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建設“大思政課”的重要抓手,構(gòu)建以“大思政課”育人格局為頂層設計,充分利用“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企業(yè)實踐、虛擬實踐”“五維一體”的實踐教學課堂,拓展基于“師生共同體”的“共學共研”路徑,形成以實踐能力評估和情感價值認同為教學效果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模式,能有效突破當前高職院校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困境,能夠有效實現(xiàn)實踐教學中的師生雙向互動,促進教學相長。
關(guān)鍵詞 高職院校;大思政課;雙主體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2.024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ual Subject Model for Practical Teaching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Cheng, XING Weiho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014)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ev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op-leve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ducation pattern, fully utilizing the \"five in one\" practical teaching classroom of \"classroom practice, campus practice, social practice,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virtual practice\", expanding the \"co learning and co research\" path based on the \"teacher-student community\", and forming a dual subject sports model with practical ability evaluation and emotional value recognition as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t can effectively break through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ly achiev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omote mutual growth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ual subject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盵1]為了實現(xiàn)思政課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tǒng)一,要不斷加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思政課教師要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學生要提升實踐學習積極性,從教師和學生雙主體的角度研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符合“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可行路徑,探索高職院校的特色實踐模式,是適應不同層次學校共同落實辦好思政課目標的必然要求。
1" 高職院?!按笏颊n”實踐教學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
實踐教學是建設“大思政課”的重要抓手。經(jīng)過多年努力,“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結(jié)合“大思政課”建設的新要求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仍存在教學主體參與度不夠、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整合不到位、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不夠、教學特色不鮮明、教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亟須進一步改革。
1.1" 教學主體認識度和參與度不夠
思政課教師是“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導主體,但在教學實際中,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認識不夠、能力不足的問題,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部分教師因知識儲備不全面、社會經(jīng)驗有限、掌握新事物新技術(shù)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無法開展高質(zhì)量的實踐教學;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動主體,從教學實際來看,大部分高職學生雖然對實踐研學的熱情很高,但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打卡方式較為常見,主動意識不強,實際思考較少,部分學生僅關(guān)注實踐課的學分,實際參與效果不強,實踐教學效果浮于表面。
1.2" “教與學”的實踐平臺和實踐資源整合不到位
從空間維度看,目前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依托以下平臺及其資源:課堂實踐平臺、校園實踐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和虛擬實踐平臺,相應的實踐資源主要有校園資源、紅色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和網(wǎng)絡資源等。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因其職業(yè)教育的特點,還應加入企業(yè)實踐平臺和企業(yè)思政資源。
就目前現(xiàn)實情況看,“教與學”的實踐平臺和實踐資源還存在整合不到位的問題:一是實踐教學平臺體系不健全。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僅使用了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的平臺和資源,不重視校園實踐和虛擬實踐的平臺和資源,不能充分滿足思政教師實踐教學的全方位需求,不能實現(xiàn)全體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目標。二是實踐教學各平臺利用失衡。大部分高職院校僅利用社會實踐平臺中的紅色資源,扎堆在革命紀念館、舊址、舊居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導致社會實踐資源緊張,亦導致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出現(xiàn)了同質(zhì)化、同類化的現(xiàn)象。三是各類平臺和資源相互割裂,課堂實踐與社會實踐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率最高,各個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和特色校內(nèi)實踐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而虛擬實踐因成本高昂而被冷落,高職院校特有的企業(yè)實踐在思政課教學中容易被忽視,因此,無法形成全面協(xié)同的實踐教學“發(fā)展鏈”。從教師教的方面來看,難以開展體系化的實踐教學,從學生學的方面來看,實踐研學內(nèi)容陳舊,吸引力不強。
1.3"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不足
理論上,“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但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等問題。從教的方面來看,一些實踐教學有只重“形式”而忽視“內(nèi)容”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往往采取“走過場”的態(tài)度,只講形式到位,不講教學效果,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一些實踐教學有重“傳統(tǒng)”而輕“創(chuàng)新”的現(xiàn)象,部分思政課教師堅守傳統(tǒng)方法,堅持用參觀游覽的形式來開展實踐教學,對新技術(shù)、新方法和新考評手段等方面掌握不足,對網(wǎng)絡實踐教學的探索不足,難以對高職學生產(chǎn)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從學生學的方面來看,部分學生重“打卡”而輕“參與”,抱著旅游觀光的心態(tài),只注重游覽打卡和旁觀,沒有主動參與和思考,認為考核也比較簡單,沒有真正激發(fā)情感、觸動靈魂。
1.4" 教學機制不完善
首先,“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暢通,部分高職院校未能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導致“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隨意性和自發(fā)性,也使學生實踐研學的安全難以保證;其次,保障機制不完善,經(jīng)費保障不足,實踐教學中師生要“走出去”,經(jīng)費落實不到位不行;再次,質(zhì)量保障不足,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不規(guī)范,出現(xiàn)單一化、形式化、表面化等問題;最后,評價機制不健全,評價對象不完整,重在考核學生,對教師的考核比較簡單,未能充分調(diào)動教學雙主體的積極性。
2" 構(gòu)建高職院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雙主體模式的價值意蘊
2.1" 提升“教師―學生”雙主體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水平
