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 《古詩十九首》與漢樂府民歌關系之比較研究
得以大量保存,漢樂府民歌放射出異常絢爛的獨特光彩。基于此,文人五言詩出現(xiàn)并發(fā)展,《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xiàn)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豆旁娛攀住烦删皖H高,劉勰在《文心雕龍》稱其為“五言之冠冕”。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作為這條詩歌脈絡上生長出來的兩顆碩果,具有歷久彌香的文學藝術價值。且二者的發(fā)展過程具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同時也各具特色,二者關系密不可分。一、漢樂府民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異同及二者關系(一)二者之同:
文教資料 2022年13期2022-11-08
- 漢樂府成就“本在性”價值的幾點思考
要從一開始就對漢樂府成就的歸屬關系表明一個基本的態(tài)度。在前人豐富的研究文獻中,關于漢樂府的成就,其對文學、音樂學、戲劇學、藝術學等學科領域的意義,還有其在社會學、文化學、美學等諸多方面的意義,都曾有所涉獵,因此而形成的成果和價值,不可謂之不豐厚。但是,凡此林林總總,筆者多年來總覺得其存在一項比較明顯的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具有旗幟鮮明的針對性的關于漢樂府成就“本在性”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眾多的研究,大都是一般性地把關注焦點瞄準了文本本體,基于特定的各取所
懷化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4-09
- 試析漢樂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謝紅摘 要:“漢樂府”詩中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女性形象,詩中從服飾外貌、內在情感、生活生產情況等方面來刻畫、描繪這些女性形象,從這些方面出發(fā)進行分析其形象,讓我們能更加清晰地構建出漢代女子的生活面貌圖景,從中感受她們的情感和生活。關鍵詞:漢樂府;女性;形象“漢樂府民歌是一面鏡子,映射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狀況和人民群眾的心聲,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漢代人的生活畫面。漢樂府民歌中的女性人物是漢代社會整體女性的一個縮影,這些女性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盵1]
北方文學 2020年18期2020-11-18
- 《詩經》敘事詩與漢樂府敘事詩的比較
真正成熟起來,漢樂府詩歌正是敘事詩集中發(fā)展的一個契機。漢樂府敘事詩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情節(jié)敘述,且有意識地進行人物形象塑造,不僅為以后的敘事詩,同時也為后世小說、戲曲等敘事文學樣式的發(fā)展和成熟,積累了創(chuàng)作技巧、題材內容等方面的經驗。關于《詩經》敘事詩與漢樂府敘事詩的比較,在內容上,《詩經》敘事詩對現(xiàn)實的反映比較廣泛,漢樂府敘事詩則對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有較為深入的描寫?!对娊洝贰?span id="c0yusqw" class="hl">漢樂府敘事詩的題材有許多重疊部分,但大小雅中的史詩、游仙詩則分別是《詩經》和漢樂府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7期2020-06-29
-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漢樂府研究是古典詩歌研究史上的重要一環(huán),從漢樂府研究中體現(xiàn)出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觀和發(fā)展觀也可以折射出中國詩學研究方法的形成與發(fā)展、嬗變與轉型。當前,美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和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漢樂府,作為中國古典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有獨立的學術使命和意義,而且對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漢樂府的研究視點主要集中在對詩歌文本的賞析和研究上,很少有人關注學術史的研究。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尊重古人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06-28
- 論《陌上?!分械牧_敷形象
:《陌上?!肥?span id="a0qcqwe" class="hl">漢樂府民歌,描寫了采桑女羅敷拒絕使君調戲并夸耀自己丈夫的故事?!赌吧仙!匪茉斓牧_敷形象美麗堅貞、機智勇敢,富于藝術魅力。關鍵詞:《陌上?!?漢樂府;羅敷《陌上桑》是我國東漢時代的一首樂府民歌, 屬《相和歌辭》,最早著錄于《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在《玉臺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所謂“樂府”,原是漢武帝時期朝廷設立的一種音樂機構,負責制定樂譜、訓練樂工和搜集歌辭,被采集來的詩歌會配上樂譜以供演唱。《陌上?!肪褪沁@種被采集來的
