中央出臺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核心內(nèi)容之一就是要調(diào)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財政關系。財政現(xiàn)代化的主要標志是從滿足統(tǒng)治階層需要的貢賦財政、領地財政、稅收財政轉變?yōu)樘峁┕卜盏墓藏斦蚍Q現(xiàn)代財政。可以說,現(xiàn)代財政是以民主、法治原則和納稅人的負擔能力來確定政府責任即事權,而且,這樣的事權要以公共利益的需要和解決市場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為限,事權是財政分配的基礎,要在公正、合理地界定和劃分各級政府事權的前
財政監(jiān)督 2014年21期2014-03-30
- 國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發(fā)展沿革及經(jīng)驗借鑒
:轉移支付制度 事權 財權 目標定位 支付結構當前轉移支付面臨的困境財政轉移支付也稱財政轉移支出,本意是財政資金轉移或轉讓。轉移支付制度是分級預算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分級預算管理體制,上下級預算主體間、同級預算主體間的收支規(guī)模不對稱,轉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級預算主體間收支規(guī)模不對稱的預算調(diào)節(jié)制度。(一)政府財權、事權劃分不對稱自從我國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以來,對財權的劃分還比較明確,而對事權的劃分界定不清晰。財權與事權的不對稱直接導致了各級政府之間對事權
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 2009年28期2009-12-11
- 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關于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用。我國在政府問事權、財權界定不清的情況下,具有一個高效運作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體系十分必要,是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粘合劑”。關鍵詞:和諧社會;轉移支付制度;稅收返還;事權;財權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建立符合市場經(jīng)濟要求的新結構。當前呼吁構建和諧社會,對于不適應當代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制度要及時的改革完善。作為中央財政進行宏觀調(diào)控的重要工具,政府轉移支付制度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形成一套公平、合理的轉移支付制度,才能為全社會
中國經(jīng)貿(mào) 2009年16期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