“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堅持教師的主導主體,教師對實踐教學的主導性設計直接影響教學實效。這就要求教師明確其主導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主動、及時擔當,充分彰顯自身的主導作用;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主動主體,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2],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主動思考能力,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夯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雙主體”教學模式強調(diào)平等交流,注重引導和共同參與,鼓勵師生相互探討、共同進步,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尋求廣泛共識,更適應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偏好,更受師生歡迎。一方面,“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地位,在實踐教學中,有利于增強師生共同體意識,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引導教師與學生積極溝通、互相協(xié)作,從教師的“灌輸式”教學,變成了師生的“對話式”交流,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不僅能夠積極參與探討問題,還能主動設置問題、解答問題,相比傳統(tǒng)的“參觀式”“游客式”實踐,“雙主體”教學模式無疑更有主動性和親和力??傊?,構(gòu)建“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不僅是方式方法的改進和轉(zhuǎn)變,還是師生認知的轉(zhuǎn)變、師生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這些轉(zhuǎn)變更符合高職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fā)展需求,能夠助力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2.2" 開發(fā)整合雙主體模式下“教與學”的實踐平臺和實踐資源,完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
“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有“大平臺”的支撐,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平臺的共建共享。高效整合“課堂實踐平臺、校園實踐平臺、社會實踐平臺、企業(yè)實踐平臺、虛擬實踐平臺”及其資源,加強對各平臺和資源的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利用和協(xié)同管理,從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角度構(gòu)建平臺資源的聯(lián)動機制,建立“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企業(yè)實踐、虛擬實踐”“五維一體”的實踐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本和經(jīng)費的限制,師資不夠和學生眾多的限制、平臺利用失衡和實踐資源緊張的限制,使各類平臺資源為高職院?!按笏颊n”實踐課堂提供良好的支撐和保障,更好地滿足“教師―學生”雙主體參與實踐教學的需求,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的成就感和學生實踐教學的獲得感。
2.3" 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的教法和學法,促進教學相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3]。雙主體模式以推動師生的共建、共享、共贏為目的,建立雙向互動式教學方法,能夠創(chuàng)新教法和學法,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對待學生因材施教,對待實踐資源因地制宜,對待實踐任務因勢利導,對待實踐效果因人而異。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只有兩者相統(tǒng)一和相協(xié)調(diào),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比如“00后”學生在虛擬實踐教學方面有先天優(yōu)勢,網(wǎng)絡虛擬實踐能力和水平遠高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實踐中發(fā)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虛擬實踐任務。雙主體模式有助于實現(xiàn)智慧疊加、情感共鳴和實踐經(jīng)驗的共享,能夠提高“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促進教學相長。
3" 深化高職院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雙主體模式的有效途徑
3.1" 創(chuàng)新高職院?!按笏颊n”教師實踐研修常態(tài)化制度機制
一方面是對教師實踐研修進行精細化設計,根據(jù)思政課教師培養(yǎng)要求,系統(tǒng)設計教師實踐研修系列主題。設立“紅色教育”“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法治建設”“VR+思政”等主題,開展理論研修、深度體驗、掛職鍛煉等形式的社會實踐研修項目。另一方面是加大對實踐研修促進教學的研究和應用創(chuàng)新,建立“大思政課”教師實踐研修資料資源庫,按照高職院校4門思政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的特點,把文字、聲音、影像、圖片、實物等資源,分門別類地建立立體式課程資源庫。
3.2" 構(gòu)建高職院?!按笏颊n”學生實踐研學活動體系
一方面要開門辦思政課,充分利用國家、地區(qū)和高職院校所屬行業(yè)的“大思政”教學基地、紅色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職業(yè)院校行業(yè)資源,不斷建立雙向互動式實踐研修基地。在挖掘、利用好這些基地開展學生實踐研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兼職擔任這些博物館、紀念館、舊址、故居等場所的講解員和志愿者,同時,組織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發(fā)揮朋輩教育的影響力,學生還可組建與“大思政課”實踐活動相關(guān)的社團,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團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是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職業(yè)院校特色學生社會實踐研學活動,打造“行走的思政課”“云上思政課”“企業(yè)實習生”等品牌活動,形成組織實施、管理制度和經(jīng)驗做法,不斷提升學生實踐研學的質(zhì)量,也為其他學校開展此項活動提供借鑒和參考。
3.3" 規(guī)劃師生“共學共研”的實施方案,建立“五維一體”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課堂
首先是研究和探索高職院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定位和規(guī)律,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實踐教學,明確構(gòu)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落實實踐教學學時學分,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其次是科學規(guī)劃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學時授課計劃,實現(xiàn)學生在校期間社會實踐教學全覆蓋;再次是創(chuàng)新校園實踐教學、課堂實踐和虛擬實踐,用好用活高職院校特有的校內(nèi)實踐基地和校史文化資源、找準與思政課程的融合點,開展好課堂實踐和校園實踐,充分利用智慧馬院和VR智慧教室開展虛擬實踐,充分利用國內(nèi)現(xiàn)有的公共數(shù)字虛擬資源,在全校范圍開展內(nèi)虛擬實踐,并將各類實踐教學內(nèi)容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常態(tài)化組織,單獨考核,量化打分,確定合理比例計入總成績;最后是積極探索“師生共同體”的“同學同研”方法和路徑,研究開發(fā)“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企業(yè)實踐、虛擬實踐”“五維一體”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科學規(guī)劃師生“共研路線”,節(jié)約實踐成本,提高實踐研修、研學的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相長。
4" 結(jié)語
總之,探索高職院?!按笏颊n”實踐教學的雙主體模式,有利于打造新時代職業(yè)院校實踐育人新范式,能夠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增長知識才干、激發(fā)奮斗精神。同時,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有助于總結(jié)特色案例、打造特色實踐教學品牌,為各地高職院校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有益經(jīng)驗。
基金項目: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24年度立項課題“我院‘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雙主體模式研究”(XTZY24J20)。
參考文獻
[1]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01).
[2]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 https://www.rmzxb.com.cn/c/2016-12-08/1202976.shtml.
[3]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