科學大眾 2020年3期2020-06-01
- 從音樂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詩,簡稱樂府。漢樂府扎根于民間,“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具有一種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永鑫先生所著的《漢樂府研究》是《古文獻研究叢書》中的一部研究漢樂府的專著,由鳳凰出版社出版。本書匯集梳理了大量漢樂府文獻資料,主要從漢樂府考源、漢樂府的音樂性、漢樂府的分類和編集以及漢樂府的特質四個方面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分析。第一編分為五章,主要考察了“樂府”這一名詞、樂府機構、樂府詩的起源及演變,并詳細闡明了這種演變發(fā)生的原因。作者在綜合前人說法
語文建設·上 2020年2期2020-05-30
- 從音樂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詩,簡稱樂府。漢樂府扎根于民間,“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具有一種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永鑫先生所著的《漢樂府研究》是《古文獻研究叢書》中的一部研究漢樂府的專著,由鳳凰出版社出版。本書匯集梳理了大量漢樂府文獻資料,主要從漢樂府考源、漢樂府的音樂性、漢樂府的分類和編集以及漢樂府的特質四個方面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分析。第一編分為五章,主要考察了“樂府”這一名詞、樂府機構、樂府詩的起源及演變,并詳細闡明了這種演變發(fā)生的原因。作者在綜合前人說法
語文建設 2020年2期2020-03-20
- 基于漢樂府《上山采蘼蕪》有關思考
張晶晶摘要:漢樂府《上山采蘼蕪》是以東漢時期為背景,所講述的內容不是勞動婦女指責丈夫喜新厭舊的行為,而是離異的無奈,對封建傳統(tǒng)婚姻的批判。本文從思想情感方面對這首樂府詩進行簡要探討。關鍵詞:漢樂府;思考;上山采蘼蕪歷年很多的評論家重視喜歡將《上山采蘼蕪》這首詩與《詩經》中的一些詩詞進行比較大多人認為該首詩寫的是棄婦的哀愁與怨恨,是控訴丈夫的一首詩,還有的人認為詩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丈夫造成的……然而,若是細細品讀這首詩,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所表達的情感不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3-08
- 現(xiàn)實的絕望和精神的覺醒
——漢樂府苦難家庭詩歌中的人生困境與意識突破
266100)漢樂府是繼《詩經》《楚辭》之后,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燦爛篇章,“樂府之豐富了漢代詩歌,簡直是使荒漠變成了花園”[1],它也以其飽滿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為兩漢文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一、漢樂府苦難家庭詩歌漢樂府具有很強的寫實性,《漢書·藝文志》提出漢樂府“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即是說漢樂府都是創(chuàng)作者感于現(xiàn)實中的悲與歡,于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在漢樂府中,有一類以苦難之家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如《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和《十五從軍征》等,就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2-25
- 漢樂府中靈動飄逸的愛情觀探析
7000)1 漢樂府簡介敘事詩是漢樂府的主要體裁,也是當時一種全新的詩體。 在我國文學發(fā)展歷史中,漢樂府也屬于古典詩歌的一種主要形式,同時也是雜言體和五言體的發(fā)源所在。 漢樂府的很多詩都反映論當時社會的常見問題,其中反映家庭關系的詩歌則成為其精華所在。 這些詩歌同時也體現(xiàn)了漢代社會意識的變化,無論是男性角色還是女性角色,其愛情觀也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些愛情故事的表述手法十分靈動飄逸,將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的情感、思想形象、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0年31期2020-01-02
- 初唐四杰對漢樂府詩歌的繼承與發(fā)展
1 初唐四杰對漢樂府詩的繼承1.1 初唐四杰對漢樂府題材的繼承(1)戰(zhàn)爭題材。四杰詩歌對漢樂府題材繼承的第一個方面就屬戰(zhàn)爭題材。漢樂府詩歌中一首《戰(zhàn)城南》是最具代表性的戰(zhàn)爭題材的詩歌。四杰除王勃外,都創(chuàng)作了不少的邊塞詩, 也表現(xiàn)了詩人們從戎入幕, 效力邊關,博取功名的野心抱負。有的描繪戰(zhàn)事激烈的,如盧照鄰《戰(zhàn)城南》:“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庇械氖菞罹肌稇?zhàn)城南》:“塞北途遼遠,城南戰(zhàn)苦辛?!庇械氖惆l(fā)征夫思親懷鄉(xiāng),如駱賓王的《夕次蒲類津》和盧照鄰的《關山月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9年7期2019-12-26
- 漢樂府用箏之辯析
廷音樂機構——漢樂府之中,例如:“秦箏在漢樂府中的雄踞地位是可以肯定的?!盵1](P29)“筆者從各方面考證,認為漢樂府有箏在應用。”[2](P18)“漢代箏樂發(fā)展的一部分情況在漢樂府中也能夠得以體現(xiàn)……這就更加確定箏在樂府的樂隊之中是有一席之地的?!盵3](P13)然而在正史對于西漢宮廷樂器的記載中卻沒有發(fā)現(xiàn)箏用于漢樂府的身影?!稘h書·禮樂志》載:“其罷樂府官。郊祭樂及古兵法武樂,在經非鄭、衛(wèi)之樂者,條奏,別屬他官……‘鐘工、磬工、簫工員各一人……大凡八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12-26
- 漢樂府民歌音樂性探微
著密切的關系。漢樂府民歌是樂府詩的代表,它以雜言為主加以整齊的句式并配樂歌唱,呈現(xiàn)出一種音韻諧婉,詩樂結合的獨特美感。漢樂府民歌有著明顯的音樂性特征,其曲調變化對歌辭的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歷來研究少有涉及音樂性與樂府文學的聯(lián)系,本文試從漢樂府民歌的音樂性入手并在此基礎上分三個方面具體闡述樂府文學的特性。一、追根溯源:漢樂府民歌的產生漢樂府民歌是我國兩漢時期最重要的文學體式,它與兩漢音樂文化的建設息息相關。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西漢王朝富強繁榮,武帝遂效仿周朝采詩之例,
黃河之聲 2019年19期2019-12-16
- 從漢樂府看漢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摘? 要:漢樂府民歌作為漢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真實地記錄了 漢代社會的風貌。其中有關女性題材的作品諸多,標志著中國文化開始理性地審視女性,力圖通過文學反應她們的生活狀況、社會地位、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開始對女性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理性的思考。研究女性文學,漢樂府民歌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又生動的文本。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從各個學科、各個角度沿著人的生命發(fā)展路線研究了各類女性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的性別差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女性主義思想。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詞:新學堂歌;漢樂府;實踐一、教學目的:1.初步感受江南采蓮的風俗文化。2.能夠完整且準確演唱歌曲。3.學習歌曲所涉及到的樂理知識。4.根據歌曲的旋律特點及意境來加上合適的肢體動作。5.初步了解“新學堂歌”的概念及作曲家谷建芬。二、教學重點:準確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三、教學難點:對于歌曲伴奏特點的探究。四、教具準備:多媒體、PPT、鋼琴五、教學過程1.導課。師:孩子們,每到夏秋之交,蓮花落盡,蓮子成熟之時,江南一帶的姑娘們便乘著小舟出發(fā)了,她們要去做什么呢?(
西部論叢 2019年4期2019-03-08
- 《二十四詩品》與品詩
有的詩歌。以兩漢樂府詩為例,則具體體現(xiàn)在真、直、奇、自然四個方面。這是作詩的技巧,也是品詩的方法。關鍵詞:《二十四詩品》;品詩;漢樂府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絕美藝術品。它由二十四首小詩構成,篇目依次為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這些小詩,不僅成為后世文人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參照,而且對鑒賞詩歌也起到了極大的指導作用。仔細閱讀文本
語文教學之友 2018年11期2018-11-30
- 建安詩歌與漢樂府之比較
要:建安詩歌與漢樂府民歌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因為建安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漢樂府民歌的影響,建安詩歌無論在表現(xiàn)形式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有些許漢樂府民歌的影子,但是建安文人并沒有很多對漢樂府民歌的喜愛和親切感。但是無論是建安詩歌,還是漢樂府,都對后世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以來,從不缺乏有學者對兩者進行研究,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此,本文就建安詩歌與漢樂府民歌的比較略談。關鍵詞:建安詩歌;漢樂府;比較在我國的文學發(fā)展史上,建安時期是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建安時期的“
北方文學 2018年33期2018-11-20
- 漢樂府生死觀研究
摘 要: 依據漢樂府好生惡死的態(tài)度,本文從對生的極度渴望和對死的異常厭惡兩個方面對漢樂府的生死觀進行研究。對生的極度渴望主要通過游仙和求藥的方式使得自己的壽命延長體現(xiàn)出來;對死的異常厭惡通過在日常生活和戰(zhàn)爭中竭力避免死亡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來。生的極度渴望思想是在讖緯之風的盛行、統(tǒng)治者的求生欲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竭力避死,卻依舊無法避免死亡時,人們采取及時行樂和建功立業(yè)兩種方式應對。關鍵詞: 漢樂府 生死觀 求生 避死生死觀是對生命和死亡問題的看法和態(tài)度。翻開
文教資料 2018年15期2018-10-19
- 簡述漢樂府厭戰(zhàn)詩歌對《詩經》厭戰(zhàn)詩的思想繼承與發(fā)展
劉晶晶摘 要:漢樂府詩歌與《詩經》中都有著大量的厭戰(zhàn)詩,本文便在這一角度,運用對比和聯(lián)系的研究方法,在繼承與發(fā)展兩個大的方面詳細分析漢樂府厭戰(zhàn)詩思想與《詩經》厭戰(zhàn)詩思想的異同,在對比中一探二者的思想聯(lián)系。漢樂府厭戰(zhàn)詩在思想上與《詩經》厭戰(zhàn)詩是一脈相承的,但在具體表現(xiàn)思想的形式和主旨上兩者卻有著很大的差別:《詩經》的形式更固定化,大多以四言為主,而漢樂府詩歌則在形式上更自由;《詩經》的主旨更大程度是揭露反映戰(zhàn)爭的殘酷,漢樂府詩歌則在揭露的現(xiàn)實的基礎上,表達一
青年文學家 2018年12期2018-06-23
- 漢樂府與魏晉文人樂府敘事之比較
王傳秀摘要:漢樂府與魏晉丈人樂府在敘事方式上存在著差異。漢樂府以片段化的呈現(xiàn)手法展示事件的某些片斷、場景、細節(jié),對所表現(xiàn)的事不做全面的敘述。魏晉文人樂府的敘事手法則不拘泥于具體事件的情節(jié)、細節(jié)刻畫,而是以抽象、大輪廓的方式展現(xiàn)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注重描寫整個歷史過程,場面宏大,氣勢充沛。關鍵詞:漢樂府;魏晉丈人樂府;呈現(xiàn)方式漢樂府詩比較明顯的敘事特征是事情的敘述具有片段性。張永鑫《漢樂府研究》論道:“(漢樂府)往往對所要表現(xiàn)的事件不作全面的有頭有尾的敘述,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8年3期2018-05-04
- 漢樂府詩歌對女性命運的觀照
藝文志》曾敘述漢樂府詩歌為:“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span id="gggeaua" class="hl">漢樂府詩歌具有深刻的民間性,其中也較為深刻地反映了漢代女性的生活狀況。筆者從漢代女性的總體風貌出發(fā),分析漢樂府詩歌中所呈現(xiàn)的女性命運的幾種類型,并從分析中探討當時女性命運形成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關鍵詞:漢樂府;女性;命運一、引言樂府初設于秦,在漢朝重新設立,是專門管理和演習樂舞的機構,在漢代政府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兩漢樂府詩是漢代文化的重
青年時代 2018年7期2018-04-25
- 《詩經》與漢樂府中戰(zhàn)爭詩的比較研究
1)《詩經》與漢樂府都是古代民歌的集錦,它們深切地反映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戰(zhàn)爭同樣也是古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從而產生了為數并不少的“戰(zhàn)爭詩”。無論是周天子為統(tǒng)一而進行的征戰(zhàn),還是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進攻的兼并之戰(zhàn),無論是漢王朝和匈奴的多年對抗,還是漢末的軍閥割據,在《詩經》和漢樂府中都有相應的反映。同時由于戰(zhàn)爭這個特殊的生活形式,戰(zhàn)爭詩也就體現(xiàn)出復雜多重態(tài)度,或歌頌天子、諸侯的武功,或對其他少數民族侵掠表達憤恨,體現(xiàn)出愛國之情;當然也由
絲路藝術 2018年9期2018-04-01
- 《漢樂府》視角下漢代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影響研究
的職業(yè)。三、《漢樂府》所反映絲綢之路開通后漢代社會的變化《漢樂府》是漢武帝設置的音樂機構“樂府”從民間所采集到的漢代民歌。一為配樂譜唱;二為從民歌中了解民情?!?span id="g0uqomy" class="hl">漢樂府》中的各地民歌十分真實地記錄了這種絲路經濟貿易發(fā)展后,漢代社會與家庭經濟變化及其影響到社會觀念。我們以四首《漢樂府》民歌說明情況。第一首《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容顏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
西安財經大學學報 2018年1期2018-02-27
- 漢樂府中女性文學的意義
110136)漢樂府對于當時社會女子們典型群像的刻畫,創(chuàng)造出了在文學史上具有獨特意義的女性文學。漢樂府中的女性文化不僅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及女性生活的風貌,具有歷史上的借鑒意義;詩歌中女性們的遭遇、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對我們今天仍舊具有很多啟示,有著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意義;另外,漢樂府中塑造女性形象的手法、所塑造的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為后世的文人學者們提供了很多可供研究和借鑒的經典,具有對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巨大意義。一、對歷史的借鑒意義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8年2期2018-02-22
- 淺談李延年對漢樂府機構的貢獻
李小虎摘要:西漢樂府機構的音樂家李延年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長于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高超的作曲才能,在漢樂府音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吸收外來音樂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對民間音樂重新做了搜集和整理;創(chuàng)新雅樂順應藝術發(fā)展的潮流。關鍵詞:李延年 漢樂府 創(chuàng)新 貢獻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5-0019-03漢承秦制,樂府繼續(xù)發(fā)展,在漢武帝時期達到鼎盛。時任協(xié)律都尉的李延年在漢樂府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
藝術評鑒 2017年4期2017-05-17
- 《詩經》與漢樂府詩中棄婦形象之比較
經》之棄婦詩與漢樂府棄婦詩有著各自鮮明的特色,從棄婦自身形象,在愛情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戀愛的方式和被棄的態(tài)度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從先秦到后漢,中國古代棄婦詩的內容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詩中的女性形象也有顯著的轉變。以《詩經·氓》與《孔雀東南飛》為例,將《詩經》時代和漢樂府時代詩歌中的棄婦形象作比,使讀者了解作為弱勢群體的婦女中最不幸的部分——棄婦的生活感受,洞察當時的婚姻家庭狀況,了解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體會上古時代女子的整體風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給她們帶來的悲哀。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6年11期2017-04-18
- 初唐的漢樂府接受
000)初唐的漢樂府接受唐會霞,高春民(咸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是漢樂府接受史上成果非常顯著的時期。初唐的漢樂府接受為盛唐、中唐和晚唐的漢樂府接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唐的文人和學者們接受漢樂府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創(chuàng)作中引用、借鑒和模擬;二是在類書中的收錄、記載和其他類型的研究批評等。這些接受行為極大地促進了漢樂府的經典化,它們的接受成果成為漢樂府接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初唐;漢樂府;接受漢代和唐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12-10
- 出土文物與漢樂府《秋胡行》古辭考
陳文華摘要:漢樂府《秋胡行》屬相和歌清調六曲中的第六曲,古辭已失。漢代流傳的“秋胡戲妻”故事以及漢代畫像石“秋胡戲妻”畫像等一系列文物的出土使我們考察《秋胡行》古辭的本來面目成為可能。1993年江蘇東海尹灣漢墓編號為13號的木牘上記載的書目《列女傅》應該是劉向編撰《列女傳》的重要取材之一,其中“魯秋潔婦”故事,應是《秋胡行》演唱的記錄。古辭《秋胡行》的歌辭考察對漢樂府歌辭留存研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關鍵詞:出土文物;漢樂府;《秋胡行》古辭中圖分類號:120
江漢論壇 2016年4期2016-12-09
- 兩漢樂府詩對北朝民歌的影響
摘 要:兩漢樂府詩對于后世詩歌的影響非常深遠,它承于詩經,后啟文人五言詩和唐詩宋詞,對于南朝民歌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兩漢樂府詩對北朝民歌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社會影響。本文簡單分析一下樂府詩歌對于北朝民歌的影響。關鍵詞:漢樂府;北朝民歌;影響作者簡介:烏亮(1989-),女,蒙古族,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元明清。[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2樂府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3期2016-08-01
- 《史記》《漢書》對漢樂府的接受
記》《漢書》對漢樂府的接受唐會霞1,高春民2(1.咸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2.西北大學 文學院,西安 710127)摘要:《史記》與《漢書》是漢人為我國史傳文學貢獻的曠世巨著;漢樂府也是漢人奉獻給我國詩歌史的經典作品。這兩類不同的文學樣式以接受與被接受的方式在它們的時代緊密交匯,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珍貴的樂府接受史。它是漢樂府接受史的最早成果,是漢樂府經典化歷程中最輝煌的開端。兩著接受漢樂府的方式,主要有收錄漢樂府歌辭、記載漢樂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3期2016-07-26
- 淺析漢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內容摘要:漢樂府是漢代民歌,廣泛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其中婦女形象頗值得研究。從現(xiàn)存樂府作品看,漢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貞女和棄婦三大類。關鍵詞:漢樂府 民歌 女性形象如果說《詩經》中的女性是坐在在寶座上,頭頂自由奔放的王冠,腳下盛開的是野性的花束;那么漢樂府中的女性就是從王權的座位上狠狠摔下,匍匐在男權腳下的一根根野草,人人都說它堅強,但卻脆弱易斷、令人憐憫。漢樂府作品中可以看出女子應該“忠貞不二、從一而終”的道德主旋律。漢樂府民歌中
文學教育 2016年9期2016-05-14
- 漢樂府戰(zhàn)爭詩的情感傾向對《詩經》的發(fā)展
:《詩經》和《漢樂府》都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其中的戰(zhàn)爭詩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對于戰(zhàn)爭的不同情感傾向通過戰(zhàn)爭詩表現(xiàn)出來。漢樂府戰(zhàn)爭詩的情感傾向對《詩經》有比較明顯的發(fā)展。關鍵詞:《詩經》 漢樂府 情感傾向《詩經》現(xiàn)存305篇,其中有八篇學界公認的戰(zhàn)爭詩,漢樂府現(xiàn)存45篇,其中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詩歌有《戰(zhàn)城南》《十五從軍征》等篇。兩者在情感傾向上自然有相承之處,但有明顯的發(fā)展,體現(xiàn)不同時代人們的內在精神的變化。一.《詩經》中戰(zhàn)爭詩的情感傾向對《詩經》中戰(zhàn)爭詩的
文學教育 2016年9期2016-05-14
- 淺談漢樂府愛情詩中的癡情女子形象
內容摘要:漢樂府的出現(xiàn)打破了漢初詩壇的沉寂。漢儒講究男尊女卑,女性在男權社會里淪為男性的附庸,然而她們身上所散發(fā)出的熠熠光輝,是我們無法忽略的。自古女子多情癡,漢樂府的愛情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癡情女子形象。關鍵詞:漢樂府 愛情詩 癡情女子形象《樂府詩集》作為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新風。余冠英先生在《樂府詩選·序》中曾說道:“中國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雖然早就表現(xiàn)在《詩經》,但發(fā)展成為一個延續(xù)不斷的,更豐富
文學教育 2016年9期2016-05-14
- 淺談漢樂府愛情詩中的癡情女子形象
郭夢佳淺談漢樂府愛情詩中的癡情女子形象郭夢佳內容摘要:漢樂府的出現(xiàn)打破了漢初詩壇的沉寂。漢儒講究男尊女卑,女性在男權社會里淪為男性的附庸,然而她們身上所散發(fā)出的熠熠光輝,是我們無法忽略的。自古女子多情癡,漢樂府的愛情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癡情女子形象。關鍵詞:漢樂府愛情詩癡情女子形象《樂府詩集》作為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新風。余冠英先生在《樂府詩選·序》中曾說道:“中國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雖然早就表現(xiàn)在《
文學教育 2016年25期2016-04-03
- 淺析漢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楊霞淺析漢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楊霞內容摘要:漢樂府是漢代民歌,廣泛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其中婦女形象頗值得研究。從現(xiàn)存樂府作品看,漢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貞女和棄婦三大類。關鍵詞:漢樂府民歌女性形象如果說《詩經》中的女性是坐在在寶座上,頭頂自由奔放的王冠,腳下盛開的是野性的花束;那么漢樂府中的女性就是從王權的座位上狠狠摔下,匍匐在男權腳下的一根根野草,人人都說它堅強,但卻脆弱易斷、令人憐憫。漢樂府作品中可以看出女子應該“忠貞不二、從一而
文學教育 2016年25期2016-04-03
- 漢樂府民歌中的“婦女形象”
621000?漢樂府民歌中的“婦女形象”王欣綿陽南山中學,四川綿陽621000在漢樂府民歌中,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女性,當時的詩人以贊賞和同情的口吻表達了對女性的關懷和重視之情,不僅展示出當時底層社會婦女的悲劇生活,還描寫了女性追求自尊、反抗傳統(tǒng)倫理觀念的勇氣,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本文主要針對漢樂府民歌中對婦女形象的塑造及其背后的深層含義進行分析。漢樂府民歌;婦女形象;塑造在現(xiàn)存的40多首漢樂府民歌中,塑造了不少婦女形象,其中不乏很多優(yōu)秀之作,而且眾多的
山西青年 2016年18期2016-02-05
- 乘著歌聲的翅膀:樂府在漢代的傳播
播北京 趙明正漢樂府的傳詩模式主要是樂傳、口播和書記,敘事詩故事型的表演形式和文事結合的傳播形式也有利于其流傳。漢末以來漢樂府大量散佚,直到曹魏時期部分雅樂和樂府歌辭才得到恢復。漢樂府 傳播場所 傳詩模式漢代是樂府傳播的黃金時期,作為音樂文學,它不僅以文本形式傳播,而且借著歌聲的翅膀走向宮廷、走向貴族、走向社會、走向禮典,帶有表演形式的演唱和繪聲繪色的說唱,成為漢樂府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漢樂府的傳播場所第一,宮廷音樂機構“樂府”。漢樂府是如何被采集和保存下來
名作欣賞 2015年31期2015-07-16
- 漢樂府棄婦形象論析——兼與《詩經》棄婦形象比較
650500)漢樂府棄婦形象論析——兼與《詩經》棄婦形象比較趙亞萍 (云南民族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棄婦題材的作品由來已久,早在《詩經》之中就有很多描寫棄婦的詩作,棄婦詩可謂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品類。漢樂府中也有一些描寫棄婦的作品??疾?span id="00yiqi8" class="hl">漢樂府中的棄婦形象,有助于了解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婦女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態(tài),認識漢樂府之棄婦形象的獨特之處。關鍵詞:漢樂府;棄婦詩;棄婦形象;《詩經》漢樂府中女性題材的作品占據著重要位置。故文章取漢樂府之棄婦
韶關學院學報 2015年7期2015-04-10
- 論“三曹”樂府詩對漢樂府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曹”樂府詩對漢樂府的繼承與發(fā)展楊中正(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徐州221116)漢末建安時期,迎來了樂府詩發(fā)展史上文人擬作的第一個高潮,以“三曹”為代表,他們的擬作對漢樂府進行了全面的繼承,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他們還通過自身實踐使漢樂府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叭堋睒犯妱?chuàng)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形成如此深遠的影響,與這種批判地繼承密不可分。“三曹”樂府詩對漢樂府的繼承與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句式篇幅、題材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叭堋?漢樂府;繼承;發(fā)展建安時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5年5期2015-03-17
- 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樂府游仙詩研究綜述
紀80年代以來漢樂府游仙詩研究綜述⊙趙 竹[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81]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樂府游仙詩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漢樂府游仙詩的形成、概念的界定、內容主旨、游仙模式及意象運用等方面,但是大多數的研究只是將其作為游仙詩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部分籠統(tǒng)敘述,或者僅僅關注其某一方面的特點,沒有形成系統(tǒng)。本文主要依據中國知網收錄情況,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漢樂府游仙詩研究做一簡要梳理,以求對后來者有所幫助。漢樂府游仙
名作欣賞 2015年27期2015-03-15
- 《古詩十九首》詞語考論*
古詩十九首; 漢樂府; 蘇李詩; 建安詩《古詩十九首》每首8句至20句不等,共254句1 270字。五言詩自產生至后世,其基本句型即是上二下三*《古詩十九首》中只有“出郭門直視”一句是上三下二。,其中三字節(jié)一般可再切分為一二或二一字節(jié)。在《古詩十九首》中,除上東門、王子喬等個別三字詞外,三字節(jié)一般也可切分為兩個詞匯單位。這樣,全部十九首詩一共可切分出約760個左右的字節(jié)或詞匯單位,其中二字節(jié)與一字節(jié)的比例約為2∶1。切分出的一字節(jié)無疑都是單音詞。但在《古詩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2-27
- 論漢代的倡伎與詩歌
妓;漢代詩歌;漢樂府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4)11-0149-04先秦兩漢時期,倡者有男有女,是對從事歌舞百戲之藝人的統(tǒng)稱。伎者,是對專門從事歌舞女子的稱呼。所以,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之前,倡伎主要是指從事歌舞表演的藝人,它與后代專指以出買色相和肉體的“娼妓”的概念有著本質的不同。據相關文獻記載,以倡和優(yōu)為職業(yè)的藝人很早就出現(xiàn)了?!读信畟鳌肪砥咻d,夏桀“收倡優(yōu)侏儒、狎徒能為奇?zhèn)蛘撸壑谂?,造爛漫之樂”
中州學刊 2014年11期2014-12-13
- 漢樂府“以悲為美”的審美傾向
221116)漢樂府“以悲為美”的審美傾向王 鄭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徐州 221116)漢代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以來的紛亂割據的局面,天下剛剛趨于太平,但戰(zhàn)爭的離亂給人們帶來的心靈的創(chuàng)傷是不可磨滅的。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也并不是每個人都那樣快樂順利,如豪強貴族的壓迫,游子的遠離家鄉(xiāng),仕途的難入,官場的傾軋,都使人們對自己整個人生命運產生“悲”的情緒。在漢樂府中音樂與詩是緊密結合的,本文主要從漢代音樂中“尚悲”的音樂觀,漢樂府民歌題材的尚悲性,來對漢樂府“以悲為美
大眾文藝 2014年2期2014-07-12
- 清泉流過的花園
摘 要】曹植對漢樂府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影響了漢樂府。盡管曹植變漢樂府為抒情、高雅,但與漢樂府是一脈相承的。本文主要從風調氣息、鋪成夸張、寓言詩及情感基調論述了曹植對漢樂府的繼承?!娟P鍵詞】漢樂府 曹植 繼承蕭滌非先生說“間嘗求之吾國文學史,其足與子建后先輝映者,吾得二人焉,曰前有屈原,后有杜甫”。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詩歌成就后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他的樂府詩更是精華中的奇葩。大多數人對曹植樂府詩的研究往往放在對其身世背景的闡釋,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 2013年5期2013-08-12
- 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的歷史演變
詞:《詩經》;漢樂府;雅樂;清樂;燕樂中圖分類號:1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070-03何謂“詩”?《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詠言”。《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其意都是說,詩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抱負、志向的。何謂“音樂”?《禮記·樂記》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說:一是從自然哲學角度解說:“樂者,天地之和也?!闭J為音樂是天地自然和諧統(tǒng)一。二是從倫理學角度解說:“樂者,通倫理者也?!薄皹?/div>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2010-12-13
- 由漢樂府的女性描寫看漢代審美文化特征
滅的作用,這在漢樂府詩歌中有所反映。這些詩歌對女性形象、女性愛情、女性命運等方面的描寫,既折射出漢代特有的文化內涵,又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闊層面。研究這些現(xiàn)象,對于了解漢代女性和漢代社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鍵詞:漢樂府 女性描寫 審美 文化每個時代,女性的衡量標準和流行風尚是各不相同的。如在《禮記·檀弓上》中記載夏代女性外貌美的風尚是:“夏后氏尚黑”。然而在東周時代,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對于女性的觀照卻是以白為美,《詩經》的女性描寫貫穿了這種審美意識。如《詩經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9期2009-10-28
- 漢樂府與《古詩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比較
單朝輝摘要:漢樂府與《古詩十九首》均塑造了一批真實感人、光彩熠熠的女性形象,形成兩個各具特色的女性世界,成為研究中國女性文學必須涉及的領域。兩個別樣的女性世界。有著共同時代的世態(tài)人情、社會價值、文學觀念在她們身上的投影,也有諸多細微的差異。她們生活的世界是建筑在民間塵世中的有著人生種種苦樂酸甜的現(xiàn)實社會。本文作者試圖通過比較兩個女性形象的相同和差異,揭示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和深層審美底蘊。關鍵詞:漢樂府 《古詩十九首》 女性形象詩歌發(fā)展到漢代,出現(xiàn)了漢樂府詩歌文教資料 2009年19期2009-08-31
- 論六朝文人故事樂府
功能;文人化;漢樂府摘要:六朝文人故事樂府,是指六朝時期的文人襲用樂府舊調、依據樂題本事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體樂府詩作。與兩漢時期來自民間的故事樂府不同,六朝文人故事樂府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敘事題材的擬古和敘事風格的雅化;二是藝術手法日益精湛,體現(xiàn)為句式的整飭、聲律的和諧、隸事用典等,從而使故事樂府完成了從樸質的民間創(chuàng)作到文人化的轉變;三是具有較強的愉悅功能,一些詩作本身已具有可以演唱的特點。中圖分類號:122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3期2009-07-31
- 魏晉南北朝漢樂府研究窺貌
謝 丹漢樂府民歌是我國古代文學長廊中的一株奇葩??梢院敛豢鋸埖卣f,正是有了漢樂府民歌,相對于我國其他封建朝代而言相當落寞的漢代詩壇才不至于顯得格外冷清。各時代有各時代的文學特征。漢代是宗經的時代,文學此一時期還處于經學的附庸,并未得到獨立。文人以文學創(chuàng)作為事業(yè)在此一時期是難以想象的事。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詩歌總集《詩三百》也要冠以“經”之名與實施教化之功用才能得到廣泛教授。漢樂府民歌就盛行于此一時期,它也是民間的產物。不過與《詩經》一樣,漢樂府也是首先被賦山花 2009年22期2009-01-21
- 由漢樂府的女性描寫看漢代審